陳觀桂
初中階段不僅是學生三觀塑造和思想引導的關鍵時期,更是學生身體素質高速發展的時期,因此這時期加強對學生在身體素質上的鍛煉十分重要。而在針對當前體育教學的調查結果來看,在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中學生普遍對體育鍛煉沒有表現出較高的興趣,這種現象既影響了初中體育的教學質量又影響著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因此如何提升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是當前所有體育教師共同面對的問題。由此本文將結合筆者教學經驗以及對初中體育鍛煉現狀的分析來論述提高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積極性的策略。
1 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過去我國教育建設受到應試教育風氣影響,導致相當一部分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到了文化課教學上,對體育等非應試類學科較為忽視,在這種風氣的帶動下學生也普遍對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不高,導致我國初中體育教學質量遲遲達不到較高水準。而當前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行和素質教育理念的普及,“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等詞一再被人們提及,由此體育鍛煉在初中階段也逐漸重新得到了人們的關注。體育鍛煉作為一項課外活動,其主體是學生自己,這就要求教師要想提高體育鍛煉的質量必須先調動學生的主觀積極性,在一項針對中學生體能測試報告的調查中也發現,學生對參與體育鍛煉積極性較高的班級在體能測試中的表現也普遍比積極性較差的班級要好。而初中階段也正是學生學業任務開始逐漸加重的時期,課余時間比起小學階段開始出現大幅度的縮減,在壓力愈發增高的時期要維持這種強度逐漸增高的學習任務就必須要求學生具備一副強健的體魄,身體素質的提高不僅是為學生健康成長鋪路,更是維持高效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不容小覷。
2 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缺乏主動性的原因分析
2.1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不足
到了中學階段學生普遍開始進入青春期,教育心理學中也指出這時期的學生由于身心發展規律所致開始追求自主意識和希望得到尊重,普遍開始表現出叛逆行為,對教師的教學管理帶來很大挑戰,這也直接導致了在初中體育的教學中,教師為了完成每一階段的教學任務開始全面接管課堂,教學內容也更多變成教師對相關動作進行講解示范,隨后由學生進行模仿練習,即教師在教學中的絕對地位開始體現,學生更多扮演被動接受的角色。這種教學方式雖然極大的節省了課堂時間,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被一再壓縮,也就使得學生在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被一再的打壓,其對體育教學活動的參與熱情也就隨之降低,最終導致學生對體育鍛煉也始終提不起來興趣。
2.2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不高
教育心理學中也曾指出引領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最大動力也是最佳動力就是對學習活動的興趣。對于體育鍛煉也同樣如此。而當前對初中體育教學中體育鍛煉的調查結果來看,相當一部分初中生對體育鍛煉的參與興趣并不高,即使當前很多教師已經放開了在課堂上對學生的管束,究其原因還是目前我國初中體育鍛煉在形式上仍然過于單一,例如當前我國初中體育教學活動更多以足球、籃球或體操為主,項目內容的局限性導致教師的課堂講解內容過于單調,教學形式也大多為教師首先進行動作示范,隨后由學生進行模仿練習,這就使得體育課堂的趣味性被大大降低,延伸而來的體育鍛煉內容也較為枯燥乏味,缺乏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繼而導致學生在體育鍛煉的參與主動性上表現不甚理想。
3 初中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策略
3.1加深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
要想從根源上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參與積極性就必須促使學生從思想態度上進行改變,,即從思想上改變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讓學生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價值。初中階段學生的學業壓力已經開始有明顯增加,而學業壓力的增加除了給學生在腦力勞動上增加的負荷之外還給學生在心理上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同時初中階段也正是學生在思想和價值觀建設的初期,這時期如果能對學生有一個較好的引導將對學生未來的成長發展帶來巨大的幫助。身為體育教師雖然不能在學業上給學生幫助,但是體育鍛煉作為一項室外活動是對心理壓力最佳的發泄方式,教師可以借助體育鍛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建設做出貢獻。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帶領學生進行長跑或者組織學生間進行籃球和足球比賽等來抒發學生內心的壓力,通過酣暢淋漓的體育鍛煉來緩解學生的緊張感,讓學生在親身經歷中體會到體育鍛煉的好處,繼而對體育鍛煉的參與積極性就會得到提升。
3.2創新鍛煉內容
在傳統體育教學中體育鍛煉活動和體育教學內容通常一致,都局限于較少的幾種鍛煉形式中,這種鍛煉內容的單調性就是影響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想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參與積極性就必須對體育鍛煉的內容進行創新,通過給體育鍛煉增加趣味性來調動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例如在跳繩練習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讓學生自主選擇要練習的內容和鍛煉方式并按照學生間不同的選擇分別成組,將簡單的跳繩運動根據不同的要求分為行進跳繩即邊走邊跳的形式,和原地換腳交替跳繩以及編花跳等形式。這種教學方式給了學生極大的自主選擇空間,尊重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鍛煉方式加上和學生進行編隊鍛煉的方式,使得鍛煉活動的趣味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參與積極性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
3.3分層進行體育鍛煉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初中體育教學也應該一改傳統的教學方式,在體育鍛煉內容上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進行及時的改進,過去傳統體育教學中體育鍛煉作為集體活動形式,教師雖然是根據每堂課的內容不同設計出不同的鍛煉形式,然而整堂課都在一種鍛煉內容下是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忽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即重視每個學生的發展情況,在體育鍛煉中要實現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貫徹,教師可以采用分層設計鍛煉內容的形式,根據每個學生個體發展情況的不同,將發展情況相近的學生編為一組,由此將全班學生分成不同層次的小組,根據每個小組學生的發展特點設計相對應的體育鍛煉形式。例如女生并不喜歡在男生中最受歡迎的球類運動,因此可以給她們安排體操等活動量較小的鍛煉內容,有些學生肢體協調能力和體能上表現一般導致其在籃球或足球運動中難以產生成就感,因此可以給這部分學生安排羽毛球或排球等鍛煉內容,通過這種有針對性的設計鍛煉內容,實現對體育鍛煉的分層設計,也貫徹了素質教育中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有效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參與積極性。
3.4采用積極的評價方式
除了在體育鍛煉的形式和內容上進行改進,教師還應該重視體育鍛煉的相關評價,在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時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的實際表現,當學生在鍛煉中取得優異表現時教師要及時的給予正面評價,并帶動其他同學對表現優秀的同學進行學習,以此增進學生的自信心。初中階段正是學生身體高速發展的階段,每個學生由于成長環境的不同和先天體質的不同在體育運動中的表現自然也千差萬別,同時初中階段又正是學生處在青春期在心理上普遍希望獲得別人認同的時期,因而對自身表現尤為看重,教師要認識到初中階段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認識到體育鍛煉并非體育競賽,取得多么優異的成績并不是鍛煉目的,掌握體育知識增進身體素質才是關鍵,因此在每一項運動中教師都要鼓勵學生以平常心態去面對。例如當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取得良好表現時不因學生參與鍛煉內容的不同而產生差別對待,只要學生順利掌握了一項體育技能都應該受到教師的表彰同時引導其他學生也獻上積極評價,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能夠在精神上獲得愉悅感和滿足感,繼而其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自然也就能夠得到提升。
4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作為學生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適當的體育鍛煉對學生成長帶來的促進作用是十分巨大的,教師要認識到這一時期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同時更要認識到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積極參與才是提高體育鍛煉質量的關鍵,從實踐中不斷反思教學方式,為實現更高質量的體育教學做出努力。
(作者單位:深圳市觀瀾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