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夢婷

摘要:目的:探討引導式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家庭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小兒手足口病患兒60例進行研究,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家庭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引導式健康教育,對兩組患兒家屬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及配合度進行比較。結果:兩組患兒家屬干預前的手足口病防護知識、衛生技能掌握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兒家屬手足口病防護知識、衛生技能掌握評分均較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患兒家屬配合度為96.67%,明顯較對照組76.67%高(P<0.05)。結論:引導式健康教育用于小兒手足口病家庭護理中可提高家屬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提高其配合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引導式健康教育;小兒手足口病;家庭護理;效果
手足口病屬于兒科常見傳染性疾病,主要癥狀表現為厭食、口痛、低燒、皮疹等,傳染性較強,對患兒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該病主要經接觸、呼吸道、消化道等多途徑傳染,且傳染性較強,患兒因年紀小、身體抵抗力低,極易被傳染,且患兒家屬缺乏正確疾病認知,衛生技能掌握程度差,無法滿足患兒護理需求,進而影響恢復效果[1]。基于此,在探尋小兒手足口病最佳護理方案時,將引導式健康教育應用于家庭護理中,旨在對其應用效果進行探討,報道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小兒手足口病患兒60例進行研究,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1~5歲,平均年齡(3.01±1.03)歲;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5歲,平均年齡(3.41±1.05)歲;兩組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二)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家庭護理,包括對患兒家屬進行健康宣教、用藥指導、飲食指導以及相關預防知識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引導式健康教育,具體措施如下:(1)健康知識引導:組織所有患兒家屬,利用視頻、圖片、手冊、知識講座等方式,對患兒家屬展開健康宣教,主要有病因、預防措施、口腔護理等;(2)制定護理方案:積極與患兒家屬溝通,了解患兒喜好,溝通過程中注意患兒家屬心理狀態,并對其負性情緒及時疏導,護理人員根據所收集信息,與患兒技術一同制定出適合患兒的針對性方案,并一起展開護理措施。(3)健康教育內容:①消毒干預:每日開窗通風3次,30min/次,及時處理患兒使用過衣物、排泄物,并定時對房間進行消毒;②發熱護理:正確使用退燒藥,注意為患兒補充適量水分,堅強對其體溫的監測,適時了解體溫狀況;③飲食護理:囑咐患兒家屬注意少食多餐,飲食以清淡、高蛋白、易消化流質食物為主:④口腔、皮膚護理:每天注意觀察患兒口腔內黏膜糜爛、口腔潰瘍狀況,在進食前先以溫鹽水漱口,且注意患兒皮膚清潔,保持皮膚干燥;⑤個人防護干預:培養良好衛生習慣,囑咐患兒及其家屬切勿去人群聚集地方,且避免與外人接觸。
(三)觀察指標
(1)利用我院自制調查問卷評估兩組患兒家屬防護知識、衛生技能掌握情況,兩項總分各為100分,得分越高則提示其掌握程度越好;(2)利用我院自制調查問卷,對兩組患兒家屬配合度進行統計。
(四)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實施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通過t檢驗,以(±s)表示,計數資料行x2檢驗,以率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二、結果
(一)患兒家屬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差異
兩組患兒家屬干預前的手足口病防護知識、衛生技能掌握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兒家屬手足口病防護知識、衛生技能掌握評分均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1。
(二)家屬配合度差異情況
觀察組患兒家屬配合度為96.67%(29/30),明顯較對照組76.67%(23/30)高(x2=5.192,P<0.05)。
三、討論
小兒手足口病是腸道受病毒所侵而引發的傳染疾病,好發于夏、秋季節,且起病急、傳染性強,需加強疾病防范意識。有研究顯示,該病有2~10d潛伏期,平均5d左右便可自愈,但仍有部分患兒因家屬缺乏疾病相關防護知識,無法得到有效護理,而引發腦膜炎、循環障礙、心肌炎以及肺水腫等并發癥[2]。因此,如何通過有效干預,提高家屬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及配合度,是目前研究重點。
引導式健康教育是由他人的引導、教育,以綜合護理干預手段,調動患者或患者家屬自主意識潛力,進而激發其參與意識[3]。本研究將引導式健康教育應用于兒手足口病家庭護理中,通過視頻、圖片、手冊、知識講座等方式對患兒家屬展開宣教護理,提高其疾病認知,了解正確防護措施;了解患兒情況及喜好,并與患兒家屬一起制定相應方案,提高患兒家屬參與感,逐漸培養其健康行為意識,溝通期間可對情緒欠佳患兒家屬給予心理疏導,患兒家屬心理狀態積極,才能給予患兒更好的照顧,幫助患兒盡早恢復;邀患兒家屬與護理人員一同展開護理措施,通過消毒干預、發熱護理、飲食護理、口腔與皮膚護理、個人防護干預,從細節上呵護患兒生活飲食,不僅能有效避免再次引發感染,還能幫助患兒盡早恢復健康[4-5]。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兒家屬手足口病防護知識、衛生技能掌握評分均較對照組高,且觀察組患兒家屬配合度明顯較對照組高,進一步表明在小兒手足口病家庭護理中給予引導式健康教育,能幫助患兒家屬正確認識疾病,提高其衛生技能掌握程度及配合度。
綜上所述,引導式健康教育用于小兒手足口病家庭護理中可提高家屬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提高其配合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鄭琦,麻海鵬,屠方琴, 等.黃芪注射液聯合阿糖腺苷對小兒手足口病患者血清中炎癥因子水平等相關指標影響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7,35(4):974-976.
[2]龐文簫,張朝勇,藍英, 等.2018年至2019年成都地區1 976例手足口病患兒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征[J].中華傳染病雜志,2020,38(9):575-577.
[3]張昊,劉偉,馮蕊.沙盤游戲聯合引導式健康教育在小兒腦癱康復治療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18):105-107.
[4]黃杏笑,李少華,譚艷芳, 等.口咽健康操聯合引導式教育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吞咽障礙康復訓練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8,17(3):61-64.
[5]王愛虹,鄒春杰,張井蘭, 等.團體心理輔導聯合引導式教育對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兒社交焦慮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22):3156-3158.
作者單位:云南省滇南中心醫院感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