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四 陳巧玲

摘 要:依托某情況工程實例,主要對橋梁工程樁基礎加固技術實踐要點分析。首先橋梁工程建設過程存在的樁基沉陷、澆筑等問題分析,而后在論述該橋梁工程基本資料的基礎上,深入的探討了橋梁樁基礎加固技術的應用情況。實踐可知,通過壓漿加固技術以及壓入鋼管加固技術與微型樁加固技術的應用后,橋梁樁基礎的承載能力得到提升。
關鍵詞:橋梁工程;樁基礎;加固技術;分析
中圖分類號:U445.72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橋梁是我國極為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對于促進國家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橋梁施工中,施工人員需要充分的利用樁基加固技術,發揮出該技術的優勢促進橋梁的承載性能的提升,保證橋梁工程的質量合格滿足交通的運行需要。
1 橋梁建設中的主要問題分析
1.1 橋梁樁基沉陷
橋梁建設施工環節,樁基底部所存在的下落廢渣不能有效的清理處理,導致廢渣堆積的高度比較高,所以會導致結構產生沉陷的問題。在樁基沉陷已經出現且沒有發生頂部連續橫梁斷裂的等嚴重,樁基結構的承載性已經不能達到頂部結構的支撐需要,所以此時進行必要的樁基結構加固處理可以達到穩定性的要求,從而可以有效的防止出現繼續下沉的問題。同時,還會保證梁體頂部達到整體結構的受力條件需要,可以徹底的消除結構沉陷的問題,保證結構受力均衡,避免產生上部梁體結構的斷裂問題,最終可以保證橋梁的運行滿足要求。
1.2 橋梁施工樁體澆筑發生問題
橋梁的建設施工環節,在現場進行樁基施工工藝是進行過水橋梁建設施工比較常見的方式之一,在施工環節,比較常見的質量問題就是建設的混凝土結構出現松散、蜂窩、氣孔等缺陷問題,導致結構性能無法滿足要求。在水泥的澆筑施工環節,樁基容易產生離析、透氣等嚴重的問題,水泥澆筑后會形成零散的氣眼、沙窩等問題,造成結構的缺陷問題比較嚴重。此外,樁基部分的松弛比較嚴重,沉積厚度過大,樁基部分不能及時的清孔處理,軟質淤泥沉陷雜質存在有水泥結構的底部,樁頭穩定性不足,剛性較差。
澆筑水泥的結構過程中,達到頂部的位置上之后,極易導致支撐性不足的問題出現,有些泥漿進入或者樁頂部分的結構性能比較差,所以樁基部分的質量難以達到工程的標準要求。水泥灌注作業階段,存在通水管滲水、堵塞等嚴重的問題,或者出現結構的塌陷、澆筑不連續等問題,先前澆筑的部分已經達到初凝的標準,塌落度性能下降,而后續灌注之后的混凝土在頂部存在有快速上漲的情況。水泥澆筑階段產生局部塌壁的問題,導致兩層水泥結構之間有其他的工程材料存在,進而使得整個結構由于進入了雜料而產生性能下降,甚至會直接到結構的斷裂,引發嚴重的安全隱患[1]。
2 橋梁工程中樁基加固技術的應用
2.1 工程概況
某橋梁項目為當地重要交通基礎設施,臨近工業園區,總長度為300 m,設計方案中選擇使用65+100+65連續剛構橋結構的形式,該橋梁工程服役時間較長,經過檢測分析后期承載力明顯不足,故而決定對其樁基礎加固提升其承載能力,具體工藝操作如下。
2.2 樁基加固技術要點
2.2.1 鉆孔
鉆孔實施環節中,通過選擇應用震動量比較小的鉆機開展施工,能夠有效的防止給表面產生嚴重的損壞問題,并且孔徑、孔深都要達到設計標準的要求。成孔水鉆在施工中可以通過鋼管設置支架的結構形式進行施工,機身與眼孔達到平衡性的標準,且成孔階段應該充分的做好深度的標記和控制,隨時進行鉆孔深度的檢查,保證其不會超出設計標準要求的0.5 cm。保證鉆孔直徑合格,不會有過大的偏離存在。
2.2.2 配膠與注膠
通過應用固定立特植筋錨固膠的方式進行施工,其強度高、耐久性好、粘結力高,在應用前,需要檢查該膠是否處于有效期內,防護部分插入之后,將植筋膠放入到水中進行浸泡,以最終沒有氣泡為合格的標準,然后是放入到植筋孔內,以輕微的溢出為合格的標準。
2.2.3 植筋
植筋注入到結構內部之后,就可以把植筋插入到孔內,然后逐步的轉動鋼筋,保證膠液可以充分發揮出效果,促進鋼筋穩定性的提升,可以利用小錘子輕微敲擊調整鋼筋的位置。同時把溢出的膠進行清理處理,確保鋼筋與孔壁沒有出現空隙的問題,膠層能夠發揮出錨固力的作用[2]。
2.3 技術工藝
2.3.1 壓漿加固技術
首先應該確定壓漿技術參數,此時需要保證水灰比、注漿壓力等符合技術標準,樁基施工環節和預先設定技術參數是吻合的,然后根據參數開始測樁作業,完成后保證強度達到設計標準的要求,且通過靜載試驗獲取相應技術參數。水灰比確定也非常重要,和土的滲透、飽和度是相符合的,通常處于0.45~0.65之間,如果比值較小,可以適當加入減水劑;如果注漿量少,應該通過設置壓漿管的形式,利用超聲波檢查管的質量,確保長度與標準是相一致的,延長灌注樁到樁底部位,左右分幅設置,管與管采取螺栓進行連接[3]。注漿管和鋼筋籠應該通過綁扎方式穩定連接,鋼板焊接作業,鋼筋箍之間應該布置注漿管與主桿,同時各個帶箍都要布置據定點。成樁之后,壓漿泵將水壓入到管路內部,進行內部空間的泥漿清洗出來,保證管道的通路順暢,且壓漿參數符合要求,完成壓水實驗。對于有些位置加固效果不明顯的情況,應該按照具體的承載力參數做好補樁處理,由于樁體結構產生偏差的問題,為了能夠保證穩定性合格,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檢查地質條件、分析力學性能,計算沉降量參數,保證各個部位上的沉降點都符合設計要求。
2.3.2 壓入鋼管加固技術
目前最為常見的加固施工方式就是進行結構基礎上部位置的加固處理,保證橋墩與樁基礎連接性能合格。橋梁下部結構在施工中,尤其是水下基礎的部分,最大彎矩點并不是基礎結構的頂部位置,而是基礎下部的幾米深度范圍內,所以進行基礎加固是非常關鍵[4]。壓入鋼管加固的施工方式可以應用到粘性土、碎石土、有機質土等地質條件中,橋墩、樁基礎加固施工效果比較好,使用靜力壓入的方法,可以把鋼管沿著周邊的位置上壓入到結構內部,并且需要關注砂漿材料,就能夠完成加固施工,施工示意圖可見下圖1。
為了使得靜力壓入鋼管達到標準的要求,需要在橋墩、樁基礎與頂部位置較近的區域內布置反力鋼板的結構,在靜壓壓入作業階段,反力能夠實現自主的平衡;千斤頂壓入時應該在周邊位置上設置加固結構,千斤頂和上部反力鋼板進行焊接連接;利用壓入裝置進行壓力的設置,可以直接通過加固鋼板的方式壓入到樁基礎結構內;壓入作業階段,按照千斤頂的運動方式做好位置的調節;首節鋼管壓入到結構內,可以開始下一節鋼管的拼裝、焊接然后是再次壓入作業,直到符合設計要求;高壓噴射清洗鋼管與壓入加固結構的泥土需要全面的清理處理,把無收縮高性能混凝土砂漿直接注入到結構內部,實現全面的加固處理。這種施工方式的主要優勢在焊接性能高、質量比較高,上部結構開放且工作狀態較好,不會受到外部自然環境的影響,也不會給交通產生不利的影響,總體經濟價值比較高。
2.3.3 微型樁加固技術
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展開分析,微型樁的加固施工環節操作比較方便、效果也比較好,且操作非常的靈活,可以更好的達到工程的需要,其工藝流程如下:第一,在施工前要做好現場的全面分析與調查,比如施工環境、地質條件等;第二,充分了解各項信息數據,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實施方案,經過現場人員審核后才能開始施工,了解不同地區之間的差異,可以選擇使用循環泥漿護壁成孔法等進行施工。本次研究中所選擇的橋梁形式,最終采取循環成孔法開展施工,在達到規定深度之后進行鉆頭清理作業,如果孔徑比較小,應該在其內部植入一根鋼筋;第三,導管直接插入到混凝土管結構內部,組合成為整體性的混凝土結構;第四,上述各個步驟結束后,開始壓漿作業,一般在成型的半月后,強度達到設計要求的90%以上,然后通過超聲波檢查其結構質量,符合工程的安全性標準[5]。
2.4 應用效果
該橋梁工程在實踐的過程中,在強化地質勘查工作的基礎上,合理的選擇了加固技術,僅僅使用了80%的施工周期就完成了所有的樁基加固工作,將之前進度緊張的局面扭轉了,并且整體加固工程的質量與效果非常顯著。
3 結論
綜上所述,樁基加固技術對于橋梁工程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提升施工的質量和效率,但是需要加強樁基加固環節的管理和控制,保證各項施工完全達到技術的標準,并且實施全面的質量檢查和控制,可以延長橋梁使用壽命,為交通事業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宋立明,吳文強.淺談加固技術在路橋施工中的應用[J].科技風,2017(18):87-88.
[2]武軍,羅書學,李永剛.斜樁斜度對有斜樁群樁基礎沉降的影響[J].廣東公路交通,2010(03):56-58.
[3]歐陽輝,徐光黎,陳國華,等.斜坡橋梁樁基礎加固優化設計[J].煤田地質與勘探,2010(01):50-53.
[4]溫民杰.關于路橋施工中樁基加固技術的研究[J].科學家,2015(10):34-35.
[5]張全文.路橋施工中常見的樁基問題與加固技術分析[J].江西建材,2014(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