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強,則國強,教育興,則國興。教育不僅關乎個人發展和家庭幸福,而且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國家一直把教育擺在首位,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取得了人民滿意教育的歷史性成就,教育決定人類的現在和未來,教育是繼承歷史、創造現在、創造未來,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
關鍵詞:教育強國;教育價值
前言:國家對教育進行了務實準確的頂層設計,指出了改革的難點,影響深遠。各地積極推進教育改革發展。把建設投資放在首位,把引進人才放在首位,把解決困難放在首位,把典型案例宣傳放在首位,把教育放在戰略發展的優先位置。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鎮江市教育局在鎮江市屬學校開展“共話祖國好,奮進新時代”基層主題宣講競賽活動。筆者有幸參加宣講比賽,最終進入復賽獲一等獎。在準備的過程中對國家教育的發展和變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觸,特在此與一線同仁分享。
一、落實政策保障,真金白銀投入。
持續教育投資是支持一個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礎性和戰略性投資,日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是否重視教育發展的重要指標。重視教育,以投資為基礎。我國教育經費支出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連續7年超過GDP的4%。
十九大報告提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對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培養和引領,是國家力量生生不息的源泉。1991年攝影家解海龍拍攝的一張“我要上學”的照片,引發人們對失學兒童的關注,照片中8歲的蘇明娟趴在課桌前寫作業,她那雙渴望知識的大眼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成了希望工程的宣傳標志。這個來自安徽金寨縣張灣村貧困家庭的女孩兒,在人們的資助下一路升學,并考入安徽大學,畢業后在銀行工作。2017年她又當選為共青團安徽省委副書記(兼職),2018年榮獲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的稱號,并當選為共青團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蘇明娟曾經受到過別人的幫助,參加工作后,她也一直承載著傳承希望的力量,不斷地回報著社會。當她在學校的時候,她把一些善款轉給了同樣需要錢的貧困學生。參加工作后,她將自己的第一份工資捐給了希望工程,并從此每年定期捐款。現在,她還動員身邊的人參與公益事業,獻血、植樹、捐助、扶貧……他們盡其所能。有時蘇明娟還帶著女兒,“讓孩子從小養成公益的習慣。”
新時代的青年人要做理想信念的堅定者、一往無前的奮進者、勇立潮頭的搏擊者,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
十八大以來,教育公平已然取得重要進展。城鄉和區域教育發展差距進一步縮小,大中城市義務教育階段“擇校熱”有所緩解,國家助學制度更加完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深入實施,貧困地區學生的體質健康得到改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農村留守兒童、殘疾學生受教育權利得到更好保障,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農村學生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機會明顯增加。
二、提升道德水平,強化示范引領。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充分發揮教師對學生的言傳身教、行為引導作用,強化示范引領效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陶行知先生教育師生有一句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作為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高尚品格和擔當精神,引領學生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樹立自覺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宏偉志向。
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結底還是人才的競爭。高質量的人才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和教育。
因為對教育的熱愛,和對人民教師的憧憬,我選擇成為一名教師。2016年暑假我曾到寧夏西吉鷂川小學支教。那是一所偏遠的山區小學,學校里一排排嶄新的校舍,一間間寬敞的圖書室,讓我看到了教育所發生的改變。在那里,我被孩子們的熱情感染,更被他們的求知欲觸動。2017年因為愛,我從山東來到鎮江,加入了鎮江一中這個大集體。學校踐行“至誠”教育,始終堅持“為每一個學生健康主動和諧發展提供優質服務”的辦學理念。
在鎮江一中我遇到了許多優秀教師,當我面對困惑一次次向他們請教時,他們耐心的給我指導,真誠的給予幫助和支持。同時我們還有一批優秀的青年教師,大家坦誠交流,共同研討,遇到困難一起克服,每天累并快樂著。在一中更有許多可愛的學生,一天一個學生過來跟我說:“老師,我以后也想當老師”,我說:“那好啊,為什么呢?”她說:“因為我想當像你這樣的數學老師”。那一刻,我心里特別感動,我被學生的真誠感動,更被教育的力量感動。我真切感受到了身為一名教師的價值和幸福。在一代又一代的接力跑中,教育強國夢已漸漸變成現實,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教師隊伍中,為教育強國貢獻力量。剛到一中時,我對“至誠無息”這一校訓并不太理解,慢慢的在那些默默無私的教師身上,在那些求真向上的學生身上,我體會到了,這份一中人深藏于心的精神力量——至誠無息,對教育真誠求索,永不停息。
結束語: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更要心有祖國,心系學生,以“四有”好老師的標準要求自己,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更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將自己的所學,應用到教學中,不斷錘煉教育風格,實現教育價值,為建設教育強國事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本報評論員.深學篤行,建設教育強國[N].中國教育報,2019-06-13(002).
[2]朱永新.教育強國急需重視“精神正餐”[N].中國民族報,2019-05-21(003).
作者簡介:宋青(1989.2—)女,漢族,山東臨沂,研究生碩士,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數學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