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福林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對海南自貿港建設作出重要指示,為海南自貿港建設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標志這一重大戰略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海南迎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更大的逆風和回頭浪、全球經濟低迷、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特殊背景下,《總體方案》的印發,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建設自由貿易港,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多年來的夢想與追求,也是各方對海南的關注與期待。
海南有一個特殊的關鍵詞是“全國最大的特區”,也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海南的今天。未來海南的發展,如果沒有更大的開放,沒有更大程度的改革,也難以創造更好的明天。
如果未來海南再用30年的時間,建設一個高度國際化、現代化、美麗的寶島,根本的推動力還是要盡快形成對外開放的新格局。而這些改革開放的新舉措,對于推動海南成為中國開放改革的排頭兵,成為南海、“一帶一路”上的先導力量,都會發揮重要的作用。
1987年,海南的經濟總量盡管也很低,但比深圳還略高一點;可是今天再和深圳比,可能只等于深圳的五分之一左右。應該說深圳的發展比海南的發展要快得多,海南盡管發展也很快,但和深圳比有明顯的差距,而且差距有所擴大。
為什么?可能還是要在開放改革上尋找原因。首先,深圳由于毗鄰香港,在開放力度上比海南更大。第二,深圳在后來的市場化改革上,進展比較快,尤其是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后,給深圳帶來巨大的沖擊力,在上世紀90年代市場化體系形成的速度比較快,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第三,在這個背景下,深圳產生了很多創新力量、創新主體,所以深圳的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成為了以高科技、數字經濟引領全國發展的重要區域,成為中國創新發展最快的地方。
深圳的經驗,很值得海南學習。總體上看,這種差距,不僅是總量的差距,發展的差距,更是在開放改革上的差距。海南建省辦特區,一開始就探索要推向國際市場,探索建立特別關稅區,探索全島的大開放,但由于多種原因,很多探索沒有變成實踐。
第三,更應該關注的是,島嶼經濟體如何發展?海南和深圳不同,深圳和香港有地緣優勢,海南沒有地緣優勢,形成了自身發展的很多劣勢,要靠什么來突破?靠更大程度的開放。海南從開始探索建立特別關稅區,到現在海南努力想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都是探索島嶼經濟體到底怎么發展。島嶼經濟體實際上更依賴于開放,有多大的開放,就有多大的發展。
島嶼經濟體由于自身的經濟結構,和島內外的經濟聯系,自身的市場環境,具體政策往往難以起到政策設計者最初的目標,所以必須在更大開放的模式中,才能形成自己一系列的發展優勢。我們在開放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更大開放采取什么樣的形式?仍然是一個尚未完全破題,仍然是需要按照十九大精神探索的重大課題。
島嶼經濟體,僅靠政策是有問題的。中央支持海南發展,從具體政策上給了很多,但存在三個制約。第一,島嶼經濟體,由于自身的經濟結構、社會結構,決定在政策執行上缺乏更大市場。第二,在政策執行能力上,也存在制約。第三,島嶼經濟體存在惰性,所謂惰性,就是過度的政策依賴。政策越沒落實好,越需要更多特殊政策。
根本上看,還是開放度決定了政策的落實程度。不僅要給政策,同時一定要擴大開放。所以海南在開放模式的選擇上極為重要,現在全球開放模式中,最重要的就是自由貿易港,如果有了這一條,很多具體政策就變活了,就不再圍繞著具體政策打轉,而是從開放上下功夫。
此外,要把政策和體制變革結合起來。比如,海南在搞的多規合一,如果這項改革做深、做廣、做大,會產生很多政策產生不了的效應,所以應該更重視體制變革對于落實政策的重大作用。海南要大政策,而不是小政策,要擺脫政策依賴。尤其是開放的大政策,改革的大政策,比如自由港和多規合一改革,兩個一結合,很多政策就會變活,島嶼經濟體也會變活。
1988年海南建省辦特區,當時的希望是搞特別關稅區,但是由于多種原因沒有實現。海南在上世紀90年代房地產泡沫破裂后,經濟發展一度在全國排名倒數幾位徘徊。當時感覺整個區域開放的可能性小了,但是怎么辦呢?只能產業開放,而產業開放的突破口在旅游。
所以國際旅游島是海南在區域開放沒有取得突破的情況下,試圖從產業開放來取得新突破的一個選擇。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方面,確實有突破,以旅游為重點的服務業發展的重要選擇,對于海南整個發展起了重要推動作用,尤其是服務業發展占比比較高,與國際旅游島是直接相關的。另一方面,在這個背景下,產業開放主要是中央給了很多政策,但政策的決策權不在海南,在中央各部委,加上海南自身產業結構、政策執行力度,決定了國際旅游島肯定有局限性。不是一個更大的開放,只是在過渡階段、特定背景下,產業開放的重大選擇。
國際旅游島走到今天,可以發現,我們需要產業開放,但產業開放一定要放在區域更大程度開放模式選擇的前提下,產業開放才真正到位。如果區域不開放,怎么能開辟更多國際航線?物流業怎么發展?金融產業怎么發展?服務貿易怎么發展?
直到今天有人仍然說,海南發展只能給某些政策,不能給全面開放。總結三十年經驗,恰恰就應該改變這一點:只給某些政策,而不搞更大程度區域開放,海南是沒有出路的。海南未來發展,需要以更大開放來辦最大的特區,以區域開放帶動產業開放,互相融合形成海南發展的后發優勢。
同時,國際旅游島發展是有局限的。一方面,體制上有局限,某些具體政策難以落地。到今天為止,國際旅游島最初提出的很多政策還沒有到位,有的甚至還沒有破題。另一方面,要把著重點放在更大區域開放和產業開放融合上尋求出路,國際旅游島已經不夠了,所以積極創造條件、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就成為關鍵之關鍵。
北有雄安,南有瓊島。這是很多人給予海南的期待。同時,也要反思,如果沒有后續的強力引導和支持,會不會引起海南的政策性依賴。如何讓海南的發展借著國家政策的紅利順應劇變的歷史潮流大步前進,而同時能夠作出調整以避免負面的反饋和不好的連鎖效應,是值得所有人深思的課題。
當然,無論怎樣,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一件大好事,也是海南島的又一個在時代風口上贏下牌局的機會,那么,海南到底能不能抓住機會,把這副牌打好,仍需要時間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