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言文是高中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教學效果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高中語文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的文言文學習方法,以此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量。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注重積累重點字詞以及文言現象,能夠靈活的進行翻譯,并在此基礎上指引學生深入理解文章,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從而加深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喜愛,下面對此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學習方法
前言:新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學科教學中,要注重文化傳承及理解,也就是說學生在學習中應該積極的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此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讓學生可以更加了解并熱愛祖國語言文字。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文言文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觸我國傳統文化,同時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化修養。因此,在實踐中,高中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采取現代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可以讀懂、讀透、讀活文言文。
1.積累重點文言字詞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能夠讀懂文章內容,這時候,對文言詞匯的理解就顯得尤為重要。文言詞匯的語義十分豐富、含蓄、凝練,在教學中如果教師沒有引導學生積累足夠量的詞匯,那么學生在拿到一篇文章時很難理解文章內容,也就不能進行深入的閱讀理解,自然無法提起對文言文的閱讀興趣,從而導致學生對古詩文閱讀產生畏懼甚至抵觸情緒。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把讀懂文章作為古詩文教學的第一要義,指導學生在讀懂文章內容的前提下,對文章進行深入理解,進一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文言字詞教學要做到“死中有活”,其中“死”主要是對文言字詞、句式涉及到的考點進行著重強調,也就是說文言文中的文字教學,不僅要注重字形、字音教學,更要具體到實詞、虛詞教學上。特別是古今詞義區別較大的字詞以及文言文中活用字詞的現象,教師更是要引導學生借助典型例句來分析其規律,實現分類掌握。所謂的“活”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避免采取單一的教學模式,不能只片面地注重對一篇文章的翻譯,更是要引導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從而擴充字詞積累的量,能夠辨別同一個字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義,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在教學上,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學習需求,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分析,從而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
2.注重文言句式及翻譯
在文言文學習中,準確、全面的把握文章中各個句子的意思,辨析特殊句式用法,從中感受到文言文與現代文之間的差異,是學生必須做到的。而在實際中,高中生在進行文言文翻譯時,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如理解出來的句子會在一定程度上遺漏原文信息,其關鍵在于學生對文言文理解不到位,沒有逐詞逐句的進行對照理解;同時有的學生在理解文言文內容時,經常會主觀臆測,隨意添加、刪減內容,從而改變了原文意義;此外還有的學生沒有考慮到文言文句式與現代漢語的差別,忽視了語序調整,以至于翻譯出來的句子邏輯不通,從而影響對整篇文章的理解。
在教學實踐中,為了克服學生文言文翻譯不到位的問題,教師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首先要指引學生對全文進行閱讀,大體把握文章意義,讓學生可以心中有數,針對閱讀中的疑難詞句,可以先標注出來,當文章思路理順以后,再對這些詞句進行分析,避免出現曲解的情況。具體來說,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文言文句式翻譯:
(1)巧用范句,在文言文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牢記課文中的典范例句,了解其基本格式、標志字詞,以此辨別各類文言文句式,這樣學生在遇到陌生的句子后,可以對其進行比較,實現舉一反三。如“大王來何操”屬于賓語前置句,學生掌握了古代漢語賓語前置特點后,就可以實現知識遷移。
(2)結合句式特點進行翻譯,在理解、翻譯文中句子時,經常要以常見文言句式為前提,對句子的基本特點進行判斷,明確句式特點,然后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翻譯。
(3)借用工具書,多動口、多動筆,文言文翻譯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學習內容,要求學生必須主動動手、動筆、動腦去理解、記憶。在文言文翻譯中,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借助工具書,利用替換、對譯、補充、調整、刪減等方式來理解文章內容。
3.深入體會文章情感
高中課本所選文言文,特別是經典的文言文,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文言文時,要在內容翻譯、重點詞匯積累的基礎上,指引學生深入感悟文章的情感,以此感悟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在課堂上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進入到作者內心,從“文”把握作者情感,使得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文章得到情感熏陶,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
高中語文教師應該明確,文言文教學不能局限在翻譯、字詞理解上,還需要上升到教書育人的層次,教師要堅持立德樹人、發揚民族精神、傳承優秀文化的原則,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培養,使得學生可以在文言文學習中得到傳統文化熏陶。
例如在學習莊子的《逍遙游》時,這篇課文超越了現實,屬于無稽之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單純的疏通詞句、翻譯原文,很難感受到其博大的精神內涵,因此,教師要指引學生在疏通文義的基礎上,感受其精神內涵,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逍遙游”這個境界進行討論:鯤鵬是不是達到了逍遙游的境界,作者為什么說“之二蟲又何知?”,鯤鵬是如何做到“無己、無功、無名”,讓學生可以從中感受到鯤鵬超脫時間、空間局限,不受約束,自由翱翔的思想境界,進而感受到作者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情感。
總而言之,文言文是高中語文教學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高考必考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注重文言現象、重點詞匯的積累,并指引學生靈活的翻譯文言文內容,從中深入感受文章情感,體會主人公的情懷,以此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文言文學習效果,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魏滌非.論高中語文文言文的學習方法[J].中華少年,2017(11):155.
[2]游晗.高中文言文教學方法之我見[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4):173-174.
[3]王丹陽.如何有效地開展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J].現代職業教育,2017(11):129.
作者簡介:姓名:陳婷,出生年月:1990.3,性別:女,籍貫:寧夏銀川,民族:回族,最高學歷:本科,職稱:中教二級,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