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燕麗
“開啟人類智慧寶庫的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雨果的這句名言道出了音樂教育對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性,即音樂教育不光是培養音樂家,而對普及音樂教育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不可低估的作用。讓所有的教育對象都受到音樂美的熏陶,提高他們的藝術素質和音樂審美能力,并在音樂教學中培養他們的創造性,促使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這就是音樂教育最重要的功能。
中學音樂教育是整個音樂教育時期的重要階段,中學音樂課程不僅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同時也是實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必修課程。目前,《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2017版)》正式頒布,新課程標準凸顯了對學生審美感知、藝術表現、文化理解等三方面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與發展。新課程標準背景下,教師要如何進行有效教學,讓學生通過課堂教學獲得相關發展,作為一名一線音樂教師,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僅供參考。
一、有效進行備課。備課是教學工作的第一步,對中學音樂教師而言,首先應該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音樂學科特點,再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教學流程。備課要立足學生,以學生為出發點,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這是保證音樂教學效果的先行條件,繼而對用怎樣的教學形式、教學環節、教學銜接等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和安排。個人初備后,再以備課組為單位進行集體備課,取眾人之長,優化教學流程與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同時有效凝聚集體智慧,利于教師們揚長避短,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過程是學生對知識認知與實踐的過程,是師生互相溝通生成教學成果的過程。新課程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就是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學中有探,探中有學。教學過程可從導入、情境創設、合作探究、創編活動、多媒體信息技術等方面進行具體分析和研究。例:我們常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入則會使我們的教學課堂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它是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良好開端,使他們能迅速、主動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情境創設教學的核心是激起學生的情緒,把學生帶入設定的情景,有效地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所以說一個優化的、充滿感情和理智的教學情景是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另外教師在創設情景中還應考慮中學生的實際年齡和心理特點,創設符合他們認知的教學情境,為他們提供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合作探究學習是指學生獲得親自參與研究探索的一種積極體驗,并逐步形成一種喜愛質疑、樂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從而激發探索和創新的積極欲望。同時合作學習還能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參與積極性,更能促進教學的順利實施;創造性發展是音樂課程的主要價值,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是新課程的理念之一。創編活動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根據對自己的喜好,對旋律、節奏、力度、速度、歌詞等要素等進行創編,讓他們感受音樂的另一種魅力,進而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課堂中。另外多媒體信息技術作為新型的教學手段對音樂教學來說發揮重要的作用,它能拓寬學生的認知領域和音樂視野,使音樂課堂形象具體,充滿樂趣。
三、有效進行教學評價。教育部在2015年頒布《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該意見明確提出,藝術測評將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以及教育現代化和教育質量評估體系,并將測評結果記入學生成長檔案,作為中考和高考錄取的參考依據。《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程的學生評價應充分體現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精神,著眼于評價的教育、激勵與改善的功能。所以音樂課堂的評價方式應該是創立多元的課堂評價制度,從多角度、多方位、多標準地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及時的評價。如:營造輕松愉快的評價氛圍;拓寬評價的渠道;改變評價方法(發展性評價、自主性評價、小組內評價);師生互評等方式,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功能,根據評價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手段與方法,掌握教學的客觀規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特意增加關于音樂教學評價的內容,幫助音樂教師掌握評價的基本特征,從而通過對音樂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進行測評、診斷,不斷改善自身的音樂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四、大力提升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與個人素養。教師音樂專業技能的高低直接影響音樂教學效果,作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首先應該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育角色,也應具備扎實的學科專業技能:如熟練的識讀樂譜的能力、熟練演奏樂器的技能、富有表現力的歌唱技能以及一定的創作技能。同時中學音樂教學也會涉及其他學科相關知識,教師若有較深厚的文化素養也必定會為自己的課堂教學增添色彩,如姊妹藝術(美術、文學等)除此之外還應該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不斷充電學習,接觸新事物吸收新理念,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做到“與時俱進”。
中學音樂有效性教學,需要教師大力提升教學基本功與個人素養,有效進行備課、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效進行教學評價,還需要調動學生積極配合,師生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的在審美感知、藝術表現、文化理解等三方面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與發展。
注: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2019年開放課題《中學音樂有效性教學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KCZ-2019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