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波
摘要: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的根本,是學校意識形態和上層建筑的深層反映。通過校園文化,可以體現高校的環境育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功能。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其中一個有效的途徑,就是以校園文化建設育人,以健康的文化、優美的環境、正確的輿論育人。因此,高校應高度重視校園文化育人,不斷挖掘創新。
關鍵詞:高校;校園文化;育人
一、什么是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也稱學校文化,是社會文化中的一個部分。高校校園文化主要以大學生特有的價值觀、思想觀、心理素質等為核心,通過大學生參與的講座、社團、沙龍或其他形式的文化氛圍、精神環境。
從廣義上講,校園文化可以包括校園內的一切文化思想、文化設施、文化現象等。其中不僅包括學校的思想教育、課堂教育、教學環境、教學設施等,還包括校園中的思想、價值觀等。也就是說,校園文化要通過全校師生共同努力創造,建設出良好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產品。
從狹義上,可以這么理解,校園文化是由全校師生在教學任務以外的業余文化生活,指師生的道德觀、價值觀、思想素質、交際關系等方面。
二、高校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對于大學生這個群體而言,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高
校中,對于大學生而言,校園文化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價值觀和認知能力。這也就決定了校園文化的潛在育人功能,
高校校園文化是根據社會和學校的發展需要,在長期的教學管理和實踐中衍生出來的一種文化,它反映了全體師生共同的追求和信念,代表著高校特有的文化氛圍和精神成果。一所高校區別于其他高校的根本表現,就在于不同的校園文化、精神文化。實踐表明,高校的校園文化有助于提高和培養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認知能力,能夠啟發思想、健康身心、提高認知,使大學生們不斷完善和充實自己,從而實現高校的育人為本的目的。
高校里的文化活動不僅作為專業教學的輔助方式,更是一種綜合的育人體現,對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性格和人格都有很大的益處。目前,有一部分高校仍然是“重專業、輕文化”的現象,沒有足夠的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而高校,作為為社會輸送人才的機構,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這些人才會帶著理想和知識踏上新的工作崗位,因此,高校應加強重視校園文化,人才培養的建設。
三、高校校園文化存在的問題
1、對校園文化缺乏正確的認識和定位
當前,一部分高校對于校園文化的建設沒有足夠的認識,只重視專業知識的教育。一部分教師和學生對校園文化的功能和內涵認識不夠,往往沒有認識到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而僅僅只認為文化活動只是一種簡單的文化娛樂活動。有一部分高校的校園文化沒有時代特征,缺乏自身特色。也有的大學生一心只想學習,沒有充分認識到文化活動的作用和意義,而造成沒有積極性去參加文化活動。
2、沒有體現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園文化出現滑坡現象,育人功能沒有充分發揮。校園中大量存在不文明、不道德的想象,面對復雜多變的現實社會,大學生們本來就涉世不深,往往容易在思想中出現薄弱的地方,一些學生希望得到其他人的認可和關心,會采取一些不適當的方式來吸引別人的關注,過分爭強好勝,不愿意聽取旁人的意見,不愿意接受教師的教育;遇到一點失敗和挫折,就一蹶不振、垂頭喪氣。大學生在接受了課堂上的專業教育后,對專業知識和理論知識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認識和進步,但是在精神上、思想上,往往缺乏自制力,就會出現言行不一的情況,這樣的大學生踏入社會后,對他人和社會沒有奉獻精神,在人與人的合作之間,不能良好的溝通和協作。
3、部分高校的硬件設施落后
根據調查,部分高校的整體規劃不夠完善,缺少自身的特色,沒有形成濃郁的校園文化內涵。校園里人文設施較少,綠化不夠等等,校園里的活動場所和活動設施仍然缺乏,不能滿足高校日益增多的文化活動,這樣就嚴重制約了文化活動的開展。
四、實現校園文化育人
1、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
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中最多樣化、最活躍的部分,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使其身心全面的健康發展。舉辦的活動要主體鮮明,與時代接軌,集學術性、思想性、科技性為一體。提高文化活動的質量,打造自身的校園文化,在活動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完善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樹立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標。
2、營造人文素質教育的氛圍
高校應當把文化素質教育歸入主課堂里面,通過各種形式的人文講座或者其他活動開展文化素質教育,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教學環節,發現專業課程里面的人文素質教育。同時,邀請名家到學校進行講學,將人文精神和科學理論一起引進校園。另外,還可以通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開展人文素質教育。
3、校園精神育人
校園文化的靈魂便是校園精神,是全校師生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它反映出一個學校的文化底蘊,教師的文化、道德修養以及學生的文化、心理素質。校園精神包括學風、教風、考風和輿論環境等方面,學風是中心,良好的學風可以無形中創造出積極向上、奮發圖強的環境;教風是主導,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的態度、人格甚至一言一行都可以潛在的影響學生的思想。最終促成校風的建設,形成良好的校園精神,擁有良好的精神環境,使學生完善其人格修養。
以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在發展建設校園文化育人上,做到了以下幾個方面:(1)確定校風、學風、校訓、校徽,提倡大學生樹立校風、牢記校訓、佩戴?;?,這樣可以促進全校師生對校園的熱愛,勤奮向上。(2)認真開展校慶活動,編寫校史,通過資料和實物向全校師生展示學校的辦學歷程,弘揚學校的優良傳統。(3)精心組織每一場開學典禮和畢業典禮等對大學生而言有特殊意義的活動,鼓勵大學生求實創新,積極向上。(4)每周定期開展大學生綜合素質拓展開放式主題班會和專項技能興趣培訓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學生們積極參與其中,培養大學生們的綜合能力,提高個人素養。(5)重視???、校園廣播、宣傳櫥窗、校園網絡等的作用和建設,充分發揮輿論宣傳在校園文化中的作用。(6)完善校園文化活動的場地和設施,能夠保證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必要條件和場地。完善校園規劃,保證校園綠化、美化,讓學生生活在溫馨優美的環境中,實現教育和審美功能的和諧統一。(7)學校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科技活動和技能競賽,并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全國的各種競賽和市級的各類競賽等,都取得了優秀的成績。(8)各種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鍛煉學生的能力,同時也活躍了校園文化。
校園環境、校園精神和多種形式的校園活動共同才能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的建設是一個長期沉淀的過程,要注重“以文化人”,注重通過文化來育人。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因此,需要高校長期不懈的堅持和努力。最終,發揮校園文化的積極作用,實現用校園文化育人,讓大學生們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出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的專業性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德,吳劍平.校園文化與人才培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2]王邦虎.校園文化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孟麗菊.高校校園文化模式的建構[J].云南師范大學高教研究,1999(2)
[4]宋清華.試論校園文化育人功能的完善[J].教育評論,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