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康福
摘 要:中學歷史教學在學生的教育培養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是提高學生思想境界,增加學生歷史認識的關鍵環節,尤其是對于我國革命傳統思想的宣揚教學,對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愛國思想有積極作用。本文從不同角度對革命傳統教育內容進行分析,進而對學生開展中學歷史的革命傳統教學,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堅定學生的愛國情懷。
關鍵詞:統編版;中學歷史;革命傳統;教學方法
革命傳統教育是統編中學歷史教材中的重要組成內容,是向學生傳遞我國近代的革命歷史事實,弘揚我國偉大的民族革命精神的重要課程。因此,在新時代中開展中學歷史教學,老師必須要善于從多角度進行革命傳統內容的解析,從而讓學生在對革命歷史的具體理解中,感受到多樣的革命精神,從而豐富自身的精神感悟,建立學生自身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一、要抓住中國近代史的兩條線索,開展革命傳統教學
在中學歷史教材中,大篇幅為學生展示了我國近代的歷史革命歷程,為了加深學生的認識和理解,老師應該為學生建立起一個良好的認知體系,這就需要歷史老師能抓住中國近代史的兩條線索,其一為帝國主義的侵華戰爭史,其二為中華民族的反抗壓迫史,抓好這兩條線索,才有利于學生更加明確的認識到近代史的革命色彩,充實學生的歷史學識。首先,在侵華戰爭史中,老師可以為學生講解帝國主義利用堅船利炮為武器,對近代中國發起的一系列侵華戰爭,如南京大屠殺事件的發生,《辛丑條約》等喪權辱國條約的簽訂,老師可以用近代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歷史來為學生建立起中華振興、祖國崛起的意識,增加學生的愛國認識。其次,在中華民族的反壓迫斗爭中,老師可以讓學生認識一位位近代英雄人物與他們的光輝事跡,從“以夷制夷”發展中華的魏源,到血染大海的將士鄧世昌,讓學生能從這些歷史英雄身上去學習他們的崇高品德,從近代反壓迫的流血事件、歷史人物的壯烈精神中,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學生能有感生奮,提高他們的奮斗精神,從而增強學生建設偉大中國的使命感。
二、從革命家的革命事例出發,進行艱苦創業教學
當代中國學生,可以說是長在紅旗下,生在蜜罐中的一代,他們普遍缺乏艱苦創業的危機意識,這對學生的個性成長與未來發展具有不利的影響。因此,在中學歷史教學中,老師完全可以通過宣揚老一輩無產革命家的艱苦事例,結合多樣化的歷史教學方法,來讓學生去感受近代革命過程中的創業艱辛,國家發展的不易,從而引導學生對這種艱苦創業精神進行繼承和學習,在短期內提高學生的學習認識,從長遠看為學生指明成長方向,為建設祖國而不懈奮斗。例如,在統編八年級《戊戌變法》章節的學習中,老師就可以根據維新志士譚嗣同的革命歷程,對學生展開戊戌維新的歷史事件教學,從譚嗣同那為國家發展、革除弊政而勇于變法,不懼犧牲的行為思想中,傳承我國革命烈士的偉大精神,豐富學生的精神感悟。另外,在中國人民反壓迫的過程中,在工農紅軍反攻侵略的時代中,老師完全可以通過豐富的歷史視頻課件,為學生真實的展示當時的艱苦環境,從而為學生種下一顆不畏艱苦,勇于奮斗的精神種子,使其在學生的成長歷程中,能慢慢生根發芽,幫助學生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的優良作風。
三、利用革命傳統的精神內容,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
革命傳統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精神文化建設的核心教學內容,因此,老師在中學歷史課堂上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就必須要依據各種歷史實例,來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幫學生養成正確的行為方式和堅定的人生信念。在中學歷史教材中,重點描述了中國古代的燦爛文化和近代的革命歷史進程,向學生介紹了許多杰出的歷史人物和偉大的歷史成就,老師完全可以借用這些優秀的教學資源,對學生開展品德精神教學,使學生在對這些偉大精神、偉大革命的深入挖掘中,繼承和傳揚中華傳統的美德精神,養成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觀的行為準則,從而促進中學生的健康成長。例如,在教學近代內容《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這一章節時,老師就可以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與豐富的視頻課件內容,去具體真實的了解不同的革命先輩在近代革命中所表現出的那種高尚情操,崇高品格,如李大釗在被軍閥逮捕后,勇于承擔革命責任,舍己救人,同時在面對死亡時,仍然對敵人充滿蔑視的態度,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崇高精神,同時也能給學生一個深刻的感受,讓學生將這種崇高的品格深刻的記在自己心中,這種革命傳統精神的傳揚,有利于對學生以后的行為思想產生深刻影響,幫助學生糾正自身的道路方向。
結束語:
總之,中學歷史教學,既肩負著為中學生講述歷史事實的責任,同時也肩負著為學生塑造優秀的精神品格的任務,是學生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課程。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開展革命傳統教育,能基于革命歷史事件,向學生傳揚革命先輩們的偉大精神品質,從而將思想道德教育落實到中學歷史教學中,極大的促進學生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劉子森,李鐵軍.繼承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北京一零一中學的理想信念教育[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05)
[2]唐克軍.傳承紅色基因開創美好未來[J].中國德育.2017(15)
本文系:平涼市教育科學規劃專項課題,2019年度《統編歷史教材中革命傳統教育教學的實踐與研究》(課題批準號:[2019]PLYZ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