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杰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足球訓練,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實現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要教學活動。為了進一步提升小學足球訓練的質量與效率,教師需要著重強調學生的協調性練習效果,為學生足球技能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首先闡述了協調性練習在小學足球訓練中的主要作用,然后從思想觀念、教學內容等多個層次,對協調性練習在小學足球訓練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討。
足球運動是一項極具對抗性和觀賞性的體育運動,深受青少年的喜愛。而由于其團隊競賽的開展形式,該運動對學生的協調性和協作能力要求極高。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足球水平,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學生的身體協調性進行練習,為學生掌握更多足球知識與技能奠定基礎。
1 協調性練習在小學足球訓練中的主要作用
1.1 加強小學足球的訓練效果
協調性是人體完成運動的基礎前提,在小學足球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協調性訓練,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肢體靈活性和敏捷性,培養學生對足球的腳感,同時調節學生的心理狀態和身體狀態,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足球運動技巧,全面實現小學足球訓練效果的加強。
1.2 提升學生的運動靈敏度
協調性是靈敏度的首要前提,只有在保持身體協調的基礎上,才能夠實現動作的靈敏度。在小學足球教學中鍛煉學生的協調性,能夠將人體的速度和靈敏度進行極力展現,在實現足球運動競技性的同時,激活學生的肌肉組織,加強學生關節承受度,幫助學生盡可能避免運動傷害的產生,由此可見組織學生進行協調性練習的重要性。
1.3 激發學生的足球學習興趣
足球作為一項對抗性體育運動,對運動員的技術和戰術要求都很高。而小學階段作為提升學生體育水平和素養的基礎階段,學生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與技能量大而繁雜,很容易感到枯燥進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協調性練習的合理安排能夠豐富小學足球教學形式、活躍課堂氛圍、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進而有效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和學習興趣,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足球訓練質量。
2 協調性練習在小學足球訓練中的應用策略
2.1 組織學生進行合理的小組訓練
在小學足球訓練中開展協調性練習,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并掌握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習能力等進行準確的定位,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合理分組開展合作訓練,并綜合考慮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為學生制定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教師要注重每組學生平均水平的劃分,避免出現過大的差異現象,從而影響協調性訓練的高效開展。
2.2 創設真實的協調性練習情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很強,自制力卻很差,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從而不利于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在小學足球訓練中開展協調性練習的時候,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訓練效果,提高學生對協調性練習的參與興趣和積極性,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真實、有趣的教學情境,豐富足球訓練教學的形式,活躍足球訓練的教學氛圍,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的練習,進而有效加強學生的練習效果。
2.3 對學生的內在潛力進行挖掘
在小學足球訓練中開展協調性練習,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運動水平,引導學生掌握更多體育技能和足球技巧,同時還可以通過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在激發學生訓練熱情和練習積極性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全面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學生在小學足球訓練中協調性練習的效果,進而有效實現現代化學生的素質教育。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避免學生出現運動損傷。
3 協調性練習在小學足球訓練中的主要方式
3.1 進行固定動作練習
在小學足球訓練中開展協調性練習,主要的方式之一就是進行固定動作的練習,即教師根據學生的運動水平和能力,為學生指定幾個足球運動中常用的動作進行反復練習,通過熟能生巧來提升學生的動作靈敏度和熟練度,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足球技能和水平,實現小學足球教學的有效實施。如重復“肩部環繞”的動作,能夠幫助學生鍛煉肩部肌肉,加強肩部力量;而重復訓練“前后跳”或“縱跳”等動作,能夠鍛煉學生的彈跳能力,同時加強學生的體能。
3.2 進行組合動作練習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鍛煉學生協調能力的時候,組織學生進行組合動作練習,就是將足球運動中經常用到的幾個動作進行重點分析,然后根據分析結果及學生的實際能力,為學生制定一套重點訓練學生協調能力的動作組合,并通過反復練習,使學生的身體機能形成慣性反應,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身體機能的協調性,同時加強學生對突發事件的應急反應。
4 結語
總之,在小學足球訓練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協調性,能夠有效活躍足球訓練課程的氛圍,激發學生的訓練熱情和積極性,同時提高學生的體能水平和動作靈敏度,提升學生的應急反應能力,進一步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加強學生的足球訓練效果,從而為我國的足球事業培養更多優秀的后備人才。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臺商投資區玉坂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