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陽
廈門安防科技職業學院(361101)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可以占有的物質資源更多、更豐富,但是人們慢慢地發現,“擁有更少”會帶來更多的自由、空間、自我、甚至樂趣。 在這樣的背景和需求下,極簡主義(Minimalism)設計風格應運而生。
極簡主義以“簡單到極致”為追求,圖案和造型簡潔化、單純化,感官上自然、簡約、明朗,品味更為純粹、優雅。 簡約到極致的風格,整體寬敞安靜,令人由內而外感受到室內空間散發出的設計感,極致簡約素樸更顯時尚[1]。
極簡主義風格影響下的陶瓷藝術打破了傳統的陶藝規則,直觀強烈地表現出現代人自由不羈、強調個性、時尚新潮、享受孤獨、極簡的生活態度及審美追求。
流暢清晰的外觀線條,盡可能地減少造型上的組成部分,使成品在滿足使用功能之后盡可能地簡單,沒有多余的修飾語言,達到一種“多一分浪費,少一分遺憾”的平衡感。 極簡主義陶瓷造型更多地追求理性美,平靜的精致、禪意的空靈。 和諧是相互有著差別的線型或體態,在整體與局部表現過程中生動的結合。 雖然簡潔卻不簡單,造型都是經過深思熟慮、仔細斟酌才制作出來,這本身就是一場修行。 剔除雜念,用純粹、素樸與和諧的觀念來看待生活和藝術,完成陶瓷造型設計,是對當下審美需求觀察和理解的結果[2]。
陶瓷裝飾,是根據裝飾美的一般規律和表現形式,在限定的陶瓷器物上,將客觀世界的真實感受上升到理性認識并進行藝術的再創造。
極簡主義陶瓷裝飾一改傳統陶瓷裝飾以繁為美的裝飾習慣,“以一見多”,提煉、簡化裝飾圖案,甚至以素色天然基底直接裸露本色,毫不裝飾。 色調上喜用質樸純色,低調樸素、沉穩厚重,如白、灰和黑。 見多了艷麗妖嬈的色彩,現代環境下的人們轉而欣賞這種素樸如回歸自然般的靜謐。 運用陶瓷設計美學法則,透過質地、釉色、紋理,結合造型,構建起簡約雅致、時尚大氣的視覺效果。 觸碰之下,親切、自然的手工制作觸感十足,用陶瓷裝飾特有的語言無聲地描述匠人們對時代的理解,對極簡主義風格的個性表達[3]。
極簡主義風格陶瓷墻飾的紋路多為富有自然氣息的石材紋、木紋、布紋,簡潔、低調,摒棄了奢華夸張的元素,為整體室內空間營造出簡約美學的和諧與平衡。 顏色以低飽和度的舒緩色調為主,表面還有仿自然的礦物顆粒感,觸感真實,仿佛觸摸廣闊無際沙漠中的沙礫。
墻飾的裝飾性主要在于墻體造型本身體現出來的一種美感特質。 陶瓷的裝飾性與其他裝飾物不同,陶藝墻飾的形狀、形式、基底色更應與空間大小和裝飾風格密切配合,遵從“多樣統一”的美學原則,在傳統造型裝飾的基礎上,運用現代化的造型理念和造型要素,更令生活空間極具個性化。
墻飾裝飾注重材料和拼接呈現的藝術效果,若融入繪畫或浮雕等變化界面的裝飾手法,則可以更豐富地利用綜合材料或懷舊處理的質感來表達設計的深意。 墻飾瓷磚的花色繁多,但絕不是單純的元素堆砌、生搬硬套,不論是整面墻單色瓷磚鋪貼,還是多色瓷磚的拼貼, 亦或融合其他綜合材料,都是以現代人的審美需求來傳承、創新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和藝術瑰寶,陶瓷藝術的發展因為有傳統文化作為背景支撐,簡約中盡顯精致,傳承中盡顯新潮[4]。

陶瓷陳設擺飾由實用器物發展而來, 或深沉,或溫婉,或粗狂,形成多姿多彩的藝術特色,見證著華夏文明,亦展示著人類對美的無限遐想和不懈追求,發展至極簡主義,注重陳設、融物入境,情景交融、氣韻靈動,延伸出無限的歷史文化和景深空間,以簡約而飽含韻味、高貴卻高雅脫俗的設計手法將陶瓷元素與空間中現代材質巧妙交融,營造出一種如水墨畫般虛實相生的意境美[5]。
素樸基調的客廳或餐廳背景墻上錯落有致的瓷盤或瓷質裝飾的清雅靈動;清冷色調的衛生間擺飾陶瓷擺件或實用用具的溫潤素樸;抽象的裝飾畫前、案幾上,一兩個承載悠遠意境花藝的素色花瓶相得益彰;置物架上依層和諧擺放的造型各異的陶瓷擺件落落大方......精致且包含文化底蘊的陳設點綴,其作用可比中國水墨畫,深深淺淺、遠遠近近、有濃有淡,寥寥數筆即可將靈動神韻躍然紙上。 造型的相得益彰、色彩的和諧搭配,凸顯品味與尊貴,體現出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6]。
現代人的心理狀態和生活狀態推動了陶瓷藝術的發展,以少見多,簡化繁雜的裝飾和多余的組件,以簡單、直接的表現方式融入室內裝飾中,為人們忙碌喧囂的生活平添一份輕松、淡然。 越少,越自由。
極簡主義風格下的陶瓷藝術傳承傳統文化、吸納現代科技與潮流元素裝飾室內空間,點綴精巧,勾勒出空間的和諧與平衡,文化意義和精神內涵相融相合;步步皆景,意境融徹;簡潔如斯,卻又豐富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