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慧 張平
摘 要:針對湖南省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新常態下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階段特征,從六個層面,即強化人才培養,帶動旅游就業;調整產業結構,發揮市場功能;加大公共服務投入,提升公共服務功能;優化旅游市場,實現全面發展;樹立創新理念,增強市場活力;倡導綠色旅游,轉變發展方式,給出可參考性的對策建議,以期加快陜西省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速度,確保其作為經濟新常態下的新動力,帶動湖南省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新常態;湖南;旅游產業;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F59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21-0160-02
隨著國民經濟下行的壓力,如何保持經濟增長的合理區間,關鍵就在于產業的轉型升級。旅游產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因此,研究如何加速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確保其作為經濟新常態下的新動力和新增長點,實現中國總體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命題。結合新常態下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階段特征,為加快湖南省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速度,確保其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穩定可持續的發展,從以下幾個方面給出了可參考性建議。
一、強化人才培養,帶動旅游就業
從數據的結果分析中可以看出,人力資源在湖南省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的貢獻率不高,表現在旅游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和旅游核心產業從業人數在對應公因子上的載荷和得分為負數,并且比較偏大,拉低了產業總體得分,影響其轉型升級的速度。因此,湖南省更應該發揮教育大省的優勢,面對市場需求,從人才供給著手,培養高素質人才,提高旅游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增加旅游核心產業就業人數,用以適應新常態下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首先,湖南省相關政府部門可每年定期收集各地級市以及其下屬的區、縣地區旅游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即在何種崗位上需具備何種專業技能的需求。其次,需完成與全省開設旅游專業的高校、旅游研究機構及相關培訓機構的溝通反饋,實現用人單位和人才輸送單位的信息對稱。再次,鼓勵省內帶頭旅游大型企業,建立完善、標準、中長期的人才培養計劃,通過建立員工個人檔案,記錄工作日志,完成標準培訓,優化人力資源信息系統,實現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目標。最后,湖南省應逐步完善旅游資格考試、崗位認證制度以及旅游企業招聘信息系統,逐步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引進旅游高端人才,建立全省旅游專家庫,重點培養旅游企業高層經營管理人才、旅游教育科研人才,用以優化全省旅游人才結構,提高旅游企業員工勞動生產率,促進人才和市場的有效匹配,從而增加旅游產業的就業人數,帶動社會充分就業。
二、調整產業結構,發揮市場功能
湖南省第三產業產出占GDP的比重近幾年呈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非公有制經濟所占比重在對應公因子上得分也比較低,說明陜西省經濟市場欠缺活力,影響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首先,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加大第三產業投入,促進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融合,逐漸實現向服務型經濟的轉型。其次,推動旅游企業的股份制、公司制改造,完善其法人治理結構,建立景區股份公司經營體制,處理好景區與地方關系,逐漸還原旅游企業市場獨立主體的地位。最后,完善旅游投融資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對“十三五”重大旅游項目給予融資授信支持,加大對小微旅游企業和鄉村旅游的信貸支持力度,引導中小型企業融資籌資,積極吸引民間資本投資旅游業,加快形成多元化投資格局。
三、加大公共服務投入,提升公共服務功能
數據顯示,湖南省對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財政投入逐年減少,抑制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因此,湖南省在未來的“十三五”期間,應有條有序、有重點有方向地加大公共服務投入,為提升公共服務功能而努力。第一,各地市應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重點支持鄉村旅游村鎮、景點的交通、飲水、房屋、日常垃圾污水處理、信息網絡、安全保障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散客、自駕游市場汽車營地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開展和完善連接景區道路與運輸系統的建設,加快機場、車站、碼頭、地鐵到主要景區的無縫交通連接,克服“最后一公里”的障礙。第二,公共服務投入應重點支持廁所修建與改造、旅游數據中心建設、游客服務中心、集散地和停車場修建、景區交通標識標牌設立和旅游轉型升級項目貸款貼息。第三,強化旅游公共服務信息發布,拓寬信息擴散渠道,政府可通過 PPP 模式嘗試建立旅游公共服務平臺,并開通信息咨詢、旅游投訴、游客接待、門票預訂、風險提示、景區承載量、景區地圖等多種服務功能。第四,湖南省旅游智慧城市和旅游智慧景區應逐步建立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制作電子旅游宣傳廣告,積極推行第三方電子交易服務,比如支付寶、微信、百度錢包支付功能的使用,實現旅游網絡精準營銷,以此推動陜西旅游電子商務發展。
四、優化旅游市場,實現全面發展
數據顯示,湖南省三大旅游市場呈現出“雙增一減”的局面,即國內旅游市場和出境旅游市場持續增長,入境旅游市場相對回縮。在新常態背景下,湖南省應大力開拓入境旅游市場,完善提升國內旅游市場,合理引導出境旅游市場,早日實現三大旅游市場的均衡、協調、全面發展。首先,加強同歐洲、美洲、東南亞國家的旅游深度交流,積極發展入境旅游市場。針對歐洲市場,重在提升和擴展湖南旅游影響力及傳播面,積極開展陜西旅游推介活動,講好湖南故事,傳遞湖南聲音,實施湖南旅游“走出去”戰略;針對東南亞市場,積極開展修學旅游、宗教文化旅游等主題推介活動。其次,擴大國內區域旅游合作。深化與湖北、江西、重慶、廣州等周邊省份、港澳臺等旅游熱點地區的旅游合作;發揮好帶頭作用,聯合西北五省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聯合推出絲綢之路旅游新線路;積極開展與上海、廣州區域的合作,實現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融會貫通。最后,增加長沙至新西蘭、澳大利亞、日本、俄羅斯、韓國等重要客源國的國際航線,積極發展72小時過境免簽旅游線路。
五、樹立創新理念,增強市場活力
經濟新常態下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階段特征,其中有一點表現為創新成為旅游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消費的不斷升級鑄就創新是旅游發展的基本特征,因此湖南省旅游業應通過產品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制度創新、項目創新等創新手段,增強市場活力,實現持續發展。首先,積極實施“互聯網+旅游”行動。深入推進智慧景區、智慧鄉村、智慧旅行社、智慧飯店等創建工作;加快旅游營銷平臺、旅游產品電商平臺、租車預訂平臺、湖南旅游一卡通金融平臺建設;努力實現全省主要游客活動場所、4A 級以上景區和三星級以上飯店免費 Wi-Fi、電子講解、信息推送等功能的全覆蓋。其次,積極開展鄉村旅游創客行動。把大圍山、銅官窯、韶山等旅游村鎮作為發展創客空間的基地,打造創新創業平臺,為大學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開展鄉村旅游創業提供有利條件。最后,大力開發旅游特色產品,注重文化挖掘與傳承。鼓勵專業性人才發揮優勢,在景區周邊、傳統村落、古鎮等區域進行鄉村旅游開發建設,依托民俗文化資源,打造具有創意的鄉村旅游產品;依托現代城市文化資源,積極開展康體養生、特色美食、文藝演出等文化旅游休閑項目。
六、倡導綠色旅游,轉變發展方式
數據顯示,近幾年湖南省旅游產業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旅游經濟發展進程與生態環境保護存在沖突,在經濟與生態功能效益體現方面得分偏低。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的人文要求決定了綠色是旅游發展的基本屬性,因此湖南省旅游業應注重綠色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第一,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倡導綠色旅游消費。全省開展生態文明宣講,加大對旅游參與者的綠色理念教育,讓崇尚節約、尊重自然、文明旅游成為習慣,鼓勵旅游行業參與者節能減排,鼓勵游客低碳出行。第二,實施綠色旅游開發,構建生態產業鏈。積極開展爭創國家綠色旅游示范基地、綠色旅游景區、綠色旅游飯店等活動;在旅游開發、規劃、建設、經營、管理全過程中,注重資源能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積極融入生態文明理念,注重文化傳承創新;對于距離相近、功能相似的景區,可選擇性采取限制措施,以免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
七、結語
對于理論基礎的應用和測度研究方法采用在今后的研究中還需要進一步補充和完善,比如對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評價體系構建的理論借鑒及依據仍需加強和細化,對于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評價測度的方法有待于進一步完善,不僅僅限于因子分析,可以嘗試采用與其他研究方法綜合使用的方式完成更為科學更為可取的測評方法。今后還將選擇以全國、東部沿海個別發達城市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測度評價分析,以此更全面更系統地了解湖南省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水平與全國總體水平、發達城市水平的差異,進而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和空間差異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
[1] ?齊建國.中國經濟“新常態”的語境解析[J].西部論壇,2015,(1):51-59.
[2] ?劉志彪,陳柳.政策標準、路徑與措施:經濟轉型升級的進一步思考[J].南京大學學報,2014,(5):48-56.
[3] ?戴丹.產業轉型升級的影響因素研究——以廣州市為例[D].廣州:廣東省社會科學院,2014.
[4] ?金準.中國旅游業結構性變化與發展戰略展望[J].人民論壇,2014,(A12):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