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曉東
【摘 要】本文研究的主要問題是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業務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在通過對一系列國內外文獻分析的前提下,結合了和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發展有關的理論,提出個人信貸業務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原因分析,指出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和外部的原因,隨后對我國商業銀行現階段個人消費信貸業務中的問題提出建設性的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對策建議
一、研究背景
距離我國發展改革開放,已經過去了四十年,從過去追求高速的發展模式,轉變成如今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但與此同時,也有人指出,與GDP增長相比,中國的消費水平增長率仍相對較低。因此,刺激消費一直是增加外需的必要手段,也是中國金融業不斷尋求突破的關鍵。在此特殊時期,我國投資率的提高持續推動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我國的消費水平也一直被它影響著。當這兩者彼此融合的時候,才可以保證我國經濟水平的持續提高。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2)介紹了中國農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發展的概況,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首先,合理制定消費者營銷策略;二是完善消費信貸法律制度[1]。Athreya, Kartik(2015)討論了公共貸款擔保可能被用作改善美國無擔保消費者信貸市場準入的替代選擇。解釋了貸款擔保對違約率和稅收收入的影響[2]。Livshits, Igor(2015)討論了最近對無抵押消費者債務和違約的定量文獻的貢獻,以及文獻中的一些持續挑戰。還強調了對消費者信貸市場建模的若干理論貢獻和方法[3]。Russo, Alberto(2016)研究了復雜的宏觀經濟體系中不平等程度和消費者信貸增加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些體系具有財務脆弱的異質家庭,企業和銀行。仿真結果表明,引入消費信貸存在利弊:一方面,通過提高總需求,導致失業率降低;另一方面,它加速了危機的系統傾向。由于財政利潤的增加與家庭實際財富的下降有關,因此出現了政策權衡[4]。
李曉明等(2016)將國內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業務分門別類并與國外該領域進行對比研究。結合現在我國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的發展現狀,提出了自己的建議[5]。吳征(2016)分析了商業銀行消費信貨業務中的風險存在的原因,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6]。鄒陽(2016)以中國建設銀行為例,研究和分析我國商業銀行如何建立和完善風險機制和轉移機制,把握國家發展中西部消費信貸業務時機[7]。胡文祺(2017)就如何避免信貸業務帶來的各種風險,防止風險的發展和蔓延,就規避信貸風險提出參考建議[8]。
二、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業務存在的問題
(一)銀行自身的管理問題
計劃經濟對商業銀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所以中國在個人信貸領域的入行時間較晚,這在個人消費信貸業務中有良好體現。通過近年來的非常規發展,商業銀行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管理和控制經驗仍然不足,其認知和追求利潤的動力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在與其他貸款業務相比較的時候,個人消費信貸業務在貸款業務中有明顯的短板出現。它在2010-2012年保持在1%左右。雖然保持了穩定的增長,但由于個人消費信貸業務具有獨特性,與同等數量的公司貸款相比,這種分散的缺點是成本高。因此,我國大多數的商業銀行在實際操作信貸部分過程中并不曾過多的關注個人消費信貸業務。
商業銀行在開展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過程中,通常會擁有一套完整的個人消費信貸業務辦理流程。這個過程既包括在發放貸款之前對貸款人進行調查,又包括貸款審批和貸后檢查等一系列流程但事實上,許多員工經常自行調查,工作經驗評估借款人,不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增加貸款審批的主觀隨機性;在貸款發放后的檢查中,很多情況下,商業銀行的貸款人員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跟蹤調查,而是被動地采取對策,并沒有指定完善的客戶付款計劃,導致貸款跟蹤。中國的許多商業銀行受到自身管理水平的限制,缺乏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發展和個人消費信貸風險管理的經驗。與此同時,他們不能對借款人的個人信息進行整合,也無法有效的進行分析。
(二)消費者行為不確定
中國大多數的居民收入有限,沒有能力承擔高額還款。再加上對各種估計支出的過度壓力和不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將減少對人民立即消費的渴望。目前,雖然中國在中國人民銀行的組織下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個人信用調查系統,但其個人信用體系仍然不完善,并且有居民身份證明,收入來源,用戶賬戶,不能一次性證明消費人的資產情況。關于貸款人的個人情況的記錄并不全面詳細,銀行內部的審核體系和對審核結果的分析也不準確,查詢個人信用信息的系統沒有辦法發揮其本應發揮出的作用,這導致消費者的個人信用等級評判不準確,銀行不能詳細的掌握申請人的具體經濟條件,這反過來又會導致銀行在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運營期間的風險概率增加。商業銀行要加大辦理后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收回速度。當購房者的收入大幅波動或家庭發生重大變化時,消費貸款無法得到有效償還。如果該客戶的收入比消費信貸的償還能力時,貸款帶來的風險就會轉移給商業銀行。因此,在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辦理過程中,商業銀行需要對客戶的償債能力進行適當的調查和分析,并制定有效措施,以彌補客戶的還款能力不足。
(三)法律體系不完善
目前,中國的信用法律法規主要包括“中國信貸法”。但是,這些法律法規沒有明確對消費者和個人信貸業務進行規定和約束,實際業務運營的過程中具有很大的隨意性。為了更好,更穩定地發展中國的個人消費信貸業務,有必要建立健全個人信用體系,這是個人信用體系能夠成功建立的基礎。對于個人消費信貸業務來說,成功建立個人信用體系非常重要,但如果要很好的建立個人信用體系就必須具備健康的數據環境和運營環境,并必須依照法律的規定實施相應的措施來保護信貸行為。目前,在中國現行法律制度中,和個人信用相關的法律法規很少。所以需要對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進行全面的調整和規定,使與利益相關的個人消費信貸群體沒有法律保障。
三、對策建議
(一)全面提升自身業務管理水平
各商業銀行必須高度重視系統建設工作,不僅要建立基于個人信用業務基本特征和主要類型的業務管理系統,還要符合市場和客戶的設計和運營程序,各級的管理和運作都很明確。個人信貸從業者涉及許多業務鏈接,大量郵政差異和高業務要求。他們需要結合自己的業務特點,以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包括:繼續研究信貸基礎設施建設,培訓專業人員優化系統;使工作人員能夠快速掌握并有效實施,這樣可以降低消費者在個人信貸業務方面的風險,加快建立消費者個人信貸數據系統。在進行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風險控制管理的時候,一定要配置專業人員進行管理,一起衡量消費信貸業務的運營狀況;建立消費者個人信用等級的評價指標。業務有關部門可以依照通過定量分析獲得的消費者消費信貸資產指標進行分析,詳細說明商業銀行在一段時間內的個人信貸業務發展狀況,尤其是對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賬戶進行整合,對近期狀況和借款人的潛在損失進行評估。以及吸引注意力的消費信貸業務類型。還可以和銀行外部的專業人員或公司合作共同挖成個人信貸業務的辦理,讓分析過程更加科學合理。
(二)完善信貸流程
從貸款前的消費信貸審查中,通過對借款人向銀行提供的個人信息和收入信息的調查分析,確定貸款申請人的整體條件是否符合商業銀行的有關規定。在與客戶簽訂消費者信用合同之前,商業銀行必須對當前客戶的整體信息進行全面的信用審查,以防止發生貸款風險,同時,商業銀行員工的近期情況也是如此。審核過程中的客戶。還要保持警惕,提高識別虛假抵押貸款等消費信貸風險的能力,有效跟進貸款人的整體還款狀況和能力,有效查詢客戶數據,并及時與客戶聯系。還應充分了解家庭信息和其他方面,及時發現潛在風險,以盡量降低貸款風險。從貸款審批消費信貸的角度來看,貸款的審批和整合有效集中則更加有效。
(三)積極轉變消費觀念
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起到引導示范作用,積極強化客戶的傳統消費觀念,在個人信貸消費業務宣傳方面加大力度,在消費行為中鼓勵消費者選用信用消費方式。因為在個人信貸行為中其實質是在消費行為人的未來財產,這樣有利于人們在判斷消費方向時給出最優方案,從而提高人們的信貸福利水平及選擇消費種類的方向感。因此,各地政府及相關部門和社會中相關部門團體要加大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宣傳力度和普及力度,逐步轉變大眾心中“無債一身輕”的傳統經濟觀念和消費模式,使人們擺脫無債消費和緩和債務消費的觀念。根據長期收入理論的內容,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從長遠來看,維持人民消費穩定的最重要因素是長期穩定的經濟收入。它不僅可以幫助人們更加清晰和明確的判斷未來的收入,而且可以增強他們對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渴望和信心。因此,國家需要進一步完善社會的各項保障制度,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參考文獻】
[1]Issues concerning Development of Consumer Credit Business in China's Agricultural Bank[J].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2,4(04):77-79.
[2]Athreya, Kartik.Loan Guarantees for Consumer Credit Markets[J]. Economic Quarterly,2015,100(4):297-352.
[3]Livshits, Igor.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ONSUMER CREDIT AND DEFAULT LITERATURE[J].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2015,29(4):594-631
[4]Russo, Alberto.Increasing inequality, consumer credit and financial fragility in an agent based macroeconomic model[J].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2016,26(1):25-47.
[5]李曉明,楊雯. 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發展模式比較研究[J]. 現代經濟信息,2016,(11):285.
[6]吳征. 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分析及策略[J]. 現代經濟信息,2016,(05):279
[7]鄒陽. 試析新形勢下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機遇和挑戰[J]. 科技廣場,2016,(04):134-137.
[8]胡文祺. 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現狀、問題及風險管理研究[J]. 經濟師,2017,(04):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