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岱瑩

通過開展德育工作,能夠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道德意識與行為習慣。幼兒學習的生活化、游戲化特點明顯,受環境因素作用較大。同時,品質、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期影響和堅持。因此,需將德育工作貫徹于幼兒園一日活動中,以促使德育工作質量得到提高。
受年齡、性格特點等因素影響,幼兒十分青睞游戲活動。游戲活動濃縮了現實生活,幼兒在參與過程中,能夠對生活中的一些道德要求、行為規范等有效掌握,進而達到提高道德認知水平的目的。
角色游戲:角色游戲對于幼兒交往能力、道德品質的培養,具有較大意義。以“過家家”游戲為例,游戲中涵蓋的角色較多,幼兒結合實際情況,自由選擇扮演的角色,但要承擔角色對應的家庭任務。如媽媽要上班,奶奶要做家務,孩子要給奶奶捶背等。幼兒在實施這些游戲行為時,能深度理解所扮演角色的家庭義務、職責等,責任意識得到增強。
體育游戲:體育游戲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也能夠培養幼兒的良好品質,如勇敢、團結等。同時,任何一項游戲活動都有相應的規則,幼兒只有遵守這些規范,游戲活動方可以得到順利實施。這樣幼兒在參與過程中,即可增強自身的規則意識。
以“小豬游戲”為例,幼兒在推動小豬(皮球)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障礙和危險,幼兒通過動腦思考,勇敢完成挑戰,才能夠順利完成游戲任務。通過實施這樣的游戲,能夠有效培養幼兒的善于思考、勇于堅持的良好品質。
環境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幼兒的學習效果,為優化德育成效,教師需合理創設與利用環境。通過環境的創設與構建,可以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促使幼兒的心理、品格等得到良好發展。
主題墻飾:過去幼兒園在環境布置中,將美化環境作為主要出發點,導致環境的育人功能得不到凸顯。針對這種情況,需在幼兒生活環境創設中科學融入德育教育的內容。例如,開展“我們的祖國”這一主題活動時,在布置環境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幼兒充分參與進來,搜集相關的圖片與資料,共同布置在墻壁上。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信息搜集能力、動手能力,還可以使幼兒在參與過程中感悟到家鄉、祖國的美麗,進而產生濃厚的熱愛之情。
區域環境:在布置區域環境的過程中,教師需將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納入考慮范圍,保證設置的區域、生活環境與幼兒興趣需求相適應,促使幼兒的參與熱情得到調動。幼兒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在環境中開展各類活動。例如,可以在教室中創設圖書角,放置一些幼兒比較喜歡的圖書,如《大公雞與漏嘴巴》等。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這一環境中開展圖書閱讀活動,探究世界的奧秘,獲取相應的啟發。
自然環境:幼兒普遍喜歡動物和植物,教師可嘗試構建自然角,引入花卉、烏龜等動植物。幼兒在觀察、澆水、喂養等過程中,即可養成做事認真、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質。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自愿擔任“自然使者”的職位,主要工作內容是保持自然角的衛生。面對這樣新奇的職位,幼兒的熱情會大大高漲,認真負責地開展崗位工作,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勞動能力和愛護動植物的良好品質。
在教學領域內貫徹、融入品德教育內容,不僅可以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品德,還可以滿足幼兒全面發展的需求。因此,教師需結合各科特點,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充分挖掘出來,合理設計教育活動,引導幼兒在掌握相應學科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首先,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引導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于故事情境中掌握一定的道德標準,將其延續到現實生活中。例如,教師可以播放《小豬上幼兒園》這一故事的視頻,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對故事情節進行描述,然后扮演相應的角色。這樣幼兒可結合小豬的行為,對比與改正自己的不良習慣。
其次,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歌曲中的德育元素,發展幼兒歌唱技能的同時,使其道德品質得到培養。如教師可以利用《世上只有媽媽好》引導幼兒充分認識到母愛的偉大,從而懂得感恩。
綜上所述,幼兒德育工作存在著一定的特殊性,傳統說教式的方法與幼兒的年齡特點不相適應,幼兒容易產生抵觸心理。因此,要將德育工作滲透于日常活動當中,給予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引導幼兒自主構建道德體系,以此保證德育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