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廣
摘要: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大國,各地區民族文化藝術豐富多彩,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人們對各種不同文化藝術進行了傳承與融合,形成了每一時期的典型文化藝術代表。《江河水》這一在我國東北地區廣為流傳的=胡曲作品,在經過王安石與莊廣文等音樂人的改編創作后便形成了一種全新的音樂表現形式,也就是雙管獨奏曲,并且在后續的藝術表演中獲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雙管在一段時間內在我國遼寧及山東地區廣泛流行,屬于一種加了哨子的管樂器,隨后發展至二十世紀中后期,《江河水》這一二胡曲又經藝術家黃海懷先生改變為二胡獨奏曲,以此將其中憂傷、悲壯的鮮明特色彰顯的淋漓盡致。
關鍵詞:二胡曲《江河水》;演奏技巧;情感;探討
《江河水》這部二胡曲作品為我國民間樂曲的典型代表,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各地人民群眾與演奏家的青睞,如今,該部二胡曲作品已經不再只是我國二胡愛好者音樂生活當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逐步發展為不同地區各種專業音樂機構所珍藏和保留的音樂曲目作品。該部作品經歷了我國長期的社會發展后始終保持著作品的代表性地位,可見,該作品是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們一起學習和研究的。
一、二胡曲《江河水》作品背景簡要介紹
在1962年的“羊城花會”上,由朱廣安等人改編并由雙管演奏家谷新善演奏的《江河水》這一作品被我國著名音樂藝術家黃海懷先生發掘,次年,黃淮海先生在“上海之春”音樂演奏大賽中對其進行了表演,廣大受眾紛紛被作品中所流露的無線悲哀、凄涼與憤怒的情感所感染,反響頗大。后經二胡演奏家閡惠芬的演奏,使其成為流行于世界的名作。該曲目所刻畫的內容大致為:一對無比恩愛的夫妻生活在一個戰亂、動蕩的年代,丈夫被當時的官府抓壯丁去服役并客死異鄉,妻子來到江邊追思夫妻二人過去生活的種種恩愛過往,不禁嚎啕痛哭,而《江河水》這一二胡曲作品就將其中所蘊含的這份悲涼和憤怒等情緒展現得淋漓盡致。
二、二胡曲《江河水》的演奏技巧分析
(一)左手的演奏技巧
1、壓揉與不揉
較往常的器樂音樂作品有所不同是,二胡作品的演奏是具有樂器自身獨特的音樂旋律走向的,其左手揉弦的處理也不盡相同,《江河水》這一作品揉弦方面則多會用到壓揉技巧,同時夾雜著一些滾揉技巧,這種演奏技巧的搭配方式下能夠產生更具表現力的演奏效果,同時還可以在作品各部分音色上產生更加鮮明的對比,從而使受眾感受到一種觸動人心的感覺,將作品內所蘊含的“悲、怨、憤”生動地演繹出來[1]。演奏作品的第一個音“3”時,要將此裝飾音演奏的堅實有力,放空弦,使滑音聽起來干凈,音色深沉而厚重,并要保持空洞的色調——不揉弦。在這種表現手法下,演奏中就會形成一種特別沉重且陰郁的氣氛;作品中第二音“6”的演奏技法則并不相同,表演者進行演奏時需選擇節奏相對緊湊的小壓揉技法,使此音的振幅加強,節奏感鮮明的提升;直至第三個高音“2”出現時,演奏者左手即可改用壓揉,時琴弦的振幅與力量不斷減弱,在之前憤怒的情感中又夾雜了些許無奈,通過演奏就像聽到了妻子的哭聲一樣而浮現出丈夫經歷悲慘的畫面。從該部分首個音符起,演奏者需通過快速的強拉弓進行短暫停頓,并以左手揉弦的方式進行首個音符的演奏,這樣能夠使二胡曲的演奏效果逐步深入,昕起來聲音猶如人在抽泣,使聽眾內心不自覺地隨著作品產生一種悲涼的情愫,再加上表達主人公傾訴的作品旋律優美舒緩,使作品演奏效果更加生動。演奏者左手音揉交錯與其右手“推拉弓序”技法相互配合。可以使音樂更具節奏感,同時又不失作品本身悲傷的情感基調。
2、滑音
二胡曲演奏技法種類豐富,其中滑音就是比較常見的技法之一,而滑音的種類具體分為上、下、慢、快,以及帶有音頭的滑音、沒有音頭的滑音等.無論是演奏任何二胡曲作品,都需要對滑音進行熟練掌握,借此將作品內容情感與演奏者本人的感受直觀地展現出來。作品開始時一聲強有力的滑音,快而帶有字頭,正如一石頭落地,表現出明顯的戲劇性與夸張性,以此突出作品所蘊含的悲痛情感。高音“6”經過四次四度上升后在作品引子那里形成最高曲調點,配合相應的墊指壓揉滑音及上滑下滑音,賦予作品強大的情感爆發力,通過這種沖擊而進一步增強作品的戲劇畫面感。
3、裝飾音
“232”拉出弓后立即停止,對內容中妻子哭訴的創傷效果進行模擬,這一演奏風格可使作品的音樂形象更具生動性。隨即在“5”和“3”部分對形象裝飾音加以模仿。作品最后的部分依次和“6”相連,并將裝飾音加入第二段“6”的處理上,毫無拖曳感,就像是對人聲的模擬,從而體現出整部作品的藝術美感。
(二)右手的演奏技巧
1、推拉弓序
在作品演奏過程中,拉弓的秩序也就是弓序,包括拉弓和推弓。演奏的作品不同,其弓序設計也就應結合作品情感及內容等因素進行合理設計。
第一音“1”拉弓開始,伴隨作品演奏至后期揉弦,緊隨其后的是“音揉交錯”的技法,用右手“推拉弓序”力度的巧妙運用,這樣就能夠表現出一種啜泣、壓抑的效果,猶如妻子在江邊哭訴衷腸一般。
2、頓弓
在作品演奏過程中,頓弓是一種常用技巧,其中頓的意思就是停頓。一般情況下,右手手指交替收緊弓毛,就會形成相對有力且比較短的聲音。音調的處理在不同音樂作品情境中也不盡相同,頓音受到演奏者左手技法變化的影響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3、顫弓
再現段落的第二個低音“3”以一組十音跳躍開始,將音樂推向高潮,接著是四拍的高音“6”和一對裝飾性標記——抖弓,在二者的配合下產生的聲音像是一個長哨子,聽起來更像是一種情感的宣泄,增強演奏的爆發力效果,使受眾深切地感受到作品所蘊含的悲痛感。
三、二胡曲《江河水》的情感處理分析
(一)作品理解與處理
在作品引子部分:天空是黑暗的,烏云滾滾,纖工低頭拉著纖,呻吟著,奮力前行……該部分前端聲音較弱,隨即加強,直至引子末尾部分恢復平靜。二胡曲《江河水》這一作品中,第一部分的音樂旋律實際上選自于曲牌《江河水》,主要是刻畫其中女主人公凄慘、悲涼的人物形象。在作品第三部分的末尾處,演奏者需利用壓揉技法搭配壓揉運弓的方式進行演奏,并且要保持強力度,以此產生一個比較有力的顫音,在整部作品中一聲尖叫,使受眾昕后為止震顫。
(二)作品的第二段
作品當中第二部分(B)調性為徵調,在二胡上用C調。樂曲在歡快的弱起地位的陳述,形成弱部分的音調,過渡為平靜的情緒后,是作品中可憐的妻子在回憶過去點滴的情形。從作品結構方面來分析,可將第二通道劃分成四部分,前兩部分為首位部分的平行樂句,在樂句表現形式當面,采用前后相呼應的手段體現故事情節的問與答,加上二胡曲音樂的表現效果對故事中風停云止的情形加以刻畫,而悲傷、憤怒的妻子木訥地盯著前方,似乎在回憶著過去。該部分也是整部作品中演奏力度最小的,這樣產生的演奏效果能夠在情感上給人一種深情而平靜的感覺。強烈的運弓和隨之而來的顫弓下音樂節奏需要加速,其表現效果就如江河水的憤怒咆哮,在滾滾波濤之下深藏一種無法抑制的情感,而整部作品的悲憤之情也在此刻達到高潮。實際上該部分屬于作品第一段變化的再現,而在這種憤怒情緒的表現效果上則是遠超第一段。
(三)作品的第三段
該二胡曲中引出高潮部分的是第三段,其中的長音G在演奏中要慢慢加強,并對首段音樂加以替代,只是在力度方面做了相應調整,在力度加強的同時速度也更快一些,這就使得該部分整體昕起來有一種明顯的緊繃感,從而使該部分所蘊含的憤怒與悲傷情感更加明確。
結語
綜上所述,《江河水》這部二胡曲作品在我國文化歷史長河的漫長發展過程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想要成功的將該部作品演奏出來就一定要掌握身后的表演功底,對作品演奏技巧進行細致分析,充分理解和掌握作品主人公的情感變化情況以及曲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因素,在演奏過程中將自身融入其中,將作品內容及情感全部直觀地展現給廣大受眾。另一方面,想要對該部作品進行成功的演奏,還要積極相應時代發展需求,在對傳統技法進行傳承的同時也要重視演奏技法的創新發展,促進自身的逐步完善與成長,使自身表演帶給廣大受眾獨特的視聽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妮,二胡曲江河水的演奏技巧探究[J].黃河之聲,2018,(22):53.
[2]張惠芬,淺析二胡曲江河水[J]北方音樂,2016,(17):40.
[3]肖志丹,淺析二胡曲江河水的演奏技法[J]北方音樂,2016,(05):6465.
[4]劉敏,二胡曲江河水的藝術處理[J]戲劇之家,2015,(21):74-75.
[5]莊澤煒.二胡曲江河水與一枝花音樂特點之異同[J].音樂時空,2012,(0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