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修竹
【摘? ? 要】疫情期間,由于紙質報紙停刊,國內多家都市報都將新聞產品的發布平臺轉向了新媒體。本文從都市報新媒體疫情期間的傳播呈現出發,詳細闡述了都市報新媒體戰“疫”中服務功能呈現的方式,并提出在傳媒轉型、社會傳播格局變化的背景下,都市報新媒體應當呈現出更加多元化、優質化的服務功能,才能夠滿足社會、受眾的期待。
【關鍵詞】都市報;疫情報道;服務功能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內大部分都市報紙質報紙停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諸多都市報新媒體以多角度對疫情進行了全方位的報道與呈現。在戰“疫”中,都市報紛紛加強新媒體新聞報道,體現出了更加豐富的媒介功能。本文從現實出發,對于都市報新媒體的信息服務功能、信息解讀功能、心理撫慰功能、陪伴安撫功能呈現進行闡述。
一、都市報新媒體疫情期間的傳播呈現
以安徽合肥市為例,疫情期間,合肥市五家都市報從春節開始持續休刊,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新安晚報》率先于2月24日恢復出報。在休刊的這一段時間當中,各家都市報使出渾身解數,以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綜合資訊類APP為“戰場”,也展開了一番角逐。
2020年1月21日,安徽省新冠肺炎疑似病例1例;22日,安徽省疑似病例2例;23日,安徽省通報確診病例8例,安徽省2000多名醫務工作者放棄假期,堅守一線,安徽公布定點收治醫療機構名單……信息如雪片一樣飛來。《新安晚報》紙質報紙正值春節休刊期間,新安晚報社緊急啟動融媒體新聞采編、發布流程,建立融報紙、網站(安徽網)、移動端(大皖客戶端)以及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眾號為一體的“中央廚房”,新媒體全員上崗,報紙采編全力支援,打破了過去采編獨立運作的障礙。從1月24日到2月23日,新安晚報新媒體平臺“抗疫情”專欄累計發布報道8000多條,安徽網瀏覽量超過4590萬;微博、微信持續滾動發布,微博發布量上千條,數十條微信推送閱讀量達到“10萬+”。
二、都市報新媒體戰“疫”過程中的功能呈現
在新冠疫情期間,都市報新媒體功能得到了多元化呈現,總結起來,“服務好受眾”是功能呈現的核心之所在。而這一“服務”又細化為多種不同方式的多元化服務,主要體現為信息服務功能、信息解讀功能、心理撫慰功能、陪伴安撫功能。
(一)信息服務功能:第一時間,傳遞最新信息
都市報新媒體,相對于黨報類新媒體來說采編機制更為靈活、信息來源渠道也更為廣泛,因為在疫情期間能夠有效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傳播速度和及時性好,因此,在新聞產品的生產上也呈現出較好的受眾吸引力。鑒于此,都市報新媒體戰“疫”過程中傳遞信息的優勢顯著,傳播效果也較好。
以新安晚報官方微信公眾號為例。疫情期間,新安晚報微信公眾號通過及時、快速地發布消息,滿足了其數十萬微信粉絲對于疫情信息的迫切需求。1月25日大年初一,新安晚報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剛剛發布:安徽新增確診病例24例!共計確診39例!銅陵馬鞍山蕪湖出現首例!》閱讀量當日突破15萬;發布的《經停阜陽、渦陽、淮北、蕭縣!急尋1月22日K1068次4號車廂乘客!》閱讀量突破12萬;發布的《合肥市一級響應!最新通告:取消全市一切群體性集會活動!這6條你必須要看!》24小時內閱讀量破55萬。1月27日大年初三發布的《剛剛發布:今天12時起!安徽在跨省界各通道全面設卡,實行臨時交通管制!》閱讀量突破12萬;發布的《合肥市衛健委網站剛剛公布:合肥市13例確診病例情況如下!》閱讀量突破14萬。如此密集的微信發布,取得了可圈可點的傳播效果,可以看出,疫情期間安徽人民群眾對于疫情權威信息的需求是極為迫切的,而都市報的新媒體平臺使得傳播連“點”成線,形成了一個24小時發布的信息發布陣地。
(二)信息解讀功能:專業采編,進行新聞解讀
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對普通民眾來說是一個陌生的詞匯,對于醫務工作者乃至專家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都市報新媒體不僅僅要告知受眾“新冠肺炎是什么”,更要以專業的采編能力,逐步對于疫情新聞進行解讀,在充分滿足受眾求知欲的同時,也能夠盡快破除謠言,有效指導受眾應對疫情、恢復正常生活。
被“隔離”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樣的?對于很多受眾來說,這恐怕是疫情期間最為關注的內容之一,然而在疫情開始階段,卻很少有媒體對此進行本地化的深度采訪與解讀。2020年1月26日,安徽網推出稿件《合肥小伙昨日走出“隔離區”!他說:最想說聲謝謝!》,記者對這位被隔離的小伙子進行了采訪,詳細了解了其被“隔離”的整個過程。報道中安醫大四附院急診科主任說:“我們在發熱門診隔離病房對患者進行了積極的治療,同時按照國家防疫標準進行了2019-nCov檢測,間隔24小時進行第二次檢測,兩次結果均為陰性,隨后解除隔離。”這一重要信息打破了信息傳播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使得閱讀這篇稿件的受眾對于“隔離”有了一定的深入了解,破除了猜忌和疑慮,也使得受眾能夠以平常心對待“隔離”。除此之外,新安晚報新媒體通過網站、微博、微信等多個渠道刊登解讀性文章,如《安徽部分確診病例自述無武漢接觸史,為何會發病?院士這里有答案!》《速看!這6個縣區被劃為高風險區域,安徽實行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等,都注重解答受眾的疑問,達到了解疑釋惑的效果。
(三)心理撫慰功能:及時互動,撫慰受眾情緒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國家信息中心、南京大學網絡傳播研究院組成聯合調研組,對有關疫情的公眾感知和信息傳播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約九成公眾每天甚至每時每刻都在關注疫情信息,超五成公眾因疫情感到‘稍有緊張。”針對這一現象,新安晚報新媒體通過各個傳播渠道展開實時互動,安撫了網友的情緒。針對新安晚報新媒體的各個互動平臺上的網友留言,“晚報君”一方面以最新的信息消息來進行回復,消除網友對于新聞的一些“誤解”,幫助網友正確理解新聞內容;另一方面,則是通過直接回復一些安慰的話語來向網友持續輸出“正能量”——“要相信政府,我們一定可以的”“政府很多方面想得做得都很到位”“基層一線人員很辛苦,嚴防死守,大家應當有信心”……通過諸如此類的話語,“晚報君”不停地將好消息傳遞給網友們,化解網友們的負面情緒,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四)陪伴安撫功能:有效陪伴,詮釋眾志成城
疫情期間,人與人的正常社會交往被打破,很多人在家隔離感到孤獨。在這種情況下,都市報以新媒體的形式不斷進行信息傳播,在社交媒體中形成對于社會大眾、廣大網友的“陪伴”,這其實也是一種“眾志成城”的體現。
以央視“慢直播”為例,在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建設的過程中,央視通過“慢直播”讓全國人民都能夠實時關注武漢前方動態,了解醫院建設詳情,很多網友為挖掘機等工程機械起名字,在直播活動平臺聊天,形成了彼此之間的有效“陪伴”。在都市報的新媒體領域,網友可以通過微博、微信、客戶端的留言功能進行實時互動,也可以通過圍繞新媒體平臺設立的群組實現互相之間的陪伴。通過這種積極的、有組織的互動,很多網友在新媒體平臺上找到了朋友,找到了自己在疫情期間的“歸屬感”,和省內外的朋友一起聊新聞、談感受,網絡新媒體也建立起一個“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網絡陣地,支撐著戰“疫”活動的展開。同時,都市報新媒體部門通過不斷地輪崗工作,也實現了與網友、受眾的“全時化”互動,無論是展開網絡討論,還是維護留言信息,都是新媒體陪伴網友的一種方式。
結語
與傳統紙質出版不同,都市報在走上新媒體傳播的道路之后,呈現出的服務功能更加豐富,更加貼合受眾的信息需求、求知需求、互動需求、心理需求。而都市報也需要通過培養能力多元化、反應及時化、語言網絡化、服務貼心化的新媒體編輯,來生產相應的新媒體作品以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趙洪松,蘇爭.倒逼轉型 化危為機——楚天都市報戰“疫”融合傳播的行與思[J].新聞前哨,2020(06).
[2]王虹,張穎.在融媒體上釋放品牌效應——以《楚天都市報》疫情期間非紙化傳播為例[J].新聞前哨,2020(06).
(作者單位:新安晚報社)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