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福山
創新創造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主題,在素質教育下,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小學生在掌握體育技能和獲取體育知識的同時,積極創新,勇于突破,釋放個性和特色,提升小學體育教學的效率,本文分析了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措施,以便強化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目前,小學生的普遍年齡在六歲到十二歲之間,是身體成長和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通過多元化的體育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也使得體育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教學環節更為充實,調動了小學生參與創新的積極性,有助于推動小學生全面發展。
1 展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以往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設置大量重復并枯燥的學習環節,使得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不夠濃厚,甚至部分小學生還會抵觸體育學習,加上教師為學生給予的創新機會比較少,因此學生的創意和思想難以在課堂上展現出來,因此不利于創新能力的提升。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的展示出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設置更多能夠開發學生創新意識的體育項目,吸引小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熱情。比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一些輕松和歡快的歌曲,讓學生跟隨視頻學習體操,或者教師也可以讓小學生結合音樂的節奏,自己創編出課前熱身動作或者體操等,為原本枯燥的課前熱身環節增添更多的趣味性,鼓勵小學生充分的發揮想象力和探究力,設計出能夠達到熱身效果,并有趣、輕松的熱身環節。由于小學生的自控能力還不夠強,因此在體育學習中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師就需要充分的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及時抓住創新靈感,將其應用到體育學習中,優化體育學習的方式。
2 從豐富的體育活動中培養創新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下,小學體育教學需要教師為學生創設豐富的體育活動,結合小學生身體以及心理成長的需求,并清晰的認識到小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存在的差異性,進而展開個性化的教學。首先,教師要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散性思維能力,為積極創新奠定基礎,比如:教師可以為小學生提供一些新奇的體育活動道具,如:瑜伽球、呼啦圈等,然后讓小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運動道具,自主設計運動規則和比賽環節,通過對體育道具的觀察和親身感受,很多小學生會展開聯想,將新奇的運動道具和傳統的體育運動方式有機結合起來,如:部分小學生會設計出花樣跳繩比賽,在完成跳繩的過程中加入瑜伽球練習和呼啦圈,同時還有部分小學生會將呼啦圈和運球、傳球運動結合起來,小學生通過對道具的觀察和分析,有效的將其與傳統比較單一的體育運動項目銜接起來,設置出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環節和規則,不僅提升了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還提升了小學生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得體育學習的內容更加豐富,體育活動也更加靈活,切實展現了小學生的主體意識。
3 營造真實情景強化創新能力
對于小學生來講,其對直觀化和形象化的知識更容易接受,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小學體育教學中也迎來了新的技術支持,通過使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能夠將體育學習轉變為更加直觀的教學形式,進而吸引了小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學環節中為學生設置具體的情景,讓小學生通過聯想的方式,將自身融入到情景中,然后滲透競賽、游戲等活動,提升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體育技能。比如:教師可以為小學生先播放警察轉小偷的視頻,然后選擇一些節奏感較強的音樂,讓小學生將自己想象成為“警察”和“小偷”的角色,先讓部分扮演“小偷”的學生提前10秒開始跑,扮演“警察”的學生則在10秒后開始追,通過角色演繹、情景營造和音樂渲染的方式,激發了小學生的潛能,同時也讓體育教學更加真實,增強了小學生的想象意識。此外,在創新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教師還要積極與學生展開互動,與學生共同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及時觀察并掌握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心理動態,進而展開因材施教,搭建出和諧的師生關系,消除學生的懈怠情緒。同時教師還需要為學生設置一個相對開放和寬松的體育學習環境,這樣才能充分的調動思維能力和感知能力,進而投入到創新的環節中。
4 結束語
在素質教育下,小學體育教學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對體育知識的學習,引導小學生積極創造,設計出多元化的體育教學環節,吸引小學生對體育學習的參與性。首先,教師需要從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出發,鼓勵小學生自主設計出課前熱身環節,同時教師還要借助新奇的體育教學道具,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此外,培養創新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營造出真實的情景,結合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導小學生投入到體育學習和創新中。
(作者單位:青島市即墨區長江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