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背景下,紅色文化的時代價值和資政育人功能愈加凸顯,紅色文化作為一種特別值得注意的文化現象對于增強青年獲得感有巨大促進作用。青年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和祖國未來的建設棟梁,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力量,因此以紅色文化的資政育人功能使青年對社會擁有更多價值認同尤為重要。當前社會文化愈加多樣,文化滲透現象也時有存在,紅色文化能否發揮好其文化核心意義對于堅定中華文化自信、增強青年的獲得感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紅色文化;資政育人;青年;獲得感
紅色文化作為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文化基礎上形成的嶄新文化形態組成了20世紀以來中華文化發展的主流和前進方向,其對青年的心理塑造和價值觀養成有重要作用。
一、紅色文化的時代價值
中國特有的紅色文化是在復雜多變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一經產生就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直接將馬克思主義的偉大精神賦予文化內涵。在時代變遷中完美從精英文化到大眾文化、從邊緣文化到主流文化轉變[1]。紅色文化的形成是在強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演變成長的,并烙上了中國社會大變遷的歷史痕跡,使其具有獨特的時代和人文特色。
“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經歷了多少坎坷,創造了多少奇跡,要讓后代牢記,我們要不忘初心,永遠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2]青年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紅色文化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成果這一最好的營養劑能否在青年身上良好滋潤影響著未來中國的文化發展。
二、現狀與分析——紅色文化的青年選擇
當今文化的多元發展,使得紅色文化的主流地位受到愈多人的關注。青年作為時代的弄潮兒,對紅色文化的認同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所搜集的資料顯示,青年對于紅色文化的態度大致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覺認同:深度了解紅色文化并對其高度認同
這類青年主要以高校高年級大學生為主,他們中有少數為歷史學或馬克思主義理論類的本科生,對于紅色文化有系統地學習和掌握,本身就對自身專業抱有極大的興趣與熱愛,在經過大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黨課和主題團日活動等系列學習后,對于紅色文化的認識更為深刻,加之自身專業特長便對紅色文化產生了高度認同。其他專業的學生,他們這一群體雖然對紅色文化的知識了解較少,但同樣經過大學的團日活動、思想政治理論課等,對紅色文化深入了解,進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加以接受和認同。
(二)自發認可:較少了解紅色文化但對其高度認可
這類青年對紅色文化的認知較少但卻對其有較高的認可,這是因為他們的專業理論與紅色文化關聯少,平日也很少關注紅色文化,對于紅色文化的認識只停留在外部,很難深入去了解紅色文化的實質。可能他們對于紅色文化的了解僅有一點,但相信并認可這一點,而且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他們大都認可紅色文化這一特殊的文化現象,認可紅色文化作為中國優秀文化的一部分仍然具有時代價值和文化力量。
(三)異化認知:較多了解紅色文化但對其持懷疑否定態度
此類青年對紅色文化有較多的了解,可能通過從小的家庭教育或是理論學習,深入了解過紅色文化的內涵實質,但沒有形成對這一文化形態的認同,并且對紅色文化持一種懷疑否定態度。認為紅色文化是上個世紀的文化,已經過時。這一部分青年深刻掌握了紅色文化的概念卻對其持懷疑否定態度,是理論與實踐的割裂,此類青年沒有體會到紅色文化的獲得感。
(四)斷裂認識:基本不了解紅色文化且對其持冷漠態度
此類現象只存在于極少部分的青年中,他們并不了解紅色文化,以致于較少聽到,對于紅色文化更抱著一種漠視態度,他們中更有斷裂了紅色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認為紅色文化并不屬于中華優秀文化。這部分青年在對自己的認知態度上也模糊不清,他們看不到自己的“青年”身份,更意識不到自己對于時代的責任和擔當。他們幾乎不存在對紅色文化的獲得感。
三、資政育人——紅色文化的理論品格
紅色文化與其他文化形態的根本區別就在于它從一開始就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刻結合并不斷賦予時代特色。
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 [3],而這種精神動力就很好的凝聚在紅色文化中。馬克思主義深刻印在紅色文化中,這一偉大的特征就是讓青年擁有更多獲得感的內在動力也是內在張力,因為馬克思主義擁有豐富的理論學說和實踐經驗,它是無數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用生命驗證的真理,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有它強大的生命力和引導力。
紅色文化不是一個時代一小部分一個民族的文化,而是整個20世紀至今,包括新民主主義文化、建國以來的文化、改革開放以來的文化和新時代的文化,不僅是漢族的文化更是各少數民族共同奮斗抒寫的文化,所以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活力,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潮流和人心所向,這就是它的理論品格。這一強大的理論品格所形成的內在張力正是給予青年更多獲得感的關鍵之處。
紅色文化的時代價值和資政育人的功能已愈加凸顯,青年從紅色文化中汲取了各種寶貴精神,又將這種精神運用到自己的實踐成長中,這種雙向的獲得就是紅色文化資政育人的最好體現,也正是新時代紅色文化的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韓延明主編:《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頁。
[2]潘懷平:《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光明日報》2018年第3期。
[3]《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63頁。
作者簡介:
張悅(1998年—),女,籍貫:山西陽泉,河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7級中共黨史專業在讀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