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霞 陳雨婷 祝彥知
中原工學院建筑工程學院(450007)
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實驗場地與經費有限,個別實驗危險性較大;施工現場危險,不接收實習生;工程周期長,實習時間短等[1-2]。這些問題導致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的不透徹、實踐能力較差。 目前,虛擬仿真技術在土木行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如施工安全教育、房產銷售VR 看房、三維立體模型設計等, 而將其應用于實踐教學,可推動土木過程專業教學改革,提升教學和就業質量。
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和應用能力。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帶給教師和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在哪里學三個問題[3]。集成、開放、共享的信息化平臺可以有效解決信息化帶來的問題。我校力學與工程結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于2013 年獲批為河南省首批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七年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根據專業發展需要,不斷充實軟硬件設備,利用學校信息化網絡建設平臺,集成各種仿真模塊,搭建完成了建工虛擬仿真平臺,打破了時間和空間障礙,實現了資源共享。
根據全國高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情況,充分利用虛擬仿真技術,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從時間和空間維度上搭建信息化人才培養體系, 按照課程情況調整教學大綱,引入虛擬仿真平臺共享資源,改革實踐環節的教學模式,推動土木過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提升教學和就業質量。
生產實習是土木工程專業重要的實踐環節,是認識實習和畢業實習之間的紐帶[4],按照人才培養方案,此環節重在鞏固學生的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為解決生產實習中存在的問題,采用線上漫游操作和VR 身臨其境體驗的學習模式。
線上漫游操作的學習模式,基于虛擬施工工藝仿真系統提供的真實工程案例的三維場景,包括測量、地基與基礎、主體結構、裝飾裝修、屋面工程5大模塊及其子模塊,每個子模塊都配套實訓任務書,用以指導學生完成實習實訓。 學生在工地實習時只能了解某個施工階段的內容,而該實驗系統可以模擬整個施工過程和現場環境,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課程教學中的重難點。 在卡通人物引導下,學生可以查閱相關規范和圖紙,了解工藝流程和細節;遇到難懂的知識點,可以點擊視頻進行學習,整個實習過程充滿樂趣,學生根據掌握程度可以反復學習,直到熟練掌握。
VR 身臨其境體驗的學習模式, 是利用VR 設備沉浸性、交互性、構想性的特點[5],帶給學生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高度仿真的真實感,讓學生在模擬環境下切身體驗施工中安全隱患帶來的后果,彌補線上漫游操作的不足。 清楚并避免發生安全隱患是每位土木工程師必備的基本素質,但是在授課中學生認為內容枯燥乏味, 學習中存在應付情況,為引起學生重視,將學生帶入VR 實驗室,進行VR 體驗式教學。 體驗式的學習,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多人協作的能力,還可以加強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
實習結束后,統一進入考核模式,選擇模塊進行測試,全方位考核學生實習情況。 虛擬仿真技術融入生產實習, 確保了學生在短暫的實習期間,不僅了解了施工現場各種工作崗位的職責,還熟悉了完整的工程施工流程及安全注意事項,極大程度解決了實習難的問題,提高了學生的應用能力。
在實驗教學環節中融入虛擬仿真技術,建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利用其可視化的優點開展虛擬仿真實驗,包括虛實結合的實驗和危險性虛擬仿真實驗。 以開展虛實結合的實驗教學過程為例(如圖1 所示),此過程是對實體實驗的有效補充,符合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方向。 我院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現有《土力學虛擬仿真實驗》、《建筑材料虛擬仿真實驗》、《巖石力學虛擬仿真實驗》、《材料力學虛擬仿真實驗》等,虛擬仿真軟件包含多個子模塊,可滿足專業課實驗要求。 教師在實驗課前布置實驗內容,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在虛擬仿真實驗平臺上進行學習與互動。 首先熟悉實驗設備的組成、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實驗操作步驟,對實驗有直觀、整體、準確的認知;再按照實驗提示進行設備尺寸數據的輸入。 平臺自動匹配并判斷對錯,完成實驗的虛擬操作。 在虛擬實驗過程中,教師通過平臺引導學生根據操作流程發現問題,最后帶著問題進入實體實驗室;在實體實驗中,學生和教師進行探討交流,針對性地解決虛擬實驗中發現的問題。 實體實驗結束后,還可以在虛擬仿真實驗平臺上反復溫習,鞏固相關知識,提交實驗報告。
虛擬仿真技術融入實驗環節,可促使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完成課內實驗,激發學生自主創新的興趣,引導和培養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圖1 虛實結合的實驗教學過程
在實踐教學中融入虛擬仿真技術, 不僅安全、經濟、可靠,還對傳統的教學形態進行了改革,拓展了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彌補了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不足,取得了顯著效果。 我院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達98%,據跟蹤調查,大部分學生進入了大中型國有企業。 學生回饋,就業后可以很快進入角色,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虛擬仿真技術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順應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趨勢,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了一批具有實踐能力、合作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綜合能力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