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天嘯?張瀟赫
摘要:進入新時代,軍隊青年要想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并且成就事業需要下一番苦功夫。本文將奮斗者的價值取向、使命擔當和能力素質等方面為研究對象,進行了全面的思考。
關鍵詞:軍隊青年;新時代;奮斗者
一、軍隊青年要建立新時代的鮮明精神指引
進入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邁向了新臺階。軍隊青年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奮斗者,為軍隊和國防建設貢獻個人力量,首先要建立鮮明正確的精神指引,牢記投身軍營矢志報國的初心,老實做人踏實做事的恒心,不計得失的平常心。
(一)軍隊青年要牢記不忘投身報國的初心
軍隊青年要做新時代的奮斗者,用奉獻實現個人夢,用奮斗托起強軍夢。習主席反復強調“奮斗”,把不懈奮斗與幸福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深刻闡明了新時代黨的使命、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和人們生活相關聯的真諦.回顧92年浩浩蕩蕩的歷史進程,我軍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帶領人民戰勝一切暗礁險灘、渡過山高水險,最終完成中國革命,建設新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締造一個又一個千古流傳的世間神跡、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騰躍,正是因為有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軍人不忘初心與黨和人民群眾共同奮斗的結果。眺望未來,新時代的軍隊青年要成為奮斗者,要向歷代青年學習牢記入伍從軍時的初心,牢記幸福是奮斗來的,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在本職崗位上拼搏,在重大任務中拼搏,在危亡關頭拼搏,始終把個人的前途命運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深深融合在一起。只有這樣,我們的奮斗才能獲得取之不竭的精神動力,才能轉化為巨大的物質財富,奮斗才能在偉大斗爭中熠熠閃光。
(二)軍隊青年要堅持老實做人、踏實做事的恒心
軍隊青年要想成就一番事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強軍興軍奉獻力量,就是要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近幾年軍隊中一些青年的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患上了浮躁癥,無論干什么,急于求成、操之過急,不愿下苦功夫長功夫,缺乏長遠的打算。有的沉不下心來多積累、多鉆研,剛到一個單位就急于出成績受重用,要求提高待遇,干一段時間后就卸了勁,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的發展都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積累,作為新時代的奮斗者,在學習成才上,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登天,要下苦工吃大苦,十年如一日的積累,才能慢慢掌握本領。在干事創業上更是如此,需要一點點的積蓄,經歷事情的磨練。部隊規定干部的晉升在每個職務上要干一定的年限,就是因為能力和素質是在工作中逐步磨練出來的。
(三)軍隊青年要秉持不計得失的平常心
作為新時代廣大奮斗者的軍隊青年,少一點浮躁之氣,調整心態,樹立正確的得失觀,耐得住寂寞,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平凡崗位干起。革命戰爭年代,革命者每天都面臨著生死考驗,對個人的名利問題根本就置之度外。身處新時代,生死考驗少了,但名利對軍隊青年的考驗卻更為嚴峻。名利追求要有節,不要“人心不足蛇吞象”。即便是正道來的立功受獎、提職晉級等好事,也應當有謙讓畏懼之心,知所當止。好事過于集中到自己身上,可能就會變成壞事。軍隊青年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要保持平和心態,看淡個人進退得失,不要讓名利這個包袱壓垮雙肩。人的一生總會面對各種得失,軍人作為軍隊這個特殊群體中的一員,在利益得失上經受著比常人更多的考驗。正確對待得失是一種責任擔當。許多同志把履行職責看作是干好工作,這是對的,但又不止這些。能夠正確對待得失,帶頭服從組織決定,影響和帶動部署完成好改革任務,同樣是我們的職責。黨員干部因為有組織的培養,才有所進步,現在組織需要我們做些付出,那么就必須有所擔當這種擔當,可以說是責任,也可以說是回報,更是黨性要求。我們必須把正確對待個人得失當作軍隊青年的責任擔當來看待,這樣才能找準自己的定位,升華人生的境界。
二、軍隊青年要扛起新時代的使命擔當責任
新時代軍隊發展的未來在青年,青年官兵就是黨和軍隊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所以軍隊青年要扛起使命擔當,樹立遠大理想信念,強化備戰打仗意識,深化務實負責精神。
(一)樹立遠大理想信念
樹立遠大理想信念,是勇敢追夢的根本。心中有理想,腳下才有根;心中有理念,追夢路上才不會迷茫。奮斗者只有胸懷遠大崇高的革命理想,才能永葆干事創業的昂揚狀態。在深化理論武裝中固本,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武裝頭腦、固本培元,準確把握精髓要旨,自覺破除思想藩籬,把忠誠事業、獻身國防的思想根基鞏固扎實。青年的理想關乎祖國的未來。推進新時代強軍事業,需要廣大青年干部樹立遠大理想,把個人夢融入強軍夢,以堅定的信仰信念投身強軍實踐。在強國強軍新征程上,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迫切需要激流勇進、無所畏懼的擔當精神。青年官兵勇挑重擔、勇克險阻、勇斗危機,新時代強軍事業就能充滿活力、充滿生機、充滿希望。
(二)強化備戰打仗意識
回顧我軍的歷史,使命在身、視死如歸的英雄壯舉層出不窮“矢志不渝,不辱使命”的絢麗篇章綿延至今,軍人因使命而獻身,要甘于犧牲奉獻。使命在崗位,責任在肩頭,奉獻在本職。作為有高度責任感的奮斗者必然會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傾注到本職工作中去,做到無計個人名利得失。要保持昂揚斗志,實現強軍目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每一名官兵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強烈的責任感投身工作實踐。確實做到不甘平庸,奮力開拓,求真務實抓建設,精益求精盡職責,瞄準一流干工作,盯著一流抓工作,切實干出一流的成績,確保做到在實現強軍目標上不掉隊。用使命任務激勵人,要用充分認清肩負之責,要圍繞“肩負的職能是什么”加強思想引導,強化能打勝仗的責任意識,圍繞“履行職能靠什么”思考辨析,激發重學強能的內在動力,培養勤奮好學的可貴品質。要錘煉敢打必勝的鐵血作風,進入新時代,國際形勢局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但是軍隊戰斗隊職能始終沒有變,人民軍隊敢打善戰的鐵血作風不能丟。幾十年沒有發生戰爭,部分部隊和官兵都滋生了一些和平積弊,英勇頑強、不怕苦不怕死的戰斗精神有所下降。要在作戰和多樣化的非戰爭軍事行動中錘煉官兵敢打必勝的戰斗作風,不管遇到多么強大的敵人、多么危險的境地,都能殊死拼搏、頑強斗爭,始終保持昂揚的斗志,彰顯威武之師形象。
(三)深化務實負責精神
正如習主席所要求的那樣,“要強化落實意識,增強落實本領,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以釘釘子精神做實做好做細各項工作,把黨的十九大確定的國防和軍隊建設各項任務不折不扣落到實處。”[1]對于新時代的奮斗者來講,敢于擔當責任,就是要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履職盡責,勇于克服阻礙軍隊改革與發展的任何艱難險阻,切實承擔起自身對國家和軍隊發展應盡的義務。新時代,奮斗者不僅要明確自身的責任擔當,更重要的是如何將這種責任意識貫穿到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實踐領域。強化憂患意識,增強責任擔當的使命感和緊迫感。有了憂患意識,人們才會在內心深處產生一種對國家和社會發展責任,對人民福社負責的高度責任感當下加強憂患意識,就是要對我國社會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及存在的問題有著十分清醒的認識,并在這種認識中擺正自身的位置,明確自身的義務,切實履行自身所擔負的責任。堅持實干精神,將責任擔當落到實處。真正具有責任擔當的奮斗者,絕不會停留在規劃和口號上,而是結合新的實際,運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將科學的目標和藍圖變為現實。
三、軍隊青年要努力全面提升能力素質
新時代的軍隊建設,必然要突出青年官兵主體作用。而主體作用的發揮則需要全面提升個人能力素質,提高能力素質要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善于學習、歷練本領,培養創新能力。
(一)軍隊青年要善于抓學習,正確把方向
正確把握學習方向。習主席曾深刻指出:“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在這個根本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含糊。”[2]新時代的軍隊青年只有沿著正確的方向學習新知識、開拓新視野,才能跟上日新月異的發展。須知開拓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調整政治方向的過程。要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學習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不斷提高政治能力和業務能力。緊跟新時代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增強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工作的能力,掌握一定現代化軍事管理理念,切實打牢全面系統的知識根底。要善于用理論指導實踐,提高學習成果轉化能力。要把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同強軍興軍偉大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同本職崗位緊緊結合起來,同增強黨性修養緊緊結合起來,不斷開創強軍興軍新局面。要堅持問題導向。問題是學習的根本動力,要想抓好學習、使學習富有成效,就必須堅持帶著問題學習,自始至終堅持以解決問題為學習的出發點和目的地。
(二)軍隊青年應錘煉好肩膀,歷練真本事
習主席指出:“年輕干部多墩墩苗沒什么壞處,把基礎搞扎實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3]軍隊青年干部要想成長成才、行穩致遠,就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把火熱的基層實踐作為做好的課堂,不斷壯實自己的“根系”。要主動到吃緊要緊崗位上“墩苗”,打牢基礎,積蓄后勁;到急難險重任務中去“墩苗”,在干事中長本事,在歷練中變老練;到備戰打仗一線去“墩苗”,在摔打磨練中練就過硬本領。新時代注定是屬于奮斗者的時代,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時代。軍隊青年要向時代英模、身邊榜樣學習,有志氣有恒心去做一番事業,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艱苦最艱難的地方去,到最能發揮自身作用的地方去,充分釋放青年干部身上所富有的拼搏精神、挑戰意識等特質奮斗者不僅要有實干的精神,更要以身作則,感染他人。要主動放下架子,擔起肩上的責任,帶領官兵把精力集中到干事創業上,把功夫施展到練兵打仗上,發動周圍人一起營造濃厚的實干氛圍,齊心協力,共創實績。
(三)軍隊青年要提高創新能力
提高創新能力首先要解放思想。思想僵化是創新發展的大障礙,要破除思維定勢,從一切束縛思想的規矩中解放出來,樹立與新時代強軍目標要求相適應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這是改革創新必須邁過去的一道坎。創新能力并非與生俱來,而是通過早期的培養和長期的摔打磨練積累而成。因此,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從娃娃抓起,從青年創新型人才抓起。我們要以軍隊信息化建設和軍事斗爭準備需求為牽引,部隊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部隊缺少什么就努力填補這一方面的空白,著力破解制約部隊戰斗力生成提高的重難點問題。奮斗者創新要增強膽氣。創新不僅僅是思想上的天馬行空,更要具有“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實踐策略。創新管理辦法,著眼破解管理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時大膽一點,以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遇到的矛盾;在問題的處理上小心謹慎,避免引起某些不利影響,為落實“政治建軍、依法治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提供理論支撐。使創新成為常態,“小細胞”就能放出“大能量”。
參考文獻:
[1] 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 習近平論強軍興軍(二)[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9:51.
[2] 中共中央宣傳部.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三)[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28.
[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348-349.
作者單位:陸軍防化學院1? 海軍92057部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