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俊明
摘 要:為了讓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思考相關問題,讓學生在新知識的學習中主動性更強,思維更加活躍.在豐富學生課堂學習收獲的同時,也強化學生綜合學科能力的鍛煉.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展開適當的背景知識介紹,設計直觀的實驗探究活動,培養與建立學生的環境意識,創設發散性的習練思考問題.
關鍵詞:核心素養;建構;高中化學
構建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很多具體的展開形式,教師可以從不同的教學內容出發,就課程教學思路做有效設計.在高中化學課程的教學實施與推進中,加強學生核心素養的建立很重要.這會讓學生從多角度、多層面思考相關問題,能夠讓學生在新知識的學習中主動性更強,思維更加活躍.這些都可以顯著提升課程教學的綜合實效,能夠讓學生很快的進入到教學情境中,在豐富學生課堂學習收獲的同時,也強化學生綜合學科能力的鍛煉.
一、展開適當的背景知識介紹
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很多構成要素,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定有針對性的教學實施方案.在講到理論性較強的知識內容時,融入僅僅從理論層面出發難以建立學生深刻的學習印象,無法讓學生快速吸收掌握知識原理,教師不妨做相應的教學延伸與拓寬.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內容,教師可以適當給學生介紹和教學主題相關的背景知識,拓寬學生的認知范疇,給學生的理論知識吸收提供很好的依托.這樣的教學設計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的范疇和維度,讓學生有機會了解到更多課本中沒有的學習內容.教師可以多采取這種教學實施方法,讓學生對于化學課程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這樣的背景下學生會對于課程學習更加積極投入,知識學習的效率更高,學生核心素養的建立也會更好的實現.
比如在教學“元素周期表”這部分內容時,學生在初中的課程學習中基本沒有接觸過這一知識,且考慮到這部分內容理論性較強,學生可能會存在一定的理解障礙,因此教師要在教學方法上探尋優化革新的路徑.教師可以嘗試設計一些開放化的課堂活動,并且從這一知識內容出發,引入有關的背景知識介紹.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結構的基礎內容,讓學生對元素性質和原子結構進探究.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有關門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的化學故事,門捷列夫將元素名稱、相對原子質量、化學式以及性質等制作成相應的卡片,進行系統化的分類和整理.門捷列夫每天觀察的卡片,重復的收起、擺開,再次收起、再次擺開,經過不斷的思考和探究,探究出其中的規律.學生對于科學家的研究歷程和這類背景知識故事通常都很感興趣.當課堂上給學生講解這些內容時,學生不僅注意力十分集中,大家也深深被門捷列夫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堅持不懈的治學精神所感染.這樣的教學拓寬很好的豐富了課堂,并且能夠帶給學生積極正面的引導.教師可以多嘗試這樣的教學設計方式,不僅可以讓知識教學的推進更加順暢,這也會讓學生受到很多積極正面的感染,有助于學生良好學習態度的養成,這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建立會很有幫助.
二、設計直觀的實驗探究活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多設計一些輕松有趣的實驗探究活動,以實驗作為依托給學生很好的闡釋各類問題.這樣的教學組織與創建方法可以為課堂增添更多活力和色彩,同時,也是對于學生實驗觀察能力和感受力的培養.教師可以事先做好相應的教學設計,提前進行實驗安排.課堂上在給學生解讀具體的知識內容時,可以將實驗作為教學依托.學生透過直觀的實驗現象的觀察,可以快速建立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認知.這樣的教學設計可以為課堂增添更多活力和色彩,能夠從多方面鍛煉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促進學生更加牢固的吸收掌握知識原理,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強化.
比如在進行“金屬的化學性質”的課堂設計時,教師可以從這一知識要點出發,設計相應的教學實踐活動.在引導學生探究金屬和氧氣的反應中,教師可以首先結合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引導學生開展思考和分析.隨后,教師可以利用直觀的實驗給學生做更生動的說明,教師將鋁片打磨之后,讓學生觀察其不同之處,同時通過氧氣和鐵的燃燒實驗,讓學生深入了解金屬的活潑程度.通過實驗活動的開展,學生很好的掌握了化學實驗過程,了解了實驗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不僅如此,借助實驗的展開還幫助學生很好的認識到化學物質的相關性質.這樣的教學推進方式會讓課堂整體的教學效率更高,學生可以積極融入到問題的思考與探究中,還能夠在過程中吸收掌握一些實驗方法和技巧.這些都是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透過有效的教學組織與創建可以讓課程教學的綜合培養目標很好的達成.
三、培養與建立學生的環境意識
高中化學課本中很多知識內容都包含相應的環境問題,學生會接觸到各種對于環境和資源利用的相關知識.在展開這部分知識內容的分析解讀時,教師可以相應拓寬學生的認知,多引入一些和環境相關的資源和素材,基于教學的實施過程有意識地建立學生的環境意識,這是學生核心學生素養的重要構成,也是教學中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在培養與鍛煉學生環境意識的過程中,教師要采取開放化的實施方法,不僅要讓學生對于課本內的理論知識有良好的吸收掌握,也可以從教學主題出發,給學生設計一些開放化的實踐探究活動.這可以讓學生真正發現一些實際的環境問題,能夠更好的建立學生的學習認知,并且引起學生的學習共鳴.不僅如此,這類實踐探究活動的展開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多元學科能力,可以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建立提供推動效果.
比如在教學完“資源綜合利用 環境保護”這部分內容后,教師可以選定一個具體的方向,然后設計一系列開放化的實踐探究問題.通過課堂活動學生可以相應了解與資源及環境相關的內容,理解當前人們的生產活動中資源利用不合理可能產生的一系列環境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一些課外延伸探究活動,比如組織學生對不同地區的資源利用情況做了解,如各個地區資源利用的特點以及存在的一些典型環境問題,讓學生找出這些環境問題造成的主要原因,引導學生思考應當采取怎樣的解決措施,如何更為科學合理地利用現有的資源促進人類的各種生產活動.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對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相關的環境問題有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不僅如此,學生的環境觀念也會在過程中得到塑造.這才是化學課程的教學中需要培養學生具備的核心素養,透過良好的教學組織與創建可以讓學生的綜合學科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
四、創設發散性的習練思考問題
為了有效實現知識教學的鞏固,教師可以在完成一些具體內容的教學后給學生設計一些發散性的習練和思考問題.這可以考察學生的知識理解程度,讓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這樣的訓練方式可以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并且能夠鍛煉學生的多元學科能力.教師在設計教學習練時要采取合適的方法,不僅要讓練習內容和教學主題有緊密關聯,也要在習練設計中融入一些發散性元素,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培養與鍛煉.這樣的教學訓練方式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能夠加深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吸收,并且讓學生的知識應用和實踐能力更強.
比如在教學“金屬的化學性質”這部分內容時,考慮到涉及的學習內容有一定難度,尤其是對各種不同金屬化學性質的認知,學生容易出現混淆.對此,教師可以在完成基本的知識教學后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課后習練.比如:在工業制取鎂粉的過程中,需要將鎂蒸氣在冷卻劑中冷卻,下列物質中哪些可以作為冷卻劑:空氣、CO2、Ar、H2、N2、H2O.此題在解答的過程中,學生利用課堂所學的知識內容可以輕松地得到答案,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完成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融入一些難度更大的問題,比如引導學生探究為什么這個物質可以作為冷卻劑?這個問題就考察了學生知識的綜合掌握程度,同時是對學生邏輯思維的一種鍛煉.學生需要分析這幾個物質的性質,并且考慮其中存在的化學反應,然后將問題解答.這種訓練方式可以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吸收,能夠鍛煉學生的綜合學科能力,并且加強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建立.
總之,在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展開適當的背景知識介紹,設計直觀的實驗探究活動,培養與建立學生的環境意識,創設發散性的習練思考問題,從而有效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宋麗紗.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建構視角分析[J].科技資訊,2018(13):28.
[2]吳星.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建構視角[J]. 化學教學,2017(02):60.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