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外深度微閱讀,指學生基于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依托教材,開展主題拓展研讀活動,本文結合職高語文教學中開展的深度微閱讀教學實例,闡述職高語文課外深度微閱讀活動的開展方式及意義。
關鍵詞:職高;語文教學;深度微閱讀
語文課外深度微閱讀,指學生基于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依托教材,開展主題拓展閱讀活動。主題拓展研讀指依據教材選取主題,學生課后借助微媒體,圍繞主題,閱讀相關聯的文章,閱讀活動中綜合運用各種策略,在合作探究中發展自己的觀點,進而提升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
一、以一篇課文為基點,向相關內容延伸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確定閱讀主題,在班級微信群中發布跟課文相關的網絡文章的鏈接,學生在閱讀作品時通過與其他作品聯結,與個人生活體驗聯結,培養學生獲取信息、感悟情感、評價鑒賞、遷移的能力。
例如,學習胡適《我的母親》、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兩篇文章之后,教師在班級微信群發布了以“我的親人”為主題的文章,即老舍《我的母親》、賈平凹《父親的半瓶酒》,讓學生閱讀,并在微信群中發表自己的體會。
接著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閱讀經驗分享活動,交流閱讀體會。最后讓學生寫作《我的親人》的作文,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再延伸到生活。
二、以一篇詩文為基點,向作家其它作品延伸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同一作者的詩篇”為主題進行群文閱讀。“同一作者的詩篇”選擇可以是縱向的,即對詩人不同階段的詩歌進行比較閱讀,有的詩人前后期作品明顯表現出不同的風格,很值得學生做一番研讀;“同一作者的詩篇”選擇也可以是橫向的,可以選擇詩人人生過程中的重要時段的多篇詩歌進行解讀,從多側面走進詩人的內心。
通過對“同一作者的詩篇”進行對比閱讀,找出作品的共性與個性,幫助學生對作品有更加深刻的感悟,提高分析能力和閱讀能力。
例如,被貶黃州是蘇軾人生中的重要階段,在黃州的蘇軾也留下諸多詩篇。學習了教材中《念奴嬌赤壁懷古》之后,教師把蘇軾黃州時期完成的《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等五篇作品也通過微信推薦給學生閱讀。
第一階段,班級學生分為5組,課后每組學生閱讀賞析1首詩歌,在微信群中討論對這首詩歌的理解。每組做出PPT,有組長上臺借助PPT為全班同學講解詩歌的內容,并把PPT共享到群里,讓全班學習。
第二階段,班級學生分為3大組,分方向研究詩歌,第1組研究蘇軾生平及“烏臺詩案”始末;第2組研究包括《念奴嬌赤壁懷古》在內的六首詩中作者的情感變化脈絡;第3組研究六首詩中蘇軾儒釋道思想合一的體現。3組學生分別創建小組微信群,組長負責組內成員的分工安排。最后3組學生完成各自的研究報告,并在閱讀總結活動中由組長上臺與其他組進行匯報交流。
對蘇軾黃州時期的重要詩歌的群文研讀,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去走進蘇軾,讓學生對作者及其詩歌能有深刻而立體的認識。
三、以節選課文為基點,向整個作品延伸
以節選課文為基點,向整個作品延伸,即引導學生能夠借助微媒體進行本書閱讀。整本書的閱讀量比較大、難度較高,在傳統閱讀經驗中大部分學生難以堅持完成。但通過“打卡”的方式,可以降低學生持續性閱讀大部頭、高難度的原著的難度,讓微媒體可以成為“深閱讀”平臺。
整本書的閱讀在微閱讀過程中是化整為零與化零為整的有機統一,通過“打卡閱讀”的方式,把整本書分解為若干小的部分,在充分占有資源、比較分析、吸收內化之后又讓分散的若干部分整合為一體。
例如,在學習《靜女》一詩之后,教師要求學生打卡閱讀《詩經》,閱讀打卡設置成闖關模式,易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斗志。接著,班級學生分為3組研讀《詩經愛情詩與水》的課題,第一組同學找出與水有關的《詩經》中的愛情詩;第二組的同學分析“愛情發生在水邊”的原因;第三組的同學分析“水邊的愛情”有何特點。3組同學資料共享,組長進行具體的分工協調,并把研究結果形成文字,在閱讀活動總結中組長代表發布研究的結果。
通過對《詩經》的整合閱讀,使學生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使之條理化、系統化,從而建構個人的知識體系。
整本書的閱讀,學生畏難情緒強,教師可結合學生的接受程度,作簡單化處理,如《紅樓夢》閱讀時,可以給學生推送閱讀書中經典的情節如“寶玉挨打”等,引導學生深入閱讀,這樣的閱讀因內容集中短小,符合微閱讀特點,也符合學生的接受現狀。
因此,主題閱讀超越傳統單一的、離散性的閱讀模式,充分利用學習資源,拓寬學習領域,實現閱讀內容、閱讀時空的全面開放,使學生在閱讀內容的相互滲透和有機整合中拓視開野、熏陶情感、發展思維。
參考文獻
[1]楊雪.閱讀推廣3.0時代:新媒體助推全民閱讀.出版廣角,2018,6.
[2]譚諦.變革與堅守:新媒體時代如何有效推進全民閱讀.科技傳播,2018,1.
[3]吳本文,安寧.混合式學習推進“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人民教育,2018,17.
[4]焦長紅.打卡分享:基于微信平臺的閱讀推廣案例分析.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18,4.
作者簡介:劉巧云,女,19801105,籍貫江蘇泗陽,漢族,職稱高級講師,學歷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研究方向為中職語文教學與研究。
論文項目:本文系無錫市十三五規劃課題《中職生課外深度“微閱讀”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A/D/2016/02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