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新媒體時代,傳統紙質媒體遭遇嚴峻挑戰,如何在這樣的背景下革新內容和形式,與新媒體形成良性互動并借助新媒體實現突破是傳統紙質媒體必須面對的課題。《山西日報》一直在探索轉型發展之路,最終通過形式上的突破——建設融媒體中心,以及內容上的堅守——堅持發揮輿論導向作用,提升了行業競爭力和影響力。
【關? 鍵? 詞】《山西日報》;融媒欄目;新媒體;融合;互動
【作者單位】吳甜,西安外事學院人文藝術學院。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2019年度專項科學研究計劃(19JK0720)。
【中圖分類號】G210.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6.021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傳統紙質媒體日漸衰弱的言論不絕于耳,在這樣的背景下,不少紙質媒體逆流而上,堅持走媒介融合發展之路。《山西日報》一直在探索轉型發展之路,最終通過形式上的突破——建設融媒體中心,以及內容上的堅守——堅持發揮輿論導向作用,提升了行業競爭力和影響力。本文以《山西日報》于2020年創辦的融媒欄目“融媒集萃”為例,探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互動,以期為業界提供借鑒。
一、新媒體快速發展背景下紙質媒體的優勢和面臨的挑戰
新媒體主要指以互聯網為基礎,借助新技術實現傳受互動的新型媒體。新媒體的異軍突起推動了傳媒業的發展,帶來了信息傳播的變革,但這并不意味著傳統紙質媒體會消失。雖然在新媒體的沖擊下紙質媒體的功能被大大削弱,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其先天優勢無可取代。
1.紙質媒體的先天優勢和深厚基礎
新媒體在信息傳播中的優勢主要表現為突破了以往的時空限制,從根本上打破了傳統媒體壟斷的新聞傳播格局。但紙質媒體并沒有被取代,喻國明在《媒介革命:互聯網邏輯下傳媒業發展的關鍵與進路》中提到,“報紙不僅僅是一張紙,而是一種特定的傳播價值的生產方式”。當下紙質媒體的核心價值、長期形成的新聞公信力、專業的采編隊伍、強大的內容生產能力、嚴格的審稿流程和印刷出版制度,仍然是紙質媒體所擁有的先天優勢,也是其新聞報道質量和品牌影響力的有力保證。所以,紙質媒體并不是衰落,只是暫時陷入了困境,而有效地發揮自身優勢,彌補短板,與新媒體形成良性互動,則是其未來發展之路。
2.受眾閱讀習慣改變給紙媒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新媒體時代,人們對新聞信息的閱讀習慣發生了改變,其接受信息的自由度越來越大。這是一個信息過剩的時代,信息供過于求,而受眾對精品內容的追求沒有絲毫改變,甚至比起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精益求精,打造更好的內容產品,為受眾提供更好的服務,顯得尤為重要。知識付費的興起就是最好的證明,在知識獲取渠道無限擴張的時代,精品知識才有收費的資本。由此可見,紙質媒體應保持自身在優質新聞創作方面的優勢,同時在傳播風格和傳播形式上做出調整,迎合受眾的閱讀特點,不斷拓展自身的傳播途徑,改進自身的傳播方式。總的來說,無論是紙質媒體的數字化,還是新型媒體平臺的構建,都應在夯實內容的基礎上推進,應充分發揮各種媒體的優勢,形成聚合傳播效應。
3.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必然性
媒體融合是傳統紙質媒體轉型的必由之路,新媒體時代,人們對信息傳播的需求發生了改變,這在年輕人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但年輕人不選擇紙質媒體,只是摒棄其相對落后的表現形式,并不是拋棄其內容,“內容為王”仍是根本,因此對媒體而言最重要的仍是要滿足受眾對精品內容的需求。從這方面來看,紙質媒體的優勢是在增強不是被削弱,其要做的是拓寬自身的信息傳播途徑和搭建新媒體平臺,通過媒體融合來鞏固和拓展受眾群體。目前,如何開拓年輕的受眾群體是紙質媒體的重要課題,筆者認為,紙質媒體可以通過報紙的電子版和新媒體平臺整合新聞內容,吸引年輕受眾。紙質媒體的新聞表達方式雖然比較單一,以文字和圖片為主,但是其在深度報道上具有先天優勢,因此不斷提高深度報道的質量,可以使其吸引更多的忠實受眾。當下,紙質媒體應與新媒體合作,將新媒體快速、高效的優勢,與自身采編隊伍穩定、新聞報道嚴謹連貫等優勢結合,取長補短,探索出一條媒體融合創新發展的道路。
二、《山西日報》的新媒體發展戰略
《山西日報》創刊于1948年,經歷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變遷,在山西始終發揮著輿論引導、黨的喉舌的重要作用。近年來,《山西日報》不斷探索轉型升級的道路,走出了一條既結合自身實際又迎合融媒體發展要求的革新之路。
1.構建以《山西日報》為中心的全媒體矩陣
近年來,山西輿論生態發生巨大轉變。《山西日報》作為山西省紙質媒體的領頭羊,在時代背景下探索轉型發展的道路。
首先,不斷尋求技術突破,逐步形成全媒體發展格局。2015 年,山西省委審議討論了《山西省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山西日報》集團構建了以《山西日報》為中心,覆蓋《山西日報》數字版、《山西日報》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山西日報》APP等多個平臺的全媒體矩陣,截至2019年12月,《山西日報》的全媒體受眾突破1000萬人。在構建全媒體矩陣的過程中,《山西日報》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探索如何將VR技術等新技術運用到新聞內容生產中。
其次,注重內容的真正融合。2019年,《山西日報》建立了融媒體中心,推動旗下眾多媒體平臺在內容、理念、平臺、機制等方面實現真正融合。需要注意的是,《山西日報》的媒體融合,不是利用微信、微博、APP等平臺對新聞內容進行簡單傳播,而是在這些平臺上實現策劃、采編和發行的全融合。同時,《山西日報》還借助大數據技術傳播新聞產品,精準快速地開展媒體報道,成為各省級報紙媒體轉型發展的標桿。
2.《山西日報》與《山西日報》新媒體在內容上打配合戰
《山西日報》是山西省委機關報,其媒介屬性不會改變,因此其嚴謹專業的宣傳風格不會改變,其強大的輿論導向功能也不會被削弱。當下,雖然新媒體對傳統紙質媒體造成了巨大沖擊,但是《山西日報》在改革道路上始終堅持“內容為王”的原則,在不斷進行形式創新的同時,堅持輸出精品內容。在這種理念的支持下,《山西日報》堅持以往嚴謹的采編方式,深入一線基層采編新聞素材;《山西日報》新媒體摒棄“等、靠、要”的思維,不是簡單地做紙質媒體的搬運工,而是發揮新媒體優勢,積極參與新聞生產。正是這種紙質媒體與新媒體的配合戰,使得《山西日報》始終有效發揮黨媒的輿論引導作用,以大事件、大活動為突破口開展新聞報道,在鞏固內容優勢的同時,融合新媒體技術優勢,實現了轉型發展背景下的華麗轉身。
三、《山西日報》“融媒集萃”欄目新舊媒體互動的實踐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山西日報》在要聞版開辟了新欄目——“融媒集萃”,“融媒集萃”一開始的內容主要是宣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識,解答人們關于疫情防控的各種疑問,但之后這個欄目不斷擴大內容范圍,形成了專題報道。可以說,起源于疫情期間,但不止步于防疫報道的“融媒集萃”,在形式和內容上真正實現了“云”與“端”的良性互動,為紙質媒體與新媒體的反方向互動提供了范例。
1.凸顯新媒體的語言表達
新媒體與傳統紙質媒體在語言表達上有很大區別。新媒體受眾要求媒體通過精練的語言迅速、直觀地傳達新聞信息。因此,“融媒集萃”欄目借鑒了新媒體簡短、高效、聚合的語言表達方式。欄目在內容呈現上以主題呈現為主,每期設計一個小主題,比如“口罩佩戴指南”“蚊子會不會傳播新冠肺炎”“山西常態化疫情防控主要任務”“如何開展幼兒園防疫工作?防控指南請收好”等,以主題的形式保證了欄目的聚合性。在內容表達上,欄目利用新聞學中的倒金字塔結構來體現層次感——標題之下,第一層是導語,是重要內容的摘錄;第二層是主體,一般包括“六何”,即何人、何地、何時、何事、為何、如何;第三層是結尾,包括次要資料及消息。
2.實現紙質媒體與新媒體的良性互動
“融媒集萃”欄目除了在內容上迎合新媒體受眾,還實現了渠道突破。“融媒集萃”將新媒體元素運用到紙質媒體中,在欄目中增設二維碼,讀者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山西日報》數字版;在數字版中,讀者可以閱讀“融媒集萃”甚至《山西日報》的所有內容,還可以進行頁面保存。總體來看,二維碼的加入拓展了報紙的內容,實現了新聞內容的延伸,使紙質媒體變成一個新型的移動媒體,最大限度地解決了紙質媒體缺乏互動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在互動過程中,紙質媒體可借力新媒體增強自身的權威性以及受眾的信任感。
3.采用新媒體的信息傳播模式
新媒體時代,受眾不僅產生了快速、簡單獲取信息的需求,還養成了從“讀文”到“讀圖”的閱讀習慣。“融媒集萃”欄目是新媒體時代的產物,其沒有采取傳統紙質媒體以文字為主的信息表現方式,而是將圖、文、數據結合起來,欄目內容以圖為主,以文為輔,以數據為支撐。比如2020年7月8日“融媒集萃”推出的“高考太焦慮?一組海報助你調整心態”,標題是一個疑問和答疑的形式,緊接著摘要對新聞的內容進行了概括,正文則是采用連續圖片呈現形式,緊扣標題提出了緩解焦慮的 “自我質辯法”“降級法”“十指按壓法”“中斷法”等六種方法。雖然相比其他紙質媒體的數據新聞,“融媒集萃”的數據新聞運用方式還不夠成熟,無論版面、內容還是形式都沒有將數據新聞的特點發揮到極致,但這對《山西日報》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紙質媒體作為一種生產內容的媒體,將不斷革新,而紙質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是必然趨勢。《山西日報》通過 “融媒集萃”欄目讓我們看到了將云端內容“請下來”的可能。紙質媒體改革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內容優勢,在多樣化的媒體平臺上落地生根,拓展產品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以往我們更多看到的是紙質媒體向新媒體靠攏,將紙質媒體的內容轉化成新媒體內容進行傳播,但《山西日報》的“融媒集萃”讓我們意識到,以傳統紙質媒體的欄目為切入口,探索紙質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互動,讓新媒體向紙質媒體靠攏亦有可能。
|參考文獻|
[1]喻國明. 媒介革命:互聯網邏輯下傳媒業發展的關鍵與進路[M]. 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5.
[2]朱建華. 傳播力+的風口:融媒時代的黨報轉型[M]. 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7.
[3]肖小旗. 紙媒的一種新型報道方式:數據新聞[D]. 合肥: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4]冀亮亮. 數據新聞:媒介融合背景下紙媒體的突圍路徑[D]. 鄭州: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5]肖璇. 論地方新聞類APP的困境與未來發展——以《山西日報》APP為例[J]. 新聞傳播,2019(14):240-241.
[6]徐莉 . 全省媒體“一朵云”——山西媒體深度融合模式探索[J]. 出版廣角,2020(5):65-67.
[7]羅小品.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語言的特點[J]. 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6):102-105.
[8]宋瑤. 傳媒生態視角下的《山西日報》“兩微一端”格局[J]. 東南傳播,2017(1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