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苗綠

浙江省麗水市橫崗村 圖|圖蟲創意
2020 年是我國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危機使外部環境更加復雜,也令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巨大挑戰,但是中國實現全面小康、消除絕對貧困目標的決心沒有改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在人,在人的觀念、能力、干勁。貧困地區最缺的是人才,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海歸群體作為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扶貧事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著巨大作用。
近年來,海歸群體積極響應中央脫貧攻堅號召,投身于“三區三州”扶貧事業,探索開拓符合海歸特點及與地方實際相契合的扶貧模式。他們通過深入一線進行調研,在多個行業領域著手,逐漸實現從“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過渡,主要以產業扶貧、技術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金融扶貧等五種模式助推脫貧攻堅。
產業扶貧。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是脫貧工作的重要出發點和著力點,也是海歸扶貧工作開展的主要手段。產業扶貧主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目標,精準發力,緊緊圍繞特色優勢產業,探索互聯網+農業、鄉村旅游、農產品產銷等產業扶貧路徑,建立長效的扶貧“造血”機制,激發貧困地區的內生動力。同時,通過幫助幫扶縣、鄉鎮發展短平快的產業項目,在三至五年內,讓當地人在因地制宜的外力幫助下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脫貧致富。
技術扶貧。技術扶貧主要通過充分利用海歸智力優勢,向貧困地區引進適用于當地的新技術,引導貧困地區合理開發資源,因地制宜發展新技術新產業,進一步推動上下游新產業新業態全鏈條發展,提供經濟增長新動能,促進貧困地區群眾加快脫貧步伐。此外,通過企業聯合培訓、企業合作等方式,加強技術溝通,幫助貧困地區的企業提升產業附加值,提升生產效率。
教育扶貧。海歸教育扶貧主要通過以下兩個途徑進行:一是加大教育資源支持力度。一方面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提供硬件幫助,如建設多媒體教室,捐助學具、圖書、教學設備等;另一方面探索籌措社會資金建立教育公益基金,設立“勵志獎學金”“助夢獎學金”等,支持更多貧困地區學生完整接受義務教育,多種途徑支持貧困地區學生接受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培養多元化農村人才,遏制貧困代際傳遞。二是提供優質師資力量支持。聚焦貧困地區師資力量薄弱問題,整合留學人員教育資源,通過線上線下兩個途徑組織從事教育工作的留學人員深入貧困地區支教幫扶,協助開發遠程教育和智慧教育平臺等方式,助力貧困地區學生更好地接受教育。
醫療扶貧。海歸人才借鑒吸收國際先進醫療經驗和健康管理理念,聚焦解決貧困地區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一是組織海歸醫療人才為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機構捐助醫療設備,并安排專人定點坐診,以改善醫療條件為醫療扶貧工作的主要著力點,以加強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為目標,逐步提升定點幫扶地區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服務能力。二是建立海歸醫療人才團隊與當地衛生部門的合作關系,積極支持貧困地區鄉鎮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重大疾病的早期篩查預防工作,實現防治結合、關口前移,推動幫扶地區群眾減少患大病和慢性病幾率。三是協助貧困地區建立健康管理體系,遠程開展“健康扶貧講堂”等健康知識普及,并針對貧困地區群眾經濟條件薄弱、抗風險能力較差等問題,探索設立健康公益基金,并做好資金吸納和管理工作。
金融扶貧。金融扶貧是指利用銀行信貸資金或與國內外金融機構合作,從事產業開發,改善貧困地區、貧困農戶生產生活條件的一種扶貧方式。當前海歸金融扶貧工作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方式進行:一是普及金融知識,探索更符合貧困地區需求的金融產品。海歸金融人才以扎實的專業知識優勢與先進的風險管理意識,充分利用貸款、保險、期貨等眾多金融工具助力扶貧,結合當地需求為老鄉推薦金融產品,同時普及防金融詐騙知識,為貧困群眾帶來切實利益。二是積極探索通過銀行轉貸款等方式向深度貧困地區延伸信貸資源,以優惠利率貸款幫助解決生產過程中的資金需求。協調各地金融機構為當地農業龍頭企業提供增信服務,讓企業貸款更容易、更便利。同時考慮到農業生產風險比較大,保險公司承保意愿低的現實,積極探索“保險+期貨”等多重金融產品組合業務,通過期貨市場,對沖保險公司風險,一起為當地扶貧產業保駕護航。
自開展扶貧工作以來,各地貫徹中共中央部署,根據實際情況,精準發力,在多個領域采取有力措施,取得顯著成效,但隨著工作深入,也不同程度出現了制約扶貧工作推進的瓶頸問題,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扶貧資金缺乏有效規劃和監管。扶貧工作主要在農村展開,扶貧項目資金最終下沉到村一級。隨著資金的下沉,一系列與資金相關的問題也逐漸浮現。一是扶貧資金缺乏整體規劃性。由于扶貧資金通常由縣下達到鄉鎮,再由鄉鎮下放到下屬行政村,而行政村數量眾多,最終導致扶貧資金分散,分到每個村的扶貧資金較少,村一級無法形成大的規劃,只能小塊建設。同時,由于扶貧項目多由各個村獨立承擔,各村在自己的領域單打獨斗,難以形成統籌性的扶貧資金使用規劃。行業扶貧整合效應難以顯現,扶貧效果不能實現最大化。二是扶貧資金缺乏效益。村一級干部由于常年處于基層,盡管對本村情況熟悉,但受限于其思維和認知水平,對扶貧項目建設沒有較長遠的規劃,無法把資金發揮在實處,在帶領貧困戶致富方面帶動效益不明顯。三是扶貧項目缺乏監管。扶貧項目由村級設計到村級施工再到村級驗收,在其實際工作過程中由于缺乏監管,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如村干部插手扶貧項目工程,導致項目質量得不到保障;中介在做審計報告時根據村級要求出具相應的審計報告,缺乏其獨立性;扶貧主管部門掌握項目面上的整體情況,但是對項目規劃、實施情況了解不夠深入,缺乏健全有效的監管手段等。
第二,貧困人口社會保障體系有待完善。當前的扶貧工作仍面臨貧困人口社會保障體系構建不完善的問題,即“如何構筑基本防線”。社會保障作為精準扶貧“五個一批”的重要組成,在精準扶貧中的作用不可忽視。當前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構建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到人到戶扶持政策依然有死角;現有醫保政策難以覆蓋所有病種,部分慢性病患者實際醫療負擔仍然較重;貧困村農戶參加社保項目多為最低生活保障,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與度相對較低,社會保障制度普及的局限性和片面化有待解決。
第三,動員社會力量的監管體系有待健全。在充分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工作的同時,針對社會參與人員的保障與監管體系建設相對落后,這也是阻礙海歸投身扶貧工作的障礙之一。以某項目為例,該項目作為由海歸精英聯合創辦的公益扶貧項目,曾一度受到極大關注,吸引了一批青年人才放棄海外深造機會和高薪工作邀請,投身鄉村一線開展扶貧工作,然而之后卻被曝出一系列對其工作和團隊管理方面不規范的質疑,如以服務協議替代勞務合同,不提供“五險一金”等基本保障,面對問題無法從組織方獲得必要支持等。這些質疑所折射出的,是當前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工作中存在的普遍問題。一方面,作為公益機構,除了理想和情懷感召以外,完善的工作制度和管理規范必須嚴格制定并落實。混亂的管理無疑會傷害充滿熱情與夢想的海歸人才,也會使后來者心有余悸,難以主動投身公益扶貧工作。另一方面,海歸人才的大量離職也容易導致項目“爛尾”,不僅沒有完成初創時振興鄉村的目標,還會嚴重影響公眾對公益與海歸群體工作能力的信任。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海歸群體雖不是主力軍,卻是最具活力的生力軍。發揮海歸獨有優勢,并在此基礎上做好扶貧工作, 對于贏得脫貧攻堅戰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建立柔性引才模式,精準對接扶貧需求。
為精準有效地解決扶貧工作中資金使用規劃、金融扶貧融資難等問題,充分利用海歸群體中擁有豐富經濟學、管理學等相關專業人才,使其發揮專業所長,投身到扶貧工作中,可以建立更為多樣化、靈活柔性的引才模式。一是傳統招錄法,以“金融扶貧人才計劃”等項目形式將海歸人才納入扶貧干部隊伍,在招募時明確項目結束后的出路保障,以打消海歸人才對未來個人發展的后顧之憂。二是與海歸人才資源集中的相關企業進行合作(如四大會計事務所的咨詢團隊和大型咨詢公司中從事公共政策咨詢的海歸人才),提供“扶貧資金規劃”等項目,向專業團隊進行招標。三是針對經濟管理類高層次海歸人才,可以通過外聘顧問、合作共建工作室的方式,允許其在本職工作外靈活參與扶貧工作,同時引入合理的考核機制,使海歸人才在保有一定工作自由度的同時,真正在其位謀其事。
其次,建設全行業、多層次海歸扶貧機制。
社保兜底扶貧,除了要從強化政府責任入手,積極探索低保、養老、教育、醫療“四位一體”社會兜底保障機制,努力補齊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短板,還要積極將海歸人才納入保障機制建設中。在醫療、教育等多個海歸人才集中、同時扶貧工作嚴峻的領域,與公立醫院和教育機構達成每年定量海歸人才下鄉幫扶指標,向積極參與扶貧工作的海歸人才提供支撐考評、工資評定等方面支持,讓海歸扶貧工作成體系、成傳統,使海歸人才愿意來、主動來。以未來醫療扶貧工作為例,可定期組織海歸醫療人才深入貧困地區衛生機構坐診,或針對疑難雜癥整合海歸醫療專家及先進醫療資源進行針對性幫扶,同時可通過定期組織帶教培訓的方式幫助縣區醫院加強專科水平建設。此外,緊緊把握發揮海歸醫療人才競爭優勢和紐帶橋梁作用“兩個抓手”,向貧困地區引入國際先進醫療理念與設備,充分利用現代醫療技術,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與鄉土醫療工作相結合,并做好當地醫療人才的數字化培訓工作,讓新設備、新技術進得來、用得上,以優質醫療資源解決好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真正惠及貧困群眾。
再次,完善社會化海歸扶貧保障與監管體系。
在把海歸人才招收為扶貧干部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社會化力量,通過更多樣、更靈活的方式將海歸人才納入到扶貧工作中。在將社會化海歸扶貧工作組織化、系統化的同時,應建立完備的監管與保障體系。一是在勞務合同簽訂、社保辦理、權益索賠等方面給予支持,幫助不熟悉國內勞動保障制度的海歸做好權益保障工作,使其可以沒有顧慮地投身扶貧一線。二是定期對海歸進行培訓,幫助其了解鄉土社會運行規律,熟悉工作方法,讓海歸人才不僅有創新的扶貧方法,更能有處下手。三是明確參與扶貧工作的海歸人才職責,同時監督社會公益組織派遣的海歸扶貧工作者(如鄉村創客),規定服務年限,明確項目目標,讓海歸扶貧項目能真正有所幫、有所扶,切實幫助村民脫貧致富,讓海歸扶貧工作和扶貧效益落到實處。
在脫貧攻堅戰決勝關鍵之年,我國扶貧工作還應進一步發掘海歸的能動力量,激發海歸關注貧困問題、關愛貧困人口、關心扶貧工作,推動海歸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