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明
一般情況下,體育課是小學生比較喜歡的課程,這為教師的教學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但小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在較為自由的體育課上容易出現不遵守課堂紀律的情況。特別是農村小學,由于某些客觀因素,如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缺少家庭關愛;學校資金有限,體育設備不足等,為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造成了各種阻礙。為了促進小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切實發揮體育課程的作用,本文主要從挖掘本土資源、融入游戲因素、重視小組合作和創新教學評價四個方面入手,淺談農村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行動策略,供大家參考。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體育課程的重要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教育界針對體育課程的作用及其作用的發揮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實踐。雖然相關理論是相通的,但具體情況還應具體分析,不能教條的生搬硬套。如農村小學,不論在學生、家長還是學校方面,都與城市小學有所不同。部分教師只看到了農村小學所體現出的劣勢,卻沒有注意發掘其中的優勢,導致農村小學的體育教學效果長期停滯不前。因此,農村小學體育教師應該立足于自身,充分發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創新實踐提升農村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 挖掘本土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農村小學可能在資金上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如體育設備配備數量或種類不足等,限制了某些體育活動的開展。但是,體育本就是一門以戶外活動為主的課程,農村兒童相對來說戶外活動的時間要多于城市兒童,農村地區的戶外資源也要比城市的水泥叢林更加豐富,這些都是農村小學體育課程的特殊優勢所在。教師應立足于本地,充分挖掘農村地區的資源,在教學內容和方式上要敢于創新和應用,盡可能地提升學生參與體育課程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如下這種情況:A班留守兒童較多,祖輩精力不夠,導致一到假期就陷入到“失控”的狀態,大把時間都浪費到沒有實際意義的簡單玩鬧中,還可能會出現各種安全風險。為此,體育教師可以在暑假把學生們組織起來,前往鄉村學校少年宮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既滿足學生游戲的欲望,又能增強他們的體質,還可以有效保障學生的生命健康安全。總之,教師應該根據農村地區的具體情況,把這些資源利用起來,化被動為主動,沒有少年宮等場館設施的,直接利用學校場地或田間地頭都可以,不僅能推動體育教學活動的良好開展,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觀察并利用身邊的資源,開發他們的創造力。
2 融入游戲因素,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的特點就是活潑好動,喜歡各種游戲。而且與城市學生不同,農村小學生接觸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機會相對更少,他們的大部分業余時間本來就是在進行各種戶外游戲,只不過這些游戲可能缺少必要的規則或章法。教師可以把游戲帶入到體育課堂上,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得到體能和心智上的鍛煉。還可以在游戲中融入競賽因素,并對獲勝的學生給予適當的獎勵,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好勝心,讓他們能夠在體育課程中得到更多的獲得感。
例如,教師可以對迎面接力跑進行一些模式上的變化,創設一個更加有趣的情境。比如把學生分成小組,每名同學都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兔子,接力是在傳送胡蘿卜。哪個組接力先跑完,哪個組就能先吃胡蘿卜。教師是兔子家長,要為獲勝的小兔子們給予適當的獎勵。這樣學生們在進行迎面接力跑時興趣就更加充足,鍛煉效果更加明顯。又如,教師要教授前臂交叉等花式跳繩方法,這種方法本身就比較賞心悅目,帶有很大的趣味性,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進一步增加競賽因素,看哪名同學學得又快又好,就讓那名同學臨時充當“小老師”,為大家示范并傳授技巧心得,作為一種精神上的獎勵。
3 重視小組合作,改善學生心理
上文已經提到,鑒于某些客觀因素,部分農村小學生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學生成為留守兒童,缺乏來自父母的關愛。而部分學生祖輩的教育理念又比較落后,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這些因素,都容易導致農村小學生的心理狀態出現問題。比如有的學生性格較為暴躁,人際關系緊張,又得不到良好的疏導,最終形成“刺猬型人格”等。眾所周知,不管什么樣的體育項目,想要在正式賽場上取得良好的成績都不可能是一個人的單打獨斗,而要靠團隊的默契配合。因此,體育教師應該承擔起這份責任,在體育課程上加入更多的合作因素,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培養起他們的團隊意識,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發揮積極的影響。
體育課程上的團隊合作,基本形式就是各種團隊體育競賽。球類運動在體育課堂上出現的比較多,雖然由于學生體力、校園面積等方面的限制,很難要求小學生進行一場完整的籃球或足球比賽,但是教師可以把這種比賽拆分開來。比如籃球傳接球和投籃競賽,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組排成一列,第一個同學拿籃球,傳到第二個同學手里,逐次傳接到投籃的同學手中,完成投籃,最后看哪組投中的多。比賽結束后,教師要帶領學生總結,團隊競賽是需要合理的分工合作的。有的同學投得準,應該投球;有的同學體力足,就應該負責去拿球和傳球,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起一種分工合作、互相配合的意識。
4 創新教學評價,提升學生熱情
部分教師認為小學生年齡小,分辨能力差,必須在此時施加嚴厲的教育。反映在教學評價中,就是部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過嚴過苛,甚至只看重結果不注意過程。一名負責任的教師當然不能對學生放任自流,但也要明白小學生是比較敏感的,特別是農村小學生,本來在生活上就可能面對種種困難,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容易受到傷害。過于嚴苛的評價方式,有時并不能夠促進學生的成長進步,反而可能在心理上擊垮學生。所以,教師應該積極創新教學評價方式,讓評價標準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心理性格特征,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例如,教師組織“兩人三足”的比賽,某組學生因為配合不默契,總是出現各種失誤,難以完成比賽。此時教師不應輕率的評價這兩個學生或者其中某個學生素質太差,而是要觀察他們主要失誤在什么地方。是雙方溝通出現了問題,不明確應該先邁哪只腳?還是兩人動作快慢差別太大,導致邁步頻率不相符?發現問題之后,再引導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該組學生經過調整完成比賽后,教師在評價中應對他們勇于并善于改正錯誤給予充分的肯定,激發出他們更大的體育活動參與熱情。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的體育教學在本質上與其他環境或科目中的教學有著相通性,但也表現出了一些獨特之處。教師既要正視客觀條件上的差距與不足,同時也應該積極尋找解決辦法,化劣勢為優勢,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開創出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的新局面。希望廣大同仁能夠在工作中傾注更多的熱情,為了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今后挑起家庭的重擔乃至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而努力奮斗!
(作者單位:韶關市仁化縣石塘鎮新華書店希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