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賀
摘?要:魚菜共生技術指的是以能源循環利用理念為指導,以魚水澆菜、菜改善魚生長環境為方向,通過融合水產養殖和水耕栽培技術構建和諧魚菜共生系統的一種技術。在城市家庭中應用該技術,可減少家庭蔬菜、漁產購買支出,構建綠色、節能的家庭生活環境。文章對魚菜共生技術進行了簡單介紹,主要討論了該技術在城市家庭中的應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魚菜共生技術?城市家庭?應用
中圖分類號:TQ619.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8-0-01
出于對能源循環利用、農業多元化發展的思考,國內外研發出了魚菜共生技術。但從研究資料來看,研究方向更多傾向于溫室內設施生產,關于家用魚菜共生系統的研究很好,具體性、實踐性不足,也缺少可用數據。筆者希望通過本研究完善相應的理論基礎,同時直觀呈現城市家庭中基于魚菜共生的養殖模式,讓家庭吃上放心魚菜,同時體驗到家庭休閑養魚種菜的樂趣。
一、魚菜共生技術簡述及其應用前景分析
所謂魚菜共生技術,實際上是一種復合式的耕作技術。它以能源循環利用為指導,以養魚水澆菜、菜改善魚生長環境為方向,將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兩個迥然相異的技術融合在一起,以巧妙的生態設計構建出和諧的魚菜共生系統,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目的。
魚菜共生技術原理簡單、操作性強,不僅能應用于大規模的農業生產中,也能應用于家庭小規模生產中,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前景。就家庭小規模生產而言,城市家庭一般情況下僅需2到3方水加上20到30平方米的蔬菜栽培面積,就能夠基本滿足一個家庭的蔬菜、漁產需要。
二、魚菜共生技術在城市家庭中的應用
1.設計分析
將魚菜共生技術應用于城市家庭中,主要是設計、構建適合家庭的魚菜共生系統。家庭中能夠安裝該系統且面積較大的場所為陽臺,根據房屋建筑布局,陽臺采光較好,受光線照射時間長,所以系統材料應當具有較強的耐光性,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強。水會對材料產生侵蝕作用,進而影響材料性能,因此材料還需要具備耐用性。按照魚菜共生系統運作原理,魚水中的化學物質經微生物分解被植物作為營養所吸收,水質得到改善,魚就有了良好的生長環境。所以,系統裝置應當有漁產、蔬菜養殖的雙重功能,其制作成本不能太高,要讓家庭能承擔得起。另外,這一系統是家庭的一部分,從外觀上看不能太突兀。在設計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美觀與家庭環境的適應情況。
2.材料選擇
魚菜共生技術的應用效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考慮到城市家庭難以滿足水耕栽培的條件要求,選擇操作簡單且適用于家庭的基質栽培模式。該模式下,魚的養殖廢液循環至蔬菜栽培容器,經基質過濾后又返回養殖水體,只需要將管子與栽培容器連接就可形成循環。栽培容器要抗日曬、抗水泡,面積根據家庭陽臺空間來定,建議選擇底部平整的容器,這樣便于安裝虹吸裝置。虹吸裝置的作用在于,實現潮汐式漲水、排水,一方面,讓蔬菜充分吸收魚水養分;另一方面,將過濾后的凈水排到浴池中。漁產養殖容器大小同樣根據家庭陽臺的空間來確定,一般建議選擇40到50厘米深,這就足以支持家庭漁產養殖。供水管道主要選擇耐用的PVC管,以便減少后期維護的麻煩。栽培基質在魚菜共生系統中起土壤的作用,出于透氣性以及過濾效果的考慮,優選豌豆大小、經高溫燒制的陶粒,也可選擇珊瑚石、紅磚碎等,避免普通無土栽培所應用的珍珠巖、廢菌糠基質等容易破壞系統生態平衡的材料。為保證水的正常供給,選擇水泵。出于對家庭降噪的考慮,優選沉水水泵。
3.子系統設計與制作
基質栽培模式下的魚菜共生系統由四個子系統嵌套構成,分別為各類瓜果蔬菜種植、漁產養殖、微生物生化以及承重子系統。各類瓜果蔬菜種植子系統的設計要求在于,過濾漁產養殖廢水,并將過濾硝化后的凈水排放于漁產養殖容器中,達到凈水的作用。漁產養殖子系統的設計要求在于,將養殖廢水輸送到栽培基質中,為蔬菜生長提供營養劑。根據水的過濾與排放需要,在所選栽培容器兩側靠近邊緣位置開兩個孔,孔徑的大小根據PVC管的直徑來確定。其中一個孔安裝送水管,和漁產共生子系統中的沉水水泵相連,主要將漁產養殖廢水輸送到蔬菜栽培系統中,另一個孔安裝排水管道,與各類瓜果蔬菜種植系統中的虹吸裝置相連,將經栽培基質過濾硝化后形成的凈水排放于漁產養殖系統中,從而構成水循環。陶粒等栽培基質在正式填入各類瓜果蔬菜種植子系統前,需要應用高錳酸鉀或者石灰水浸泡,以達到消毒的目的,避免細菌從根部侵蝕蔬菜。微生物生化子系統與各類瓜果種植子系統、漁產養殖子系統嵌套在一起,主要起將漁產生的代謝物分解為有機肥料為瓜果蔬菜提供營養的作用。一般而言,各類瓜果蔬菜種植子系統安裝在漁產養殖子系統的上方,為保持系統運行穩定性,設置承重子系統,以實現對蔬菜子系統的托舉。承重柱由四塊一定面積、厚度的亞克力板材制作而成,通過氯仿進行黏結。根據美觀要求,柱中填充帶有色彩的砂石。
4.應用前預操作
為強化整個魚菜共生系統的應用效果,正式應用前進行散毒、試種、試養等預操作。由于承重柱應用氯仿作為黏結劑,根據文獻資料記載,用完氯仿之后需要一天時間散毒,所以系統安裝完成后不能直接進行蔬菜種植與漁產養殖。試種的過程中,先種植綠色植物一周時間,以吸收殘留毒性,再進行蔬菜的試驗種植,這與漁產試養同步進行。試種、試養中,主要檢測整個系統運作的穩定性,看虹吸裝置、沉水水泵是否正常工作,并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試。一段時間后,進行正式的養殖與種植。
5.應用效果分析
有筆者在魚菜共生技術的研究過程中,應用家用陽臺型魚菜共生系統進行水芹的栽培以及羅非魚的養殖,前者采用實生苗種植方法,后者采用“補水不換水”的養殖方法。結果表示,水芹、羅非魚生長態勢良好,水質凈化效果明顯,未產生較大的污染。因此,魚菜共生系統在城市家庭中具有較強的應用性。
結語
魚菜共生技術遵循能源循環再利用理念,它給城市家庭生活帶來的便利不可忽視,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對于城市家庭而言,應用該技術構建家用陽臺型魚菜共生系統的過程中,應當進行有效的設計分析,根據實際需要來合理選擇系統制作材料,科學設計與制作不同的子系統,并做好應用前的預操作。筆者認為,我們應當緊抓魚菜共生技術優勢,進一步發掘其在城市家庭中的應用潛力,為城市家庭生活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丁小濤,張兆輝,姜玉萍,等.魚菜共生技術在城市家庭中的應用前景[J].上海農業學報,2015(6):15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