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菊
摘 要:在高校教學中,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生化實驗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夠使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從而提高生化教學的有效性。傳統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主要以驗證知識和培養實驗技能為主要目標,生物教師根據課本設計好的環節展開實驗,無法及時反映出生化實驗中的新技術,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微課”作為信息化時代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能夠適應信息化教育要求,創新建立開放性實驗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加實驗的趣味性,從而提高高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微課
中圖分類號:Q5-4;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1-0107-02
生物化學實驗作為一門基礎性課程,是實驗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實驗課程的設置不僅有利于對理論知識的驗證,而且有助于學生發現問題能力和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傳統的生物化學實驗需要較長的觀察時間,且容易在操作時出現失誤,因此具有較低的課堂教學效率。將“微課”應用到實驗教學中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突出實驗的重點和難點,促進師生的交流,大大提高了實驗有效性。
一、“微課”的概念
所謂的“微課”,主要是指短時課程,通常以在線視頻為載體,深入講解某一知識點的微課程。由于生物教師工作繁重,在開展實驗教學過程中很難對知識要點進行詳細講解,而“微課”的內容包括教學課件、知識點解析、教學練習和反思等材料,學生可根據自身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行選擇性的學習,而且微課程能夠在短時間內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實驗的要點和操作技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不僅實現了教師教學的減負,而且提高了生物實驗的教學質量。“微課” 按一定的邏輯順序融合多種教學材料,能夠在實驗過程中起到演示和輔助作用,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索。由于“微課”具有在線學習和移動學習的優勢,能夠節省大量的課堂授課時間,因此受到高校教師的廣泛關注,成為高校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教育模式。
二、“微課”在高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作用
1.能夠優化教學效果
在一些高校實驗教學中,普遍存在較大的設備投資和維護、較低的設備保有量以及落后的實驗系統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著實驗教學的效果,而且制約著高校實驗課程的改進和創新。“微課”的推廣應用徹底改變了高校教學結構,實現了基礎教學與信息化教學的融入,教學方式逐漸轉變為高效課堂、翻轉課堂等。“微課”豐富的圖片、視頻和文字材料能夠使學生達到提前預習的目的,即便缺少實驗器材和操作流程,依然能夠了解生物化學實驗中的步驟、過程和結果,從而提高學生的生化實驗效率,預留充足的時間向實驗老師提出疑問,并獲得老師的解答,從而增強學生對實驗要點的理解和掌握,使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優化。
2.能夠增加實驗趣味性
“微課”相比于傳統課堂教學,其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知識點突出,通常是在教師的精心準備下制作完成,教學設計經過仔細斟酌,教學內容比較科學合理,較短的課程時間和較大的前期投入使得“微課”具有一定的實驗趣味性,杜絕了枯燥乏味的重復性理論實驗教學,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體驗到發現知識的樂趣。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高校大學生更熱衷于多媒體授課模式,傳統的授課模式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微課”主要是通過電腦軟件制作教學課件,并通過互聯網平臺或移動終端設備等媒介進行在線課堂教學,從而使知識傳播覆蓋面進一步拓寬,學生實驗的趣味性不斷增加,提高實驗課的效率。
3.能夠豐富教研資源
在“微課”教學中,教師通過典型案例教學、情景教學以及實踐教學等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默會知識”、“隱性知識”等高階思維能力,從而提升教學技能,模仿教學風格,遷移教學觀念,進一步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微課”不僅具有較強的動態性和生態性,而且具有半結構化框架的開放性優點,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求、應用環境等變化來修改和擴展素材課件、教學設計以及教師點評等重要資源素材,使“微課”素材資源緊跟社會發展和環境變化進行不斷充實更新,極大豐富了教育教學研究資源。
三、“微課”在高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1.“微課”的制作思路
“微課”視頻的制作一般分為準備階段、實驗操作和注意事項及思考三部分。在做實驗之前,每位學生必須經歷的階段就是實驗準備功課,在實驗以前需要對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實驗結果進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并提前準備好實驗需要使用的儀器和設備。傳統的實驗教學受準備時間的限制,大部分由實驗教師代為完成前期準備工作,但是長此以往就忽視了對學生整體思維能力的培養。前期實驗準備階段對實驗的準確性和操作效率有著直接影響,因此在準備階段學生會極其用心,對各個實驗環節進行仔細斟酌,對各個階段要點進行深入思考,從而確保實驗過程更加得心應手。因此,準備階段能夠加強學生對生物基礎知識的了解,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實驗操作階段是“微課”的重要教學內容,主要是將實驗的基本操作演示給學生,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掌握實驗操作技巧,而“微課”能夠讓學生對視頻資料進行反復觀看,認真學習實驗操作的技巧,深入思考實驗內容;注意事項及思考是最后一個階段,主要是強調實驗過程中的一些重點內容和注意事項,并對實驗驗證的事實進行總結,提出某些觀點供大家思考。
2.引導學生自主實驗
在高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通常是由于教師給出實驗步驟,學生按照要求機械化地完成實驗,不需要學生動腦思考,缺少自主實驗的空間,不利學生對生物知識要點和操作技巧的掌握。而且影響實驗教學實現自主模式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課堂時間有限,學生操作水平高低不一,實驗老師的教學任務繁重,無法實現一對一的詳細講解,在課堂上很難將所有教學內容傳授給每一個學生。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微課”引導學生在課下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可以利用小視頻將生物化學實驗的教學要點和難點進行集中播放,使每位學生能夠對實驗的步驟、原理和工具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操作水平在觀看“微課”內容的同時有序開展自主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的思考和研究,從而將理論知識內化成學生的實踐經驗。教師還可以將“微課”視頻分步驟進行剪輯,并將剪輯后的片段上傳到網上,使學生們能夠通過筆記本電腦、手機等設備進行在線觀看,能夠有效解決課堂上講解不透徹、實驗有誤差、學習不全面等問題。學生們在觀看視頻過程中能夠對視頻中的某一難點進行反復觀看,從而使學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間。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將“微課”應用于高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能夠向學生全方位地展示生化實驗原理和操作技巧,滿足學生課內和課外學習的需求,節省了大量課堂授課時間,生化實驗教師能夠騰出時間進行現場引導。高校教師要加快“微課”的應用,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動手實驗,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1]陳林,等.高校生物化學實驗準備工作的重要性探討[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3(6).
[2]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
[3]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
[4]胡通海,汪穎.面向成人學習者的微型學習資源分類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1(1).
(責任編輯: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