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道輝
開展初中體育足球教學,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我國足球人才的專業水平,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體育教師應結合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充分利用趣味性的教學活動,來緩解學生壓力。本文結合教學實例,對初中體育足球趣味性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
體育是強化學生身體素質、保障初中生身心健康的重要課程。足球作為體育課的教學重點內容之一,為提高其教學效果,教師應開展趣味性教學,吸引學生興趣,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1 營造校園足球文化
學校應在校內打造足球文化,來培養學生興趣。學??衫煤诎鍒?、校內廣播、校園網絡等載體,穿插足球知識,宣傳足球精神,或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足球娛樂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初中體育教師可引導學生觀看足球比賽。如在世界杯期間,學??衫脤W生的課余時間,組織學生觀看比賽,培養學生對足球的興趣,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足球運動項目之中,還能培養師生感情,增進師生關系。
此外,學??山M建校足球隊,選拔并培養有興趣、有天賦的學生,帶領他們參與校外比賽,并鼓勵其他學生觀看比賽過程,這不僅能讓學生逐漸積累足球技能,還有利于建立學生學習足球技巧、參與足球教學活動的信心。
2 課件輔助教學
大多數初中生對足球運動相關知識,掌握得不是特別全面,一部分學生對足球幾乎沒有了解,也談不上有無參與足球運動的興趣。為此,教師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對足球的認識。為此,教師可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通過制作并展示直觀性較強的課件,讓學生感受到足球運動的魅力。
以“顛球”教學為例,課程開始前,教師應利用教學資料和網絡信息,制作并完善教學課件.之后在課堂上,通過播放知名足球明星、精彩比賽片段等視頻,來完成課堂導入。在此基礎上,再向學生播放顛球相關視頻,引出“顛球”這一概念,并通過圖片將“顛球”技巧進行動作分解,讓學生掌握該技巧的步驟和要點。
此外,教師還可在理論教學課堂上,利用課件,來豐富足球知識的講解,并結合足球名將相關的趣味性小故事、足球發展史等內容,為后續的課堂實踐打下堅實基礎。
3 創設趣味性教學情境
教師可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參與足球訓練的熱情。課堂上可利用節奏活潑的音樂,來營造緊張、刺激的氛圍,學生在音樂的影響下,會以更為良好的狀態完成訓練內容。
4 游戲教學
初中的體育足球教學中,基礎性足球訓練內容較為單調,傳統的教學模式一般遵循“熱身——講解——自由練習——考查”這一流程。整個學習過程中,毫無學習體驗可言,學生很難對枯燥的訓練產生參與興趣,缺乏學習動力。為此,教師需加強訓練的趣味性,采取游戲性教學方式,將游戲活動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激發學生的參與動力。
足球比賽是具有較強競技性特點的活動。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來開展相應的足球游戲,在提高課堂趣味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如顛球教學,這一技巧不適合組織學生競賽,需開展個人單獨訓練。教師可組織顛球接力,讓學生圍成一圈,每個學生顛幾下球就傳給下一位同學,并在傳球過程中要避免球落地,以此來提高學生球感。
傳球帶球訓練,教師可按性別、身體素質等因素,將學生平均分成綜合實力相近的數個小組,組織開展競賽游戲。教師事先在操場上設置間隔五十米的起點線與終點線,并在比賽區域擺放障礙物,讓各組成員從起點到終點,進行傳球帶球練習,并要求全程球不可碰觸障礙物,否則該組重新開始。也可以組織小組對抗游戲,將學生分成攻守兩組,在規定時間內,攻方搶到球即為獲勝。這樣充滿競技性因素的訓練內容,足以激發學生的好勝心與參與熱情,且在游戲活動中,學生對傳球帶球技巧的學習效率會有顯著提升。但教師也應控制游戲難度,避免難度過高使學生信心受挫。
5 創新游戲形式,豐富課堂內容
豐富課堂內容,創新游戲形式,能有效提升學生對足球技能的學習效率。傳球、帶球、顛球、停球等技巧教學,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往往一開始對學習充滿興趣和熱情,但隨著課程內容的推進,學生逐漸失去了參與動力和積極性,導致教學效率不高。這是足球教學內容枯燥、形式單一造成的。因而,為避免學生興趣減弱,教師要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來設計教學內容。體育教師可在課前為學生制定目標,鼓勵學生完成課堂實踐內容,并對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表揚。
教師還應積極創新教學內容,將傳統的足球游戲加以改良,使其合乎初中生的身體素質,以便于更好地為教學服務。足球教學中,應避免讓同一批學生,長時間地參與同一種形式的趣味性活動,這樣會降低學生熱情,使原本充滿趣味性的活動成為新的單調性訓練。教師應定期或不定期更新課堂游戲內容,以長時間維持學生對足球學習的興趣。如在傳球帶球訓練中,為保障學生掌握并能熟練應用相關技巧,課堂上除組織攻防賽、障礙賽外,還可以組織接力賽。教師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小組,每組派一名同學帶球從起點出發,跑到終點后,將球傳給等待在終點的同學,讓其將球帶回,以接力的形式,開展組與組之間的競賽,來提升學生的帶球技巧。
6 開展互動式教學
以互動式教學模式,來開展體育足球教學活動,是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式。教師可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為師生互動、學生交流創造機會,在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同時,強化學生的運動能力。
以“足球腳步基礎訓練”為例,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成員圍成一圈,按不同方向,進行每組兩個球的顛球訓練,來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并可在訓練一段時間后,打亂原有組合,重新分組,這樣能夠較好地提升學生之間的配合能力。在訓練過程中,教師也要發揮自身指導作用,對學生訓練時出現的問題,應及時加以糾正,并做好動作示范,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足球技巧。在這種互動式教學模式下,教師有機會與學生進行充分溝通,學生在訓練時能進行深入交流,這對提升足球教學質量、加深師生及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學生合作能力與配合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7 因材施教
初中學生處于身體發育階段,不同人的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之間存在很大差異。為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要求,教師應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確保每個人都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掌握一定的足球技巧,讓學生既不會因難度過高而產生消極心態,也不會因課程內容簡單而失去學習興趣。為此,教師要先調查學生對足球的興趣水平及其足球運動能力,結合課堂表現,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層次。對足球運動水平高、充滿學習興趣的學生,教師要為其深入講解足球技巧和戰術。對感興趣但運動能力不高的學生,教師可準備趣味性游戲活動,并結合多媒體教學,強化這部分學生的理論知識及實踐能力。對既無興趣也缺乏相應能力的學生,教師應重點實施趣味教學,使其對足球運動、課堂活動產生興趣,之后再講解足球知識,循序漸進地提升其足球水平。
8 結束語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與教師應高度重視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在初中體育足球教學過程中,學校應積極打造足球校園文化,教師應調整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以充滿趣味性的教學內容,改善足球教學現狀,讓學生愛上足球,推動初中足球教學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南京市金陵中學龍湖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