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鄭洛新示范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必將成為河南省經濟拉動和創新發展的關鍵區域。鄭汴一體化進程已推進十余年,已形成“五同城一共享”的發展局面,是河南區域協調和城市一體化發展的先導,而將鄭汴洛新四地區統籌研究尤為重要。產業發展是社會經濟的核心支撐,強化鄭汴洛新產業協同發展,對于構建中原經濟區發展高地,打造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特色明顯的產業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鄭汴洛新地區;產業整合;路徑選擇
中圖分類號:F26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21-0012-02
隨著《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發布,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將打造“一中心四區”,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原創新創業中心和開放創新先導區、技術轉移集聚區、轉型升級引領區、創新創業生態區,將成為引領帶動全省創新發展的關鍵區域,成為河南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載體。鄭汴一體化進程已推進十余年,已形成“五同城一共享”的發展局面,是河南區域協調和城市一體化發展的先導,其發展面臨著產業結構重組和空間重構,及時將該地區納入到中原城市群核心區域發展背景下,盡快對鄭汴洛新地區發展進行戰略研究并提出整體規劃思路,是一項迫切的工作。產業優化整合是鄭汴洛新地區的核心支撐,強化鄭汴洛新地區產業協同發展,對于構建中原地區產業發展高地,打造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特色明顯的產業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一、產業整合的相關理論
產業整合即是指產業間通過整頓整理實現重新組合,為了謀求長遠的競爭優勢,按產業發展規律,以企業為整合對象,跨空間、地域、行業和所有制重新配置生產要素銷售整個體系的調整和構筑新的資本組織,從而形成以大企業和企業集團為核心的優勢主導產業和相應產業結構的過程。其實質是以分工為基礎,以協作和聯合為主導,包括內部的組織性和組織化程度的改善,外部的協調性和協調化程度的提高,產業的集中度加強,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產業組織的改造,產業在空間上的協調與空間布局的合理化等等。產業整合包括橫向整合、縱向整合和混合整合。
二、鄭汴洛新地區產業發展現狀
從鄭汴洛新地區整體看,該地區常住人口僅占全省的28%,但是創造出全省40%的GDP;從三次產業劃分來看,第一產業占20%,第二產業占38%,第三產業占45%。該地區匯聚了全省一半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上市企業,行業龍頭企業和科研技術人才,是全省科技、資金、技術、人才等各種資源聚集的區域,整體帶動了河南省的產業發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從該地區內部看,四地區三次產業結構趨于合理,尤其是鄭州和洛陽的二產、三產在經濟發展中占有絕對比重,而且三產對經濟拉動高于二產,說明兩地正處于工業化階段后期。開封因體量問題,雖總量不大,但是呈現出結構合理、三產拉動明顯的態勢。新鄉二產仍是經濟發展的支柱,說明新鄉工業基礎扎實,主導產業發展強勁,新鄉產業帶動明顯的發展勢頭。
三、鄭汴洛新地區產業整合的路徑選擇
(一)培育特色產業帶,連接城市間區域開發
作為先導與示范區的鄭州和開封,依托高新技術產業、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打造鄭汴產業帶,實現鄭汴城市間融合發展。工業基礎較好的鄭州和洛陽,依托重工業、現代制造業、采礦業等打造鄭州洛陽工業走廊,實現鄭州洛陽間的融合發展;打造以新能源制造、原材料工業、現代高新技術制造業、綠色采礦業為主的洛陽新鄉產業帶;以輕紡、綠色能源、食品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鄭州新鄉產業帶;以食品加工、農副產品加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新鄉開封產業帶。各具特色的產業帶相互交叉輻射影響,形成以鄭州為中心、洛陽為副中心,開封新鄉為核心的發展區,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帶,推動城市間關聯產業融合發展,提高中原城市群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
(二)深化各區域分工,建立特色產業體系
鄭州作為中原經濟區的一級核心大都市,應以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發展為主導,抓住“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國家戰略實施的重大機遇,強力推進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構建創新驅動、集群發展、新興產業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一是構建以電子信息、汽車及裝備制造業、新材料、生物及醫藥、鋁及鋁精深加工、現代食品制造、家居和品牌服裝制造等七大工業為主導的現代工業體系;二是打造以交通樞紐、金融商貿、物流會展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體系;三是培育以都市農業為主導的現代農業體系。
作為中原經濟區副級中心城市的洛陽,繼續打造以先進裝備制造業、新材料產業、石油化工產業、電子信息產業、旅游業為主導產業的產業體系,同時大力發展機器人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醫藥、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金融等新興產業體系。
新鄉應重點培育主導產業,緊緊圍繞做優做強裝備制造、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現代家居四大支柱產業,迅速壯大生物與新醫藥、電池與電動車、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化工、造紙、建材、煤電等傳統產業,鼓勵發展新材料、3D打印、機器人等高新技術產業,構建從數量和規模擴張向質量與效益提升的現代產業體系。
開封市作為鄭州大都市區、鄭汴港核心引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探索產業升級的有效路徑和措施,努力打造鄭開雙創走廊,應著重在生物醫藥、空分制造、精細化工等行業促進高校與高新企業的深度對接與融合,以科技創新支撐開封支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增長新動能的特色產業體系。
(三)依托地區大企業進行產業整合
區域大企業是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主導力量,通過兼并、吸收行業內中小企業優化資源配置,弱化同業競爭,推動產業集聚和升級。該地區不能一味發展水平型產業集群,宜結合實際情況,發展以大中型企業為核心,眾多小企業為其配套外包式的垂直型產業集群模式,即依托大企業進行產業整合。截至2018年底,鄭州市A股上市公司達到29家,以宇通客車為代表的行業龍頭企業整合區域內相應汽車零部件加工及相關產業;洛陽市A股上市公司達到10家,軸研科技、一拖股份、中信重工等大型企業在現代制造業的技術研發、資源共享、轉型升級中發揮作用,帶動區域內相應產業整合。新鄉和開封的A股上市公司雖較少,但新鄉的華蘭生物、化纖股份,開封的奇瑞汽車、開元空分、平煤集團、東大化工等精細化工以及生物醫藥企業已經成為國內行業龍頭企業。
大企業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優勢,對產業發展具有帶動和示范作用,也是產業結構升級的有力支撐。大型企業的技術創新和技術成果把產業結構推向更高層次,同時與中小企業的共生關系可以將先進技術和資源通過產業鏈傳遞到中小企業。同時,大型企業在執行政府產業調整和結構優化政策中起主導作用,可以及時傳導和協助政府的產業政策,確保政府產業整合的宏觀調控。
(四)打造分工合理明確的產業鏈體系
產業鏈整合是對產業鏈進行調整和協同的過程。對產業鏈整合的分析可以分別從宏觀、產業和微觀的視角進行。產業鏈整合是產業鏈環節中的某個主導企業通過調整、優化相關企業關系使其協同行動,提高整個產業鏈的運作效能,最終提升企業競爭優勢的過程。鄭汴洛新地區應提高主導優勢產業的集聚效應,在共有的優勢產業方面,各區域應打造特色鮮明的產業鏈條,形成區域品牌優勢。
鄭州是中原城市群核心組成版圖之一,是中部制造業的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重型機械、農機、軌道交通及高端制造業的核心所在。鄭州應積極布局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推動宇通客車、東風日產、海馬汽車等整車企業加快產品升級步伐,努力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的新優勢。該地區企業如宇通客車、上汽、海馬汽車、洛陽一拖、中信重工、洛陽LYC、中原內配、鄭州軌道、森源電氣、國家電網、富士康、天海電器等都可納入高端制造業產業鏈。產業鏈整合,不僅是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還有該地區企業強強聯合,助力產業發展。如中航鋰電與洛陽北方易初摩托車有限公司等低速電動車生產企業合作,打造我國新能源車輛研發生產基地。洛陽中科信息產業研究院與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等多家國有企業進行項目合作,研發智能拖拉機、大數據運營分析等技術,助力傳統產業邁向中高端。
參考文獻:
[1] ?谷建全.加快建設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N].河南日報,2016-06-15.
[2] ?趙建吉.打造鄭洛新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N].河南日報,2016-11-24.
[3] ?陳靜毅,萬大娟.河南鄭洛新三次產業結構協調水平測度與分析[J].當代經濟,2017,(9):55-57.
[4] ?王東東.促進中原城市群融合發展的對策[J].經濟縱橫,2013,(4):55-59.
[5] ?張小剛.鄭汴地區產業整合的路徑及保障措施[J].開封大學學報,2011,(4):66-69.
[6] ?張煒熙,等.基于產業結構升級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9,(1):41-42.
[7] ?賽妮.河南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對策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5,(4):54-56.
[8] ?楊浩,蒲海霞.京津冀地區產業結構變化與城市化協調發展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8,(6):23-29.
[9] ?余東華,張晨.要素市場分割、產業結構趨同與制造業高級化[J].經濟與管理研究,2020,(1):36-47.
[10] ?郭凱明,杭靜.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產業結構轉型的影響因素[J].經濟研究,2017,(3):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