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玲瑛 房占娟 沈丹

【摘 要】目的:探討新生兒撫觸聯合被動操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2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分娩的足月新生兒80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即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新生兒撫觸聯合被動操。對比兩組睡眠時間、血氧飽和度、哭鬧情況評分等。結果:觀察組睡眠時間(14.56±3.12)h、哭鬧情況評分(1.84±0.36)分及皮測膽紅素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血氧飽和度(98.67±1.67)%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新生兒撫觸聯合被動操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應用,能夠明顯促進新生兒的生長發育,降低新生兒膽紅素水平,減少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發生率,應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新生兒;撫觸;撫觸;護理效果
新生兒主要指分娩出后至滿28天的狀態,此階段新生兒的免疫力以及抵抗能力較弱,但是此過程對于新生兒以后的生長發育積極重要。與成年人比較,此階段的新生兒患疾病的風險性更大,甚至可能會出現死亡等情況。因此,予以必要的護理措施是關鍵,加強護理干預,減少外部環境的刺激,促進新生兒正常發育。但是經過相關的研究發現,常規護理的核心主要以“疾病”為核心,護理效果不太理想,新生兒撫觸聯合被動操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應用,對促進新生兒的生長發育具有良好的效果[1]。本次研究為探討新生兒撫觸聯合被動操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的效果,選取80例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兒進行研究,旨在探討新生兒撫觸聯合被動操的護理效果,為更好護理新生兒,促進新生兒的生長發育,為臨床提供理論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分娩的足月新生兒80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即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觀察組:男19例,女21例,平均孕周(40.26±0.12)周,平均體重(3405.21±250.32)g;對照組:男20例,女20例,平均孕周(40.17±0.14)周,平均質量(3406.31±250.22)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新生兒均無其他免疫性疾病等;所有新生兒心、肺等臟器功能正常;所有新生兒家屬均同意參加本次研究。
排除標準:意識障礙者;伴有其他免疫性疾病等;中途轉院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室內定時通風,保持室內溫度,密切觀察新生兒的體重變化情況,另外觀察其是否出現吐奶等情況。
1.3.2 觀察組:撫觸聯合被動操。額部:兩拇指指腹由巾央推至兩側。下頜部:兩拇指指腹由中央向兩側滑行。頭部:一手托頭,另一手食、中、無名指指腹從前額發際撫向后發際,最后停在耳后。換手撫觸另半部。胸部:雙手食、中指指腹分別由胸部外下方向對側上方交叉撫觸。腹部:雙手食、中指指腹輪換從右下腹至右上腹.左上腹至左下腹做順時針撫觸,避開新生兒臍部。四肢:雙手交替從近端向遠端滑行達腕部,然后在重復滑行過程中階段性用力,按摩肢體肌肉,再從近至遠進行撫觸手掌、手背,最后撫觸每個手指,同法撫觸下肢。背:以脊柱為中點、雙手食、中、無名指指腹向外側滑行,從上到下撫觸脊柱兩側(橫向撫觸),然后做縱向撫觸(避開脊柱)。臀部:雙手掌心在兩側臀部同時做環形按摩。被動操:分別將腕、肘以及肩等為中心,連續性被動伸展以及屈曲5次,注意在操作的過程中,多與新生兒進行互動,增加新生兒的安全感,另外密切觀察新生兒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即呼吸、心率等,如果出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睡眠時間、血氧飽和度、哭鬧情況評分、皮測膽紅素評分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統計軟件進行整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數資料采用%表示,兩組之間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表示,兩組之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新生兒相關指標的比較
觀察組睡眠時間(14.56±3.12)h、哭鬧情況評分(1.84±0.36)分、皮測膽紅素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血氧飽和度(98.67±1.67)%、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新生兒屬于一種特殊階段,但同時也是較為重要的階段,此時期的新生兒免疫功能以及抵抗力較弱,并且此時期的新生兒發病率以及死亡率均較高,并且同時也是影響新生兒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2]。因此,此階段的新生兒在護理的過程中,予以適當的方法,改善其體內的內環境,以及新生兒的生存質量,促進其更好的發育,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睡眠時間、哭鬧情況評分、皮測膽紅素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血氧飽和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新生兒撫觸聯合被動操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護理效果更加理想,能夠明顯促進新生兒的生長發育。其中撫觸聯合被動操的方式主要通過根據不同的臥位方式,撫觸新生兒的背部、臀部等位置,聯合被動操,使得新生兒全身骨骼以及肌肉得到鍛煉,進一步促進血液循環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3]。
綜上所述,新生兒撫觸聯合被動操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應用,能夠明顯促進新生兒的生長發育,降低新生兒膽紅素水平,減少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發生率,應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李玲.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新生兒黃疸護理中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3):15+17.
葉菁.綜合護理干預在機械通氣新生兒護理中的效果評價[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8,38(11):1121-1123.
何亞偉.鳥巢式護理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效果評價[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8,31(05):779-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