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要:本文簡單介紹航空維修及其差錯,從飛機設計、維修人員、維修監管及環境等方面對常見航空維修差錯進行分析,并就相應防范對策展開探討。
關鍵詞:航空維修;常見差錯;防范策略
0 ?引言
航空維修常見差錯基本上都與人有著密切聯系,因此有必要從人為因素進行重點考慮,探索減少差錯的有效方法。只有減少甚至避免航空維修差錯,才能有效保障航空安全,為航空事業的進一步穩定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1 ?航空維修及其差錯概述
1.1 航空維修
航空維修指對飛機及其上的技術裝備進行的維護和修理,從而確保飛機安全。航空維修是飛機使用的前提和必要條件,也是航空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航空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航空發動機維修既是飛機維修的一部分,也是航空機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航空維修中發動機維修是最為關鍵的部分,這是因為航空發動機是由多種類型零部件組成的復雜機器,在高溫、高壓、高轉速及惡劣的環境不斷變換的工作狀態中工作,更容易出現故障和老化等問題。而且航空發動機又是航空器的心臟,一旦發生故障將會導致嚴重的安全隱患甚至安全事故,必須做好對其的維修。除了發動機之外,還需要對其他航空設備進行維修。
1.2 航空維修差錯
在航空維修中由于種種因素影響,可能會出現差錯,通常是由于內外因素影響下人員行為結果超出可接受范圍而導致。航空維修差錯意味著無法實現既定目標,而且還可能引致航空器狀態異常、設備故障未維修、維修設備受損等問題,嚴重時更會產生嚴重的安全隱患,可能引發安全事故。通常來說,航空維修差錯包含以下基本特征:
1.2.1 潛在性
航空維修需要對規模巨大、構造復雜、設備零件數量眾多的航空器進行維修,可能會出現維修過程中沒發現異常、故障、隱患的情況,或者在之后的運行或維修中才發現。這些沒被發現的差錯,則是航空維修差錯潛在性的體現,同時也是導致差錯出現的一大誘因。
1.2.2 必然性
航空維修差錯的必然性并不是指一定會出現差錯,而是指在錯誤的維修操作下,即便出現差錯的幾率很低,即便長時間錯誤操作都沒有出現差錯,但是遲早都會出差錯。這是因為航空維修極為復雜,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即便某些很小的人為疏忽、錯誤并不會立即導致維修差錯出現,但是在長期采取錯誤操作后必然會出現差錯。
1.2.3 可積性
可積性是從時間角度反映航空維修差錯。一方面,單一維修失誤、錯誤等可能并不會引發維修差錯,但是在長期積累后則相應的出差錯幾率會增大;另一方面,航空維修差錯往往是一環套一環,在因為人為操作問題引發差錯后往往會引發后一操作差錯,再引發下一個操作差錯,快速積累,造成巨大的安全隱患。而且這種差錯可積性并非是簡單算數疊加,而是根據系統復雜度而呈現出明顯的階躍性質和非線性。
1.2.4 突變性
航空維修差錯引發的故障、事故往往都具有突變性。一方面,差錯自身的潛在性使得維修差錯可能不會被發現,在長期積累后經歷由量變到質變的突發,難以預料,一旦發生可能會造成嚴重財產損失,甚至對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另一方面,航空維修差錯引發故障、事故的臨界點難以預測。龐大、復雜的航空器運行過程中難以實現對所有零部件的實時、準確、有效監測和預測,可能會因為小小的維修差錯而在某一瞬間突發嚴重事故。
1.2.5 可逆性
在錯誤的維修操作下,航空維修差錯的發生有著必然性,但同時也有著對應的可逆性。具體體現為在航空維修中嚴格按照相關標準與規范執行,確保維修操作水平足夠高,則可能對之前的維修操作錯誤加以糾正,起到逆轉作用。
2 ?航空維修中常見的差錯分析
2.1 航空器設計對維修因素考慮不到位
導致航空維修差錯的原因非常多,其中航空器本身設計不夠完善而導致的差錯通常較少,但是一旦存在差錯,那么差錯引發故障與事故的幾率往往就十分大。從航空器設計的角度看,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其一,不同飛機構造差異可能引發維修差錯。不同飛機的航空維修存在巨大差異,對維修人員的專業要求更高,在面臨不同維修任務的情況下,維修人員可能難以適應不同維修任務的快速轉換,或者對部分維修任務不夠熟練,導致維修差錯。其二,部分飛機設計時對維修因素考慮不足,更多的是考慮飛機的性能、安全性等,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維修件可接近性、易修復性、互換性、防差錯性、構性差異等的設計,導致飛機可維修性較差,相應的更容易出現維修差錯。
2.2 維修人員個人問題
由于維修人員個人原因而導致的航空維修差錯往往最為常見。這是因為維修人員作為航空維修的主體,必須以飽滿的精神、負責的態度、嚴謹的規范、科學的方法、專業的技術進行仔細維修,方能保障維修質量,有效規避維修差錯。但凡維修人員在維修工作中存在一點心理、生理層面的問題,都可能導致維修差錯。首先,維修人員安全、責任意識不強。維修人員如果對航空維修工作的重視度不高,忽視安全作業的重要性,沒有將維修工作放在心上,以散漫的態度對待工作,必然會導致維修差錯。其次,維修人員專業能力不足。航空維修十分專業、復雜和困難,需要維修人員具有高水平的專業能力。但是航空維修涉及的內容過多,部分維修人員只對一些較為常見的內容有深度掌握,但是對少部分相對少見的內容理解和掌握不到位,在實際維修中可能因為專業能力的盲區而出現誤操作情況。再次,維修人員在維修過程中可能出現不安全行為。如信息感知錯誤、決策錯誤、操作錯誤等,都可能導致航空維修差錯。最后,維修人員的精神、生理、心理方面存在問題。諸如過度疲勞,視覺、聽覺、觸覺等不靈敏,情感波動大等,都會對維修人員造成影響,可能導致航空維修差錯。
2.3 維修管理和監督存在缺陷
航空維修工作的開展除了維修人員認真負責地落實之外,還需要加強管理和監督,監管存在缺陷也會導致航空維修差錯。首先,維修管理機制不合理。維修管理結構、制度不夠完善,會對相應的組織管理造成影響,甚至可能出現計劃分工不明確、維修工作混亂等問題,很容易導致航空維修差錯。其次,航空維修監管不到位。由于監管機制不完善、計劃不科學、責任不明確等因素,監管工作難以落到實處,不能航空維修進行有效監督,難以發現維修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無法充分保障維修質量,容易導致維修差錯。
2.4 環境影響
維修人員在進行航空維修時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影響,進而導致航空維修差錯,常見的環境影響因素包括溫度、噪聲、照明等。這些環境影響因素會對維修人才的精神、心理、感覺等造成不同影響,如溫度過高或過低會降低維修人員工作效率;強烈的噪聲可能導致維修人員視覺模糊、聽力遲鈍;照明度過高可能使得維修人員產生目眩。當維修人員在不適宜的環境中進行維修工作時,維修差錯自然更容易出現。
3 ?航空維修中常見差錯的方法策略
3.1 優化設計并提升飛機容錯能力
提升飛機容錯能力,能夠在降低航空維修難度的同時增強對維修差錯的包容性,即在減少維修差錯的同時降低由維修差錯引發故障、事故等的幾率。對此,首先應當加強飛機的余度設計,即為航空器系統或設備設計一套以上能完成給定功能的單元,這樣即便其中某一套單元出現異常、發生故障,也不會喪失相應的功能,從而提升飛機容錯能力,即便出現航空維修差錯也能有效避免因差錯而導致的故障與事故等。余度設計意味著在原有的系統或設備上增加單元,會進一步增加飛機的復雜性,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兼顧安全可靠性與冗余程度。其次可以加強飛機防差錯設計。所謂防差錯設計就是防止因人為操作而導致的各種差錯,能夠有效減少航空維修差錯。當前防差錯設計已經廣泛出現在飛機的各個方面,如將飛機上口蓋設計為各種不同的形狀。隨著航空事業的進一步發展,飛機防差錯設計還有不斷完善的空間,是減少航空維修差錯的有效方式。
3.2 全面加強維修人員培訓和管理
為了減少航空維護差錯,一定要全面加強維修人員培訓和管理,確保維修人員不僅能夠在專業能力方面勝任工作,還要確保其安全意識、身心素質、心理條件等完全滿足維修工作需要。首先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強化維修人員責任心與安全意識,引導維修人員端正態度,始終以嚴謹負責的原則做好維修工作。其次加強技術培訓。針對航空維修專業技術進行重點培訓,落實維修要求、規范、標準等的培訓,加強實踐訓練,針對常見維修差錯、隱患等的產生原因、處理辦法進行練習,同時對部分較為冷門、低概率的維修工作進行日常培訓,全面提高維修人員專業能力。然后需要對維修人員進行嚴格管理。在維修人員開展維修工作之前,對其基本身體素質進行檢查,防止其在工作過程中因為生理因素而出現維修差錯。同時還要加強人員管理,做好維修人員日常工作,引導其樹立正確思想觀念,幫助其解決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問題,務必要確保其以良好的狀態投身工作。
3.3 完善維修監管體系
對航空維修管理部門及對應全責進行明確劃分,完善相應的維修管理制度,嚴格要求相關人員按照規范執行。加強對航空維修工作的監督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監管計劃,要求維修人員在完成維修工作后及時上交相關報告,適當采取抽檢方式,務必要保障維修質量。
3.4 改善維修工作環境
為了避免環境因素而導致的航空維修差錯,一定要改善環境,確保維修人員能夠在適宜的環境中操作。根據相關科學研究、維修人員意見以及過往工作經驗,明確溫度、噪聲、照明等環境因素的合理指標范圍,同時加強環境管理,采取一定的人工措施,確保各環境因素始終處于合理范圍之內。
4 ?結束語
綜上可知,航空維修中種種因素可能出現差錯,進而引發嚴重的故障或事故,必須采取合理措施防止維修差錯出現。對此,航空維修部門應當針對各種航空維修差錯進行深度研究,結合工作實踐,不斷創新和優化,盡可能促進人為零出錯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姜勇.航空維修中的人為差錯探討[J].科技風,2015(17):253.
[2]姜琪.航空維修差錯的控制與預防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旬刊,2015(1):156.
[3]李強.航空維修差錯的控制與預防探析[J].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2017(1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