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宏亮
腳內側踢球技術,觸球的面積比腳的其他部位都大,能在踢球時可以更容易地控制住球,進行短距離傳球和射門的理想方法,縱觀世界足球的發展,在一場比賽中運用最多的技術是腳內側踢球技術。現階段,全國中小學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足球活動,小學階段五人制比賽開展得紅紅火火,腳內側踢球技術是小學生必學的基礎性技術。
1 腳內側踢球的要領
腳內側踢球技術是相對基礎的技術,其要領可以分為四個步驟:助跑支撐、擺腿、觸球、隨擺。
1.1 助跑支撐,助跑就是在觸球之前通過判斷人與球的距離和方位,調整步伐與方向, 助跑方向與目標方向一致成直線,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直線助跑。在助跑中注意要有節奏,小步調整,支撐前一步稍大,順勢完成后擺動作。為前擺做好準備。
1.2 擺腿,擺動腿以大腿帶動小腿由后向前擺動,大腿在擺動過程中適當外展。
1.3 觸球,觸球腿在由后向前擺動,小腿向前加速擊球,觸球時腳尖微微翹起,固定腳踝,擊球的中部,腳弓方向正對出球方向。
1.4 隨擺,觸球后身體和髖關節向前送。隨擺動作是整個動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2 腳內側踢球起始教學方法與過程
2.1 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
通過觀看視頻或教師的動作示范,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運動表象的形成過程,是從視覺表象開始的,所以給學生第一動作印象很重要,教師要結合自己實際選擇好示范內容的形式。
2.2 腳內側踢球技術方法學習
在開始教學階段可以適當降低動作的難度,比如助跑可以采用上步完成,支撐腳的支撐方法、位置、方向要講解示范清楚。支撐時要注意由腳后跟過渡到全腳掌,自然的屈膝緩沖,可以用線或腳狀圖幫助學生掌握學生支撐腳的位置與方向,同時要提醒學生身體姿態自然放松。在上步支撐的同時完成擺動腿的自然后擺;在進行擺腿練習時,可以適當減少大腿的擺動幅度,強調小腿的擺動,在進行觸球的練習時,可以采用靜止性練習,如在支撐腳正確站位的基礎上,讓學生的腿外擺,腳內側朝前,腳尖翹起,固定腳踝,輕輕觸球,體會腳和球的接觸位置和感覺;完整練習上步進行腳內側踢球練習,強調隨擺動作,在踢球后自然前擺后,可要求學生腿在空中停止一至二秒,既可以體會支撐腿的作用,又可以體會擺動腿的擺動。
2.3 個人對墻腳內側踢定位球練習
練習中正面對準墻,帶有助跑傳地滾球,在球彈回后可以用腳帶回也可以用手拿回,讓學生體會踢球的動作,強調不連續踢球練習。對于活動中球的運行方向和球速,需要調整助跑方向,支撐腳的站位與合適的踢球時機,難度有些大,容易形成錯誤的擊球動作。
2.4 兩人一組的互傳互接練習
兩人一組合作練習,就涉及到兩個技術,即踢與停。腳內側踢球技術在比賽中應用做多是傳球,是提高腳內側擊球踢球技術必走之路,可以說是起始教學的提升階段,難度也相應的提高了,所以在開始之前就要對踢球的速度與力量,接球的方法做出相應的規定。如接球時,要求學生正面來球盡量用前腳掌停球,在側面的球用腳內側停球。活動開始前,可以先進行兩種停球方法的教學訓練,然后再互傳與互接練習。
3 腳內側踢球起始教學與訓練的注意點
3.1 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動力
在組織傳接球教學與訓練中,要多一些對學生的鼓勵,多一些耐心,技術的掌握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要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如在開始階段學生會有一些技術錯誤,要耐心糾正,強化練習。同時組織教學與訓練可以多樣化,游戲化。如傳接球可以一人或多人,傳球比準,相互傳接球比多,傳球接力賽等游戲,以避免練習的枯燥與乏味。
3.2 加強學生的球感練習
球感是足球運動中最基本的元素,是學習足球技術的前提與基礎。對學生了解足球,激發學生的足球運動興趣有重要作用,同時能全面發展學生的速度、耐力等素質,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良好的心理品質。球感練習應始終貫穿于技術教學之中,同時又能提高學生的球感。如簡單的拋球、滾球、腳撥、踩、拉球等等。
3.3 注意兩腳的均衡性
不論是世界級球星還是普通小隊員,天生存在自己的強側腳,在強側腳練習的同時應該進行弱側腳練習,在練習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但無論從學生身體全面發展還是從技術發展的角度,都應該安排。
3.4 加強學生一般身體素質練習。
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是學校體育的主要目標,在足球教學與訓練中,我們也應該貫徹之一思想,在每課中都應安排適當的身體素質練習,同時身體素質也是學習技術的基礎。由于專項身體素質練習較為枯燥,組織活動可以多樣化,游戲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 結束語
腳內側踢球技術是足球技術中最基本的技術之一,在起始教學與訓練階段,作為教師或教練應該認真耐心的幫助學生掌握技術,通過多樣化游戲化的教學與訓練,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基礎技術能力,為學生持續性長期性發展打下結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如東縣掘港鎮九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