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昱驊
傳統的體育教學注重教師為主導地位,學生被動學習,學生缺乏自主能動性和積極參與學習的激情;而近來的體育教學一直在強調“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更多的從學生角度出發去思考如何上好體育課。本文通過觀察法、經驗總結法和文獻研究法,對體育教學過程中傳統的師生關系和現代的師生關系中的問題進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討,希望能為體育教學過程中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通過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中學體育教學的教學質量。
1 研究目的
本文通過觀察法、經驗總結法、文獻研究法,對體育教學過程中傳統的師生關系和現代的師生關系中存在的問題和發展現狀進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討,希望能為體育教學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2 研究方法
2.1觀察法
本文通過觀察法,分析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有哪些不同,產生哪些方面的問題。
2.2經驗總結法
本文中筆者通過自身在體育教學中遇到的師生問題進行分析,分別用教師主導性教學和學生主體性教學進行體育課的教學,對其產生的問題進行歸納和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
2.3文獻研究法
通過閱讀《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教育學》和《體育心理學》等相關的書籍和資料。研讀發表在核心期刊上的關于體育教學、體育課中師生關系以及課堂管理等文章,以及發表在中國電子期刊上的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20篇。在圖書館和互聯網上搜索關于體育課中師生關系現狀和改善方法的最新研究,獲得前沿知識。獲得的這些翔實的研究數據為本文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
3 結果與分析
隨著《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在全國全面推廣,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為貫徹“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理念,不斷的強調“確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卻出現過分的強調自主學習,忽視了原本教師的主導作用,導致課堂出現片面追求愉快的情感體驗,忽視了運動技能的學習和體能的發展。這些現象的出現是體育教學中對“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的認識不夠清晰有關。為了防止在教學過程中再次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有必要把新時期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3.1師生關系的概念
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相互作用關系,是教育實踐成敗的第一要素,對于教育活動具有重大意義。
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所發生的直接交往和聯系。
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實踐中各自的地位、作用、價值與活動的聯結及其相互作用的狀態。
3.2合理認識“教師的主導性”
這里“教師的主導性”指的是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如何運用自身的知識引導學生把舊知和新知聯系起來,并排除舊知中的干擾因素,讓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地傳授運動知識、技能,指導學生獨立完成技術動作,并對學生進行成績評定,是學生學習提高的主要保證。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的講解、示范,具有強烈的真實性、針對性、即時性、靈活性和人文性,其中人文性是任何多媒體教學手段無法取代的。
3.2.1傳統教育對“教師的主導性”的誤解
在傳統體育教學中有過片面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的經驗教訓,以教師為中心,體育教學評價中尤為突出。這樣的體育課整堂課下來學生死氣沉沉,學生被動接收知識,無法發揮自身的潛力,主動性和興趣無法調動起來,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和實踐能力,導致學生喜歡運動但不喜歡體育課,“放羊”成了學生最喜歡的體育課內容。
3.2.2合理利用教師的“主導性”
在體育課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自己的認識和獨特的體驗,教師不能忽略學生這些體驗和看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觀點和看法,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單單把知識教給學生就完事,應該結合學生本身的學習體驗,吸取其中可取之處,結合知識和自身對事物的看法傳授給學生。這樣的學生才能真正學習到對自己有用處的知識技能,才能在學習過程中充分表現出自主性、自覺性、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等優良品格。
3.3合理認識“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的主體性”是指學生對學習目標清晰度的認識和對學習過程的動力強弱,也就是對學習的動力強弱。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主體性主要表現在他們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
3.3.1學生的“主體性”不等同于“自由性”
當今教學強調注重學生的自主性,而學生過分的自主就導致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散漫、自由、無組織紀律的現象的發生。一個班有多少個學生就有多少種想法、多少種愛好,各個學生興趣的體育項目都有所不同。筆者調查了每個人都希望體育課是自己喜歡的內容,但是這是無法滿足的,這就導致教師的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被放棄和削弱。
3.3.2學生的“主體性”不可忽視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人際關系, 客觀上要求師生關系具有民主、平等的性質, 它要求教師應把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尊重學生的獨立性, 而不是傳統教學觀念中學生是完全依附于教師權威的, 缺乏自主獨立意識, 處于被動地位。教師只有樹立起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學生觀, 才能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往。
3.4全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3.4.1教師應運用更合理的教學方法
體育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理論知識,改善動作技術水平,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優美的動作示范是學生學習的一大動力。改變傳統的教師灌輸式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輔助的教學模式,多了解學生的學習愛好,結合課堂,布置科學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
3.4.2加強師生間的交流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上的。教師應該在課后爭取對每個身體素質較為薄弱的學生進行指導、鼓勵、因材施教。這樣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感覺自己被尊重,感覺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和鼓舞,驅散內心的不自信。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4.3學生應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
當今學生個性很強,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特別是互聯網的發展,學生可以從互聯網上學到許多知識,面對教師的教學,難免會在學習態度上出現問題。但是教與學是一個過程,在與老師的交流學習過程中,能學到許多在生活中學習不到的知識技能。而學習知識技能才是自身的目的,學習是學自己的,不是學老師的。學生應該配合教師的教學,主動學習,從根本上掌握知識技能。
4 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教師的“主導性”就是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目標,不斷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之間不同的學習經驗和對學科學習的理解能夠體現,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合理教學,同時激發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功能,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因此教師的“主導性”是激發學生“主體性”必要條件。
4.2建議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專業的技術水平,轉變教學角色和教學觀念,努力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從而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音樂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