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玨 唐睿宸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當下社會對于會計人員的工作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高職教育階段,教師要站在理實一體化的角度優化課程設置,提高教學的質量以及效率,加強學校和企業之間的聯系,把握新形勢下的發展方向。本文將主要圍繞高職院校會計課程理實一體化問題進行相關探究。
關鍵詞:高職院校;會計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前言
高職院校在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過于強調理論課程所占的比重,忽略了對學生進行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需要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把握新形勢下的行業發展特征,在教學模式上探尋更廣闊的發展,讓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經濟理論基礎,也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在進入社會之后成為更有價值的高質量人才。
一、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過于偏重會計專業理論知識
很多高職院校在課程的設置上并沒有考慮到職業教育的特點,過于強調會計專業的理論知識,教學時也缺乏靈活性,導致教學質量不高。很多職業院校都開設了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基礎會計課程,這些課程中更多內容都是理論性的,實際操作的課時較少,在未來的工作中,這些理論性質內容能夠應用的空間較少,學生由此形成的知識架構并不利于走入工作崗位,而且理論的枯燥講解也會降低學生的會計學習興趣。
(二)教材適應性不足
一些高職院校所使用的會計教材適應性不足,教材作為開展教學的重要依托,對于學生理論實踐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然而不當教材的使用,會讓教學目標偏離初衷[1]。一些教材中知識量多大、理論內容偏深、對實踐重視不足,教師在基于教材開展教學時也只是照本宣科地授課,忽略了與實踐的融合,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理論和實踐的脫節。
(三)教學實踐場地缺失
會計專業需要更多的實踐機會,然而很多高職院校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擁有最基本的教學資源,會計實驗室較少,缺乏教學資源的支持也會讓理論和實踐結合更加困難。教師需要將會計報表、會計賬簿、會計憑證的實際應用情境構建出來,讓學生參與實踐,實現教學內容的具體化,缺乏教學器材也不利于學生理解知識內容。
(四)教師隊伍建設有待跟進
很多高職院校也存在師資力量短板的問題,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做好自身能力的儲備,豐富系統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技能,只有提高師資力量水平才能確保教學的有效性。一些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師畢業后就參加了工作,缺乏實踐經驗,在教學上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忽略了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沒有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積極性。教師在教學技巧、實踐環節上的缺失會降低會計課程教學的有效性,也無法為學生樹立遠大的職業目標,構建出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體系。
二、新形勢下高職會計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結合的策略分析
(一)優化課程設置,突出實踐能力
在推動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認識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設計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課程體系的構建要圍繞會計專業的職業特征,確定崗位課程和教學目標,讓專業培養能夠融入到學生的日常課程學習中[2]。在教學內容上也要突出基礎理論知識以及實踐能力培養,同時也要增加和財會相關的金融、市場、公司經營相關的課程,讓學生能夠將對知識的認知形成前后貫穿以及整合,這種課程配置方式更側重于實現能力的提升,也可以讓學生的綜合運用和處理經濟業務的能力提升,強化操作能力。
(二)重視會計模擬實驗的作用
當下很多用人單位在人才聘用上都偏向于實際操作能力,要求員工進入工作崗位之后即能立刻開展業務,所以高職院校也要認識到當下用人的風向需求,在高職教育階段就增加大量的會計實驗課,在模擬會計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全面系統快速的掌握會計核算方法。在進行會計模擬實驗教學時,教師尤其要考量到仿真程度,教學仿真程度越高,越能夠貼近企業的實際財務工作情況。具體來看,其高實踐活動仿真性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首先,教師要為學生安排符合實際的模擬業務議題,在實驗教材以及內容的選擇上,要根據企業實際經濟業務,為學習目標任務設計相關實驗內容,并將會計理論、會計實務等融入其中,加強實驗教材建設[3]。除此之外,也要在情境教學的角度增強財務模擬的真實性,將實際企業的工作環境、崗位設置以及工作流程演練出來,為學生增加身臨其境的真實體驗,教師要在會計專業實踐環節中,將業務模擬與情境模擬兩項進行融合,強化模擬實驗的效果,而且會計實踐也要持續強化,讓學生能夠在反復訓練的過程中,成為有經驗且具備一定實際能力的會計工作人員。
(三)提高財會教師專業素質
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中的關鍵,也決定著教育的直接結果很多職業院校的財會教師都缺乏會計從業經驗,雖然理論知識豐富,但是仍然需要在實踐中進行歷練,對此,高職院校可以和企業之間形成委托培養的機制,讓教師在企業中進行實踐,或者邀請企業的財務總監、注冊會計師擔任客座教授,到學校指導會計教學工作開展教師培訓。這些企業和學校合作辦學的策略能夠提高教師的實踐素養,讓教師了解和掌握會計實務工作流程,切實參與會計業務處理工作。教師也要不斷充實自己的實踐知識,讓會計理論和實踐實現有機整合,編寫出高質量的教材,圍繞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基礎進行教學層面的優化,讓教學的方式方法更加形象生動,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四)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高職院校開展會計專業職業教學時,也要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融入其中,運用校園網或多媒體設備,將網絡中豐富的課件庫以及素材庫利用起來,讓原本較為抽象枯燥的理論以直觀化的形式精美、生動、新穎地展現到學生面前,增強學生的會計實操能力[4]。針對經濟業務記賬憑證、過入賬簿難點,教師可以將記賬憑證和賬頁顯示在同一張幻燈片上,讓學生理清賬簿上數據的來龍去脈,這種展現的方式可以節約課堂教學時間,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面前,高職院校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以及實踐場所,通過接觸會計實務知識,發現自己知識上的欠缺,強化認知。學校和教師也要積極地為學生提供就業的環境以及機會,讓學生能夠在產學結合的帶動之下實現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雙重促進。為社會培養優秀的實用型人才也是高職院校教學的目標,有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吸收,所以無論是高職院校教師還是學生,都要立足于實際,認知到實踐能力對于會計專業學習的重要性,推進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落地,讓學生在高職教育學習期間實現完善能力的構建,進入社會之后貢獻出更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嶸嶸. 職業院校會計專業運用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探討[J]. 財經界, 2019, (33):107-108.
[2]馮香, 韋緒任.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研究[J].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0, v.30;No.132(02):153-158.
[3]牛立成. 高職院校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探研[J]. 成才之路, 2018, (34):14-14.
[4]唐眉. 高職會計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探析[J]. 青年與社會, 2019(29):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