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郁



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鴻翼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翼公司”)正面臨“騎虎難下,進退兩難”的困境,這家從事生豬、牛羊屠宰及交易的民營企業于2017年建成,但碧江區政府卻一再拒絕公司的營業申請,并提出對項目進行清算。
鴻翼公司執行董事譚左對本刊記者說:“我們是碧江區的招商引資項目,已經三次變更選址,而且每次都是政府指定的。等我們廠房設備都搞好了,又說我們不符合規劃,不同意我們營業。我們前期投入了4000多萬,現在已經負債累累,真的經不起折騰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該企業如今這種局面?接下來又該如何解決?
“邊建邊辦手續”
據譚左介紹,鴻翼公司為銅仁市碧江區的招商引資項目,項目于2011年取獲銅仁市政府的批復。2012年8月,公司法定代表人劉四教與碧江區簽訂招商引資協議書。同年11月,公司提出的“牲畜定點屠宰場和牲畜交易市場建設項目”獲碧江區發改局立項備案。
由于環保、規劃等原因,項目經歷了三次選址,2013年8月,項目最終選定在當前的位置,即碧江區滑石鄉芭蕉村堰坎組。2014年3月,公司開始平整土地,修建堡坎,建設廠房。同年5月,銅仁市國土局以公司未按照土地招拍掛程序施工為由,責令公司停工。2015年4月,銅仁市國土局下達行政處罰決定,要求公司在一個月內拆除土地上的建筑物和構筑物。
譚左表示,因為是招商引資項目,當時碧江區政府同意公司邊建邊辦手續,動工之前,公司已經支付了征地補償等費用共計161.8萬余元。“收到處罰決定后,我們也感到很奇怪,就馬上向區政府相關部門反映了情況,政府為此還專門寫了一個報告,碧江經開區和碧江區的時任領導都在上面簽字了,都同意我們在這里建。”
譚左向本刊記者提供了一份由碧江區投資促進局、區工業和商務局聯合出具的報告,報告顯示,上述部門認為鴻翼公司不存在擅自占地行為,理由有三:一是其屠宰資格是依法取得,符合規劃;二是其屠宰點建設地點最終確認時,區規劃、國土、環保等部門經實地踏勘,沒有提出異議;三是其建設地點已經過區政府和經開區的主要領導審核同意。為此,碧江區投促局建議碧江區國土分局作詳細了解,并將結果向市國土局匯報,申請撤銷對該項目的行政處罰決定;并請區畜牧業發展中心派人跟蹤服務,盡快幫助其完善土地報批相關手續。
“之前環評沒通過我們也不敢大建,2015年年底環評通過后,我們這才放心地繼續建設,到2017年5月我們就完工了,實際建設只用了一年多時間。”譚左介紹。項目建設竣工后,公司多次申請試營業。
2017年 12月11日,碧江經開區管委會向區直各相關部門發文,認為該項目已具備營業條件,管委會在此基礎上同意其進行試營業,并請區國土、規劃、畜牧、屠宰辦等單位給予大力支持。2018年6月,碧江區投資促進局也向碧江區政府申請,請求國土、規劃等單位給予支持辦理相關手續。
然而,碧江區政府于2018年9月召開專題會議,并最終形成了《關于牲畜定點屠宰和牲畜交易市場項目有關事宜的會議紀要》,認定“該項目所處地塊位置不符合開發區目前地塊產業規劃,需對該項目重新選址或轉產發展”“原則上不同意該項目試營業”。
“這個會議紀要下達后,原本支持我們的人都不再發聲了。無奈之下,我們只能跟政府打官司。”2019年11月,銅仁市中院做出一審判決,撤銷了上述會議紀要。碧江區政府不服,提出上訴。2020年5月28日,貴州省高院二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項目與當前規劃不符
好不容易建好的屠宰項目,碧江區政府為何不允許其營業呢?本刊記者進一步采訪得知,2017年9月,銅仁市政府批復了碧江區制定的《銅仁·蘇州產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銅仁·蘇州產業園”是貴州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全省3個重點東西部協作示范區之一,規劃占地面積46.5平方公里,計劃通過構筑“產業轉移示范大平臺”的輻射帶動和產業集聚效應,引進、培育實力雄厚、技術先進的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推動銅仁工業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鴻翼公司選址地塊在產業園規劃用地范圍之內,按最新規劃,園區內企業只能從事無污染或輕微污染的食品加工項目。同時,《貴州省牲畜屠宰條例》規定:“屠宰加工與飲用水源區、居民生活區、學校、商場等公共場所及牲畜飼養場以及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需要保護的其他區域相距1000米以上的安全防護距離。”實際上,鴻翼公司項目建設點距取得合法手續建設的碧江區糧油物流體系項目距離僅200米,且緊鄰城市主干道11號公路。
但鴻翼公司股東對此表示不理解,“凡事應該講究先來后到,我們最初選址時,都是政府指定的,也是符合規劃的。政府調整規劃,不應讓企業來承擔后果。”譚左告訴本刊記者,建設之初,項目所在地屬于荒郊野嶺,遠離人煙。11號公路是2016年才修建,由于公路從項目地斜穿而過,鴻翼公司還獲得了一筆補償。而且,鴻翼公司當時還主動向碧江區政府時任領導提出項目另行選址,但這一提議未獲同意。
2017年七八月份,鴻翼公司股東得知與其項目直線距離不足200米的地方將建設一個糧油物流體系項目,考慮到二者距離不符合安全防護要求,公司急忙向碧江區政府反映情況,得到的答復是:各做各的,互不干擾。
但奇怪的是,公司股東于2018年獲知,碧江區政府2017年5月就形成了《關于碧江區糧食體系建設項目有關事宜的會議紀要》。該紀要明確:“糧油體系建設項目環評區域內的擬選址屠宰點項目已不符合‘銅仁·蘇州產業園區規劃’,其項目未辦理規劃、建設和用地等手續,在糧油體系建設項目投入營運前,由碧江經濟開發區負責做好屠宰點項目的轉產引導工作。”
另據碧江區自然資源局工程規劃管理科蘆國光透露,實際上,碧江經開區早在2015年就已經著手編制新的產業園規劃。這更令譚左等股東感到困惑:“如果2015年就在重新規劃,那我們的項目豈不是當時就不符合規劃了,為什么當時區政府還同意我們繼續建設?”
公司對相關政策不了解
另一個困擾鴻翼公司的問題是,公司屠宰項目至今未能完善用地手續。譚左表示,2013年至2017年,其每年都有向碧江區規劃局(現碧江區自然資源局)申請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但不知道為什么,區規劃局就是不給辦理。
蘆國光告訴本刊記者,規劃手續實際包括“一書三證”,其中,申請辦理用地規劃許可證需要提交供地合同和發改批復意見等材料;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應當提交使用土地的有關證明、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等材料。但鴻翼公司在申請辦理時,未提供任何相關材料,自然也就無法辦理相關手續。
蘆國光指出,2013年3月,鴻翼公司第二次選址時,也曾向碧江區規劃局申請辦理規劃許可證,區規劃局當時給公司出具了一份規劃選址意見,明確要求“企業按照土地用地招拍掛程序,取得土地使用權后,持供地合同和項目批復文件及相關部門的意見,按規劃手續辦理程序領取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如果說用地單位一開始對國家用地、規劃政策不了解,我們可以理解。但2014年都已經對你做出處罰了,為什么之后這么多年還沒有完善手續?”蘆國光提出疑問。
而譚左等人則堅持認為是區政府沒有履行招商引資承諾,沒有明確告知辦理用地手續需要準備哪些材料。譚左向本刊記者出示了公司法人代表劉四教與碧江區政府簽訂的招商協議書,協議約定:區政府依法協助公司在規定時間內完善各項手續,并協調國土、水務、環保、農牧、商務等部門做好項目建設的前、中、后期服務,確保項目順利施工。“我們沒什么文化,對一些條條框框不是很熟悉,倘若政府真的照協議約定的那樣,協助我們去完善手續,做好前、中、后期服務,又怎么會造成今天這個局面?”
政府提出清算
碧江區投資促進局局長姚維就鴻翼公司相關事項接受了本刊記者的采訪,在姚維看來,鴻翼公司目前這種局面并不是單純由某一方的過錯造成的。姚維坦陳,在招商引資過程中,辦齊所有手續有時可能要花兩三年,如果等所有手續都辦好了再動工,招商企業也等不起。所以,過去的確存在邊辦手續邊建設的“土方法”。但鴻翼公司的主要問題是建設時間拖得太長,項目最初是符合規劃的,但建好時因規劃調整,又已經不符合規劃了。“如果當時一鼓作氣搞好了,我估計也就沒有后來的問題了。”
另據碧江區委宣傳部工作人員透露,鴻翼公司進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公司自身資金不足,公司2011年拿到屠宰點批文后,多次對外融資。如今公司隱名股東多達22名,內部也存在一些矛盾。姚維還告訴本刊記者,當時招商引資協議還約定,乙方實施本項目,按照環保、安全“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使用”的要求進項,各項排放須達到國家標準。但企業沒有達到“三同時”的要求。
姚維表示,目前最重要的還是要妥善解決好現有問題,區政府對此事也非常重視,相關部門已經召開了二十多次專題會議,一直在積極推動,希望事情能夠得到妥善處理。鑒于當前規劃現狀,公司繼續營業難度較大,他此前也有與公司股東溝通,建議項目轉產發展。但公司股東認為自己只對屠宰行業熟悉,不愿貿然進入其他行業。
姚維介紹,當前主要的思路有兩個:一是對項目進行清算補償,一是另行選址。目前選址工作已經啟動,區投促局牽頭,會同規劃、畜牧等部門,陪股東去查勘了好幾個地方。
鴻翼公司股東經內部協商后,也表示同意重新選址。但對于如何清算,股東普遍表示擔憂,害怕清算結果低于實際投入。此外,材料、人工、地價都在漲,工廠要建成當前的規模,預計將要投入更多。基于上述考量,股東不同意清算,而是要求重新選址后,由政府負責建造廠房、安裝設備,達到營業條件即可。
而姚維告訴本刊記者,無論是重新選址,還是政府負責重建,都離不開清算這一步程序,目前區里各部門正在積極和企業溝通。
截至發稿,雙方未完全達成共識,本刊將繼續關注事態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