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石林
摘要:依托于自媒體和互聯網的網絡紅人掀起了新型經濟的熱潮,開拓了全新的職業領域。本文通過對網紅經濟在大學生職業觀完善過程中的影響進行分析,為大學生正確認識網紅經濟提供途徑,從而引導大學生塑造正確的職業觀。
關鍵詞:網紅經濟;職業觀;影響;引導路徑
1.“網紅經濟”含義及優勢
1.1“網紅經濟”的含義
從字面上看,“網紅經濟”是由于網紅效應而產生一種經濟模式。網紅即網絡紅人,網絡紅人的前提是有足夠的社會關注度,他們借助互聯網和各種社交平臺展開活動,獲得大量的網友關注度,進而將這些網友轉化為粉絲群體。然后通過向粉絲進行推廣形成定向營銷市場將粉絲轉化為購買力,并圍繞網紅IP衍生出各種消費市場。
1.2“網紅經濟”相關優勢
1.2.1從業門檻低
“網紅經濟”的首要優勢即推廣成本低,如今自媒體發展迅速,而“網紅”大多數依賴的即是成本低廉的自媒體,相對于大型品牌的宣傳方式,“網紅”有力的借用了自媒體的力量,以簡單的方式進行宣傳。公眾號、短視頻、微博等即因其操作簡單,成本低廉,成為“網紅經濟”宣傳產品的主要陣地。
1.2.2積累人氣變現
“網紅”擁有大量的粉絲群體,將這些粉絲轉換成顧客的難度比陌生人低很多,粉絲的流量效應大大降低了推廣費用,再加上粉絲忠誠度比其他顧客高,因此重復購買率遠超其他店鋪。“網紅”依托粉絲流量進行利益變現,之后逐漸專業化和資本化,使得“網紅經濟”發展迅速。
1.2.3達到自我滿足
隨著社會觀念進步,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以“網紅”作為自己的就業目標,比起父輩,當代大學生對他人的認可與欣賞表現出更大的熱情,而“網紅”恰巧可以滿足這種心理,也使得“網紅經濟”更加火熱。
2.當代大學生職業觀呈多元化變化趨勢
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就業藍皮書: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顯示1,2016年到2020年,教育學、醫學等傳統領域的就業率呈下降趨勢,而電子信息、藝術設計傳媒大類卻呈上升趨勢,其中數字媒體藝術等與互聯網密切相關的職業成為大學生的偏愛。可見,大學生對職業的選擇呈現多元化、自主性發展。正在逐漸擺脫老一代口中的“熱門職業“怪圈,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有明確清晰的認知與規劃,但仍有部分大學生還處于迷茫狀態。
3.“網紅經濟”熱潮對大學生職業觀影響優劣勢分析
3.1“網紅經濟”對大學生職業觀的正面影響
3.1.1拓寬了就業渠道,提供了更多就業方向
“網紅經濟”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而“網紅經濟”的發展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成為“網紅”利用粉絲經濟獲取收益。“網紅經濟”抓住了“互聯網+”時代下的新經濟訴求,成為了消費市場新的增長點,當下傳統實體經濟結構面臨下滑調整的壓力,“網紅經濟”及時恰當的為經濟注入新的生命力。“網紅經濟”是自媒體衍生經濟圈的代表之一,它的發展將會使得自媒體職業成為熱門,受到大學生得青睞。
3.1.2.實現了自我價值的滿足
“網紅”圈進入門檻相比于其他職業進入門檻低,但恰恰有利于挖掘優秀的人才,“網紅經濟”使得越來越多有夢想有追求的大學生實現了自我價值的滿足。中國文化傳播者——李子柒,這個努力堅持自己的女孩,也真正成為年入上億元的全球超級“網紅”。許多大學生深受李子柒的感染選擇回鄉創業,58同城聯合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發布的《縣域創業報告》2中顯示,在返鄉創業的人中大學生回鄉創業的人數呈上升趨勢。
3.2“網紅經濟”對大學生就業觀的負面影響
3.2.1職業選擇的“浮躁”心理(不平衡的收入及地位)
就目前的就業形勢而言,激烈的就業競爭使得越來越多的畢業大學生就業難,選到自己心儀的職業更難,這無疑使得在校大學生對未來就業產生焦慮。另一方面,“網紅”達人月入百萬且工作輕松的表象令大學生試圖讓自己一夜爆紅,躋身“網紅”圈。相比于努力工作但薪資不高的境況,“網紅”卻擁有收入高工作輕松且外表光鮮亮麗的特征。隨著越來越多“網紅”的成功,大學生改變了原有的就業目標和就業方向,同時也產生了貪圖享樂的就業觀。
3.2.2自我認知錯位,盲目從眾
“網紅”生存依托于社會關注度,網絡紅人往往通過錄制視頻的方式吸引網友關注,進而增加粉絲數量。以抖音短視頻App為例,許多人通過錄制奇葩反常規的行為走紅網絡,雖然遭受了網友的諷刺,但收獲了大量流量。因此許多大學生為了走紅而去刻意錄制搞笑視頻或是不合法的視頻。“網紅”效應使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盲目從眾,脫離自身情況追求“網紅夢”。對自身認知不清晰,甚至誤入歧途。
4.“網紅經濟”熱潮下大學生職業觀引導措施
4.1完善法律法規,規范“網紅經濟”體平臺
加強“網紅經濟”平臺的管理是在“網紅經濟”熱潮下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職業觀的客觀條件。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則是規范“網紅經濟”平臺最有效最強力的措施。為相關平臺筑起法律的高墻才能阻擋不合法行為的蔓延,規范“網紅”行為,確保平臺健康有序的經營。
4.2高校采取措施引導大學生職業觀
高校通過定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講座,鼓勵大學生開展各類社會實踐,促進大學生對各類職業的進一步了解。通過邀請已就業的校友返校為大學生開展就業講座,提升大學生對相關職業的關注度,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4.3完善就業體系,幫助大學生找準自我定位
目前大學生實習經驗不足,實習資源匱乏,導致大學生對各類職業的了解僅停留在專業知識上,不利于大學生依據自身情況選擇職業。完善就業體系,增加實習機會,有助于大學生找準自我定位,實現自身價值。
綜上所述,“網紅經濟”熱潮對大學生職業觀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如何利用這段熱潮實現自身價值的實現,還需要國家,高校及相關監管部門采取措施。
參考文獻:
[1]彭華.《就業藍皮書: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N]. 河南商報,2019.
[2]清華大學.《縣域創業報告》[R].清華大學,2020.
作者簡介:
王琴(2002—),女,漢族,四川省瀘州市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石林(1999—),女,漢族,重慶市忠縣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金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