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一、研究背景:
自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高中歷史教材的編寫以模塊化和專題史的形式呈現。面對教材內容對歷史史實的高度整合,學生僅僅靠識記和理解歷史史實來應對考試已經不可能。因此,作為歷史教師應該尋找更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和有效的學生學習方式,來適應新時期高考以及學生發展的要求。
單元主題教學就是把一個單元作為一個整體,圍繞單元主題,在遵循學生學習習慣和認知規律的前提下,開發和重組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連續課時的單元教學方式。
二、課例分析
1、單元課程地位及其單元教學價值分析
從橫向看,“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是近代中國政治、經濟發展的要求與反應,而近代思想的解放又反過來推動了近代中國民族的覺醒和經濟的發展;同時本單元在學習了必修三第二單元“西方人文主義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基礎上,只有在充分了解西方近代資本主義主流價值觀,才能更清楚的理解本單元內容,進一步認識中西方思想文化只有在碰撞、交流與融合中才能不斷地發展與完善。
從縱向看,在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之后,再來學習近代中國社會的思想演變,就有了一脈相承的韻味,也能更深入理解中國從固守“華夷”觀念到打破傳統,沖破封建,向西方學習的歷程原因,同時為下一單元“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奠定基礎。
2、單元內容主題設計
通過對單元內容的解讀和整合,歸納出本單元的主題:“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歷程”,圍繞這一主題,我設計以下單元小主題:
(1)知情篇——近代中國如何向西方學習?
(2)探因篇——近代中國為何要向西方學習?
(3)訪跡篇——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軌跡、影響及其啟示?
3、單元教學目標設計
1閱讀并歸納鴉片戰爭后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體會近代中國仁人志士堅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2結合近代中國政治演變和經濟發展狀況的史實,分析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原因,理解思想演變與政治、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3概括中國近代各階級向西方學習的特點,辯證的分析其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并探究這一歷程對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啟示。
單元主題教學的目標設計,應該更具層次性和邏輯性。本單元主題的教學目標設計從知識的歸納到原因的探究再到影響的分析從而深入理解這一過程的特點及其對后人的啟示,層層遞進,使主題探究形成系統化的知識體系。
4、單元主題教學過程設計
本案例設計為3個教學課時,摘要如下:
第一課時:知情篇——近代中國如何向西方學習?
(1)自主閱讀課本內容。
(2)思考: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過程中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你對哪一位代表人物最為欣賞?為什么?
本教學課時的設計基于以下三點:
從學情來看,高二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歷史知識儲備和歷史史實的認知,同時具備了基本的歷史信息的解讀和歸納能力.
從教育的價值來看,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他們對民族興亡的思考、對國家命運的思考,可以激發學生、甚至感化學生,讓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和強烈的家國情懷。
第二課時:探因篇——近代中國為何要向西方學習?
(1)時空定位:教師引導學生對近代前期歷史事件進行分析
(2)小組合作探究:學生依據具體時空并結合教材內容分析近代中國各階級向西方學習的原因
(3)小組展示:
(4)教師總結性講評:
本教學課時的設計依據:
“有什么樣的時代就有什么樣的思想”通過引導學生對具體時空史實的分析,理解近代中國不同時期、不同階級向西方學習的原因,并進一步認識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與政治經濟之間的相互促進關系。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在自主掌握歷史史實的前提下,在交流與合作中進一步追根溯源,從多角度推論中國近代各階級向西方學習的原因,在合作中展示學生的歷史素養,在探究中提升學生的歷史思維,在交流中展現學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課時:訪跡篇——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軌跡、影響及其啟示?
(1)教師引導學生追尋近代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足跡,總結其特點。
(2)自主探究:依據相關史料及歷史史實分析并歸納近代中國各階級向西方學習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
(3)通過對本主題內容的學習,對你的啟示是什么?
本教學課時設計的依據:
新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提出:探尋歷史真相,總結歷史經驗,認識歷史規律,順應歷史發展趨勢,是歷史學的重要社會功能。因此,本課時側重引導學生發現歷史發展的特點、總結歷史規律,從而讓學生形成自己對歷史的基本認知和對歷史的看法。因此本課時側重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歷史規律,分析歷史啟示,從而形成基本的歷史觀。
三、單元主題教學反思:
1、單元主題教學的優勢
首先,體現系統化、整體化的教學。讓零散的歷史知識融入到單元主題中去,使歷史知識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其次,體現自主性、探究性的教學。教師對教材的整合,給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去解決問題、認識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2、單元主題教學的不足
從學情方面,由于大部分學生歷史知識儲備不足,基本的歷史思維欠缺的情況下,教師通過整合教材內容進行的單元主題教學,會使有些學生無所適從。
從教師方面,大幅度的重新整合教材提煉教材的核心,挖掘教材的內涵,這對教師的備課也是相當大的挑戰。首先,需要教師轉變觀念,沖破傳統的授課模式,大膽去整合教材,設計合理且有效的探究性主題;其次,需要教師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才能在具體的教學環節真正實現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
[2](捷)夸美紐斯.《大教學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12
[3]朱漢國.《淺議高中歷史課程體系的新變化》.歷史教學;2003.10.
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立項號:JS[2019]GHB1134)《中學語文核心素養下單元主題閱讀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