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時代下,信息資訊傳播形式、范圍以及途徑均發生明顯改變,這使得傳統信息資訊主要傳播媒介,即傳統廣播面臨巨大的沖擊。傳統廣播應正視自身發展缺陷,創新優化策略,順應新媒體時代發展的需求。在新媒體不斷發展與普及的背景下,傳統廣播行業轉型升級與融合發展已是必然的趨勢。而如何轉變傳統廣播行業現階段發展的劣勢,真正解決傳統廣播行業的生存危機,是急需思考的現實問題。本文立足于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廣播融合新媒體發展的意義,提出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廣播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傳統廣播;新媒體;融合
中圖分類號:G22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16-0204-02
一、引言
廣播指的是借助導線與無線電波進行聲音傳輸的新聞傳播工具,于20世紀20年代誕生,其優越性體現為受眾廣泛、信息傳播速度較快、具有多樣化功能、對受眾的影響力與感染力較強。而傳統廣播的劣勢便是需要受眾根據一定順序收聽,無法按照個體偏好選擇收聽內容,同時語言不通也是導致收聽困難現象的主要原因。伴隨信息技術、數字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及進步,新媒體時代到來,實現新媒體和傳統廣播的融合發展,能夠推動傳統廣播產業進一步發展,為傳統廣播的穩定與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廣播融合新媒體發展的意義
(一)有助于對聽眾產生深刻的影響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迅速提高,在新媒體持續發展的大環境下,傳統廣播融合新媒體是必然趨勢。把兩者有機融合,能有效減少傳統廣播行業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問題,從而推動傳統廣播面向的受眾群體持續擴張。對傳統廣播行業來說,現階段其仍具備一定的優越性,人們在學習與開車等過程中,均可打開廣播電臺收聽節目,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其生活需求。
相對于其他傳播形式來說,廣播依托于聲音傳遞信息,可使受眾群體在精神層面獲得放松,并對廣播所傳遞的信息內容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和理解,還可憑借正能量信息引導受眾群體思想觀念與思維模式發生改變,從而使其樹立積極的價值觀。另外,在廣播電視節目播放過程中,主持人與節目實際播放效果息息相關[1]。如果主持人擁有特殊的主持風格,就可以吸引受眾,進而提升節目收聽率。主持人在主持廣播節目前,應對節目內容展開深刻的分析,利用合理的節目主持形式,形成專屬主持風格。在這一基礎上,受眾群體在收聽廣播節目的過程中便可對節目內容產生一定的體會,進而對其產生深刻的影響。
(二)有助于推動廣播快速傳播
一直以來,在傳統廣播持續發展的進程中,其具備信息傳遞快的特征,將傳統廣播和新媒體技術相結合,在一定意義上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因此,在社會生活中發生重大事件或問題時,傳統廣播便可針對該事件進行及時的報道,從而使節目受眾及時掌握社會實時信息。同時,在播報相應事件的過程中,廣播記者可利用電話在深刻剖析新聞現場實際狀況的基礎上,對報道事件當事人展開持續采訪,進而不斷轉播該事件發展狀況,使受眾群體對事件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在信息即時傳播的過程中,受眾群體不僅可對事件具體運行和發展狀況有基本的了解,還可使信息內容處在相對廣泛的信息傳遞模式中。
(三)有助于提升廣播經濟效益
傳統廣播在發展歷程中引進新媒體技術,有助于提升廣播經濟效益,并降低廣播投入成本。并且,新媒體環境下的傳統廣播會暢通受眾的信息內容接收途徑,對收入存在差異的社會群體來說,雖然其消費水平有所不同,但是對于廣播信息內容的接收,均希望利用最低成本得到更多的信息內容,這是受眾群體普遍存在的心理。一般而言,傳統廣播有價格低廉的優勢特征,在不同情境中均可對傳統廣播進行一定程度的應用。這一優勢特征成為了促進廣播行業持續發展的驅動力,進而使廣播行業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相當于其他媒體手段來說,媒體傳播媒介受地域條件桎梏,而廣播傳遞形式使社會群眾了解信息資訊的時間不斷縮短,從而使廣播行業迎來全新的發展契機。因此,在新媒體技術持續發展普及的大環境下,將傳統廣播和新媒體技術有機結合,對于廣播行業的發展有現實意義[2]。
三、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廣播和新媒體融合發展的策略
(一)提升主持人和節目編輯的綜合素養與專業水準
廣播節目對主持人和節目內容有較高要求,新媒體環境下,若想推動傳統廣播實現良性發展,真正發揮廣播節目的現實意義,應提升主持人與節目編輯的綜合素養。編輯在傳統廣播節目設計制作與傳播中發揮的作用不可替代,若想實現高質量節目的制作,新聞編輯應具有較高政治素養與專業水準,唯有如此才可精準提煉時代發展節奏與社會要聞,并在新媒體時代中明確當今社會主流思想與本質,精準掌握當今社會進步發展的方向。而且,新聞編輯還應擁有敏銳的信息感知力,為受眾群體供給更具感染力、影響力及吸引力的節目內容,進而制作出受眾滿意且喜愛的傳統廣播節目。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落實新媒體和傳統廣播結合發展的核心目標,應以數字化媒體平臺為依托。數字化媒體平臺作為新媒體、傳統廣播結合傳遞信息的生產中心,亦是媒介工具分發基地,在此平臺當中,能對音視頻、文字與圖片等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進而推動信息資源向數字化方向發展。同時,建設數字化媒體平臺,能夠切實落實信息資源共享的目標,真正轉變傳統廣播電臺內部各個媒體分裂的現象,使廣播信息傳輸過程實現數字化與網絡化。
因此,想要落實新媒體和傳統廣播的有機整合,應提升節目編輯與主持人的綜合素養、專業水準,還應創建數字化媒體平臺,進而為傳統廣播節目資訊傳輸提供有力保障[3]。
(二)優化傳統廣播管理觀念
現如今,伴隨高新技術的持續發展,社會群體信息資訊獲得方式和途徑已由傳統單一的紙質媒體轉向多元化方式。然而,在社會群體信息獲取量逐漸提升的同時,對信息內容的要求亦由傳統數量要求向質量要求轉變,此觀念的轉變可通過媒體逐漸開發對受眾信息內容個性化推送的狀況表現出來。因此,傳統廣播應考慮的問題在于以統一傳統信息傳輸模式走向為基準,為傳統廣播受眾推送個性化信息,唯有如此才可提升廣播電視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傳統廣播和新媒體之間存在的不同體現在:新媒體可實時更新受眾信息數據,傳統廣播在信息接收層面顯著落后于新媒體。
想解決這一問題,應轉變傳統廣播管理觀念,加大互聯網技術引進力度,在建設完善的媒體平臺中瀏覽受眾反饋信息,從而實現優化傳統廣播的目標。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廣播應革新節目管理手段,并按照受眾群體差異性,明確自身節目特色,落實廣播行業個性化發展,進而實現傳統廣播和新媒體技術的充分融合,這也是傳統廣播行業在新媒體環境下實現長足發展必須貫徹的觀念。若想推動傳統廣播和新媒體技術結合發展,傳統廣播媒體應堅定跨媒體運營的發展思路,科學利用新渠道與新技術,落實傳統廣播和新媒體的有機整合。同時,創新廣播運營模式,強化主持人和受眾群體的互動交流,明確受眾對傳統廣播節目提出的建議與意見,傳播吸引力更強、受眾需要的資訊,進而塑造影響力與吸引力較高的廣播節目,持續提高廣播媒體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創新傳統廣播技術手段
廣播產業的發展和技術發展有緊密關聯,其本身便是新技術手段發展的衍生物,其發展與技術創新息息相關。衛星、數字及網絡技術在新媒體時代被傳統廣播廣泛應用,廣播媒體憑借這一發展現狀真正落實廣為傳播,獲得了更強的影響力與更廣的覆蓋面。在新媒體時代下,廣播作為傳統媒體,若想落實創新發展,應以技術手段為依托。網絡技術創造了傳統廣播發展新模式,即依托于網絡媒體廣播平臺的信息資訊傳遞形式,為傳統廣播發展建設了堅實的技術平臺。新媒體和廣播的有機融合現已成為新的發展態勢。借助新媒體技術,廣播落實了大范圍傳播,這可有效轉變傳統廣播的劣勢。具體而言,傳統廣播可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建設網絡媒體平臺,精簡節目制作過程,落實信息制作的智能化和精益化。另外,從獲取受眾信息角度來說,受眾群體可在網絡媒體平臺上直接獲取多樣化新聞資訊,從而在獲得感興趣新聞資訊的同時,瀏覽更具有趣味性的信息,最大限度地滿足受眾對廣播新聞的需求[4]。
四、結語
傳統廣播若不突破其固有的發展模式,充分迎接新技術手段的創新改造,則難以成為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屹立不倒的傳奇。伴隨科技的不斷發展進步,新媒體應運而生,而傳統廣播和新媒體技術的融合發展,不僅是時代發展提出的現實要求,也是轉變傳統媒體發展模式、落實廣播行業革新發展的關鍵路徑。在社會與時代發展的進程中,傳統廣播行業相關工作者應積極主動學習廣播發展的信息化觀念,提高自我綜合素養,以此來順應新媒體時代廣播產業發展的需求。此外,傳統媒體領域應明確自身在創新發展的進程中面臨的諸多制約因素,進行針對性優化與改革,最終落實新媒體和傳統廣播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 黃思貝.新媒體時代傳統廣播電視和新媒體之間的融合發展探討[J].通訊世界,2019,26(02):16-17.
[2] 程麗亞.新媒體時代傳統廣播電視和新媒體之間的融合發展探析[J].傳播力研究,2019,3(09):75.
[3] 周全.關于傳統廣播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一些探討[J].中國有線電視,2019(07):770-772.
[4] 馬小龍.淺談新媒體與廣播電視的融合發展[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 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一).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2.
作者簡介:郭如冰(1990—),女,河北衡水人,研究生,碩士,畢業于英國利茲大學,助教,研究方向:新媒體,媒介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