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英健 盧慧敏 楊云龍
摘要:基于大數據、物聯網和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的智能社區建設逐漸成為社區發展的趨勢,成為社會治理中新的突破點,可以有效提高我國在社區治理和公共管理方面的效能。隨著現代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我國社區智能化速度逐步加快,智慧社區已成為新時代基層治理的重要利器。本文通過強化公共服務和提高服務水平、提升社區治理效率以及節約社會資源三方面構建價值分析,找出基于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構建智能社區治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并析其原因,從數據保護、規劃智能社區建設體系標準和調動居民參與度方面提出合理對策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社區治理;智能社區;公共服務水平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我國社區發展逐步加快,基于大數據、物聯網和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的智能社區建設成為我國智慧城市建立的先驅。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不斷上升,但基于傳統功效的社區無法應對社會生活中日益增加的新問題,各地區紛紛利用大數據等數字技術來賦能智慧社區的建立,在社會治理中需求新的突破點。在傳統社區向智能社區的過渡過程中,社區的治理方式、組織結構等發生重大變化,利用大數據分析在實現智能社區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協同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1.文獻綜述
2008年美國IBM公司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智慧社區一詞也由此衍生而來,基于智能化、感知化、互動化實現社區發展[1]。隨后新加坡、日本和芬蘭等發達國家也對智能社區規劃進行一系列研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智能社區模式以及基于智能社區的相關產品得到長足發展[2]。不同學者的研究基于不同視角和方法,對智能社區構建提高社會治理能力等功能提供了相關借鑒和經驗。但是,從中不難發現一些局限:(1)多數研究集中于智能社區的管理和服務功能分析,未清晰地闡明基于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智能社區構建的理論機理。(2)我國智能社區建設起步較晚,總體仍然處于探索階段,在利用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方面構建智能社區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基于此本文的主要貢獻在于:第一,構建價值分析框架,對智能社區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等功能的實現路徑進行分析;第二,發現基于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構建智能社區治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并析其原因;第三,對智能社區發展涉及不同主體的差異,本文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合理化的對策建議。
2.價值分析與實現路徑設計
2.1基于大數據的智能社區構建的價值分析
2.1.1強化公共服務,提高服務水平
智慧社區建設利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實現了社區內外不同人力、技術和信息等資源的溝通,消除了不同部門因政策、職能等方面的合作障礙,構建了協同高效的公共服務智慧體系,是公共服務得到有效推進,可以最大限度解決公共服務質量差、停車位不足、社區污染治理、老人健康養老等問題,提高社區服務水平。
2.1.2提升社區治理效率
利用大數據提供的信息數據共享,社區居民在出行時可以利用身份識別等方式來保證社區治理安全,并且各社區通過信息共享平臺可以就是進行溝通,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在疫情期間,各地區的社區治理實行封閉式管理,利用大數據等信息分享可以及時了解居民進出社區的過程,做到疫情的良好防空,避免社區人員的無序流動。
2.1.3節約社會資源
智能社區現代通訊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等信息技術,不僅縮短了不同社區之間的距離,也縮短了各個相關利益主體之間的溝通聯系,極大地降低了信息溝通成本,也提高了信息通訊的精準度,節約了社會資源。基于大數據等技術的智能社區構建通過重構價值主體、再造供給流程和革新服務管理方式等方面,節約了大量人力成本。
2.2基于大數據的智能社區構建實現路徑設計
2.2.1數據信息共享:基于大數據社區管理模式
大數據是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成果,大數據的主要功能在于信息甄別能力強、數據分析速度快和數據容納量大等特點。通過搭建社區信息共享平臺,可以通過居民實時上傳的數據來推斷居民的喜好,使智能社區對相關問題采取措施時可以獲得大量資料。政府部門、社區管理者等相關主體可以通過相應數據來進行政策制定和決策制定,并且可以有效了解居民的看法與意見,從而提高社區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在信息共享過程中,要注重保護社區居民信息安全問題,可以引進區塊鏈等技術來加密信息數據,減少信息泄露等問題的出現。
3.對策建議
3.1規劃智能社區建設體系標準
智能社區建設體系主要包括社區信息服務平臺、政府部門監督平臺和居民反饋平臺,通過統一化的管理,可以有效保證體系順利運行。智慧社區的體系建設標準要與當地政府等相關部門有效對接,同基層管理部門的協同運行機制相適應。在利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時,要合理定位其管理功能和服務功能,與智慧社區建設的功能定位相匹配,做到宏觀普惠民生,微觀提高居民幸福感。
3.2加強信息數據安全保護
基于大數據的智能社區構建對數據開發、數據共享標準要求高,在決策、服務和監管過程中打破了傳統公共服務供給體系,可能造成信息數據安全等問題的出現,智能社區公共服務體系要加強信息保護能力,提高其共享信息的價值。各相關主體在信息通訊過程中要吸取傳統模式的經驗,通過數據交流和實時共享等方式,降低社區公共治理成本和整合社區智力資源,減少信息數據泄露。
3.2調動居民參與度,激發社區治理的原生動力
社區治理并非一方參與,而是要求相關利益主題共同參與,而居民作為智能社區最直接影響群體,其參與程度決定了智能社區能否發揮作用,在基于大數據的智能社區構建過程中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讓居民積極參與反饋,聽取居民的意見,這樣才能做到保證居民滿意度,智能社區在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和治理能力才能不失去方向和初心。
參考文獻:
[1]朱佳星.我國智慧城市的發展現狀及未來展望[J].四川建材,2019,45(1):35+37.
[2]楊雅廈.智慧社區建設對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的變革及其優化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8(1)51-153.
基金項目:本項目屬于國家級創新訓練項目《基于大數據的智能社區構建及實現路徑研究》(202010378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