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逸君 肖琪
關鍵詞:美國;法律教育;自主性
美國法律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三分之二的課程由學生自主選擇。法學院豐富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表達能力。模擬法庭、法律診所教育和各種實習機會鼓勵學生自主實踐,在實踐中提升對法律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每學期開始,法學院通常會針對入學新生,進行為期一周的入學介紹,重點介紹課程設置、學校資源、畢業(yè)要求等,幫助學生了解日后學習生活,并為學生配備指導教師。指導教師一般指導3-5名學生,指導教師會第一時間與學生見面,鼓勵學生主動規(guī)劃今后的學習生活。
在法學院,學生在第一學年一般需要修完一些規(guī)定的基本課程,如民事訴訟法、侵權法、合同法等。第一學年結束后,成績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可以申請去其他更好的學校就讀,這就使得學生在擇校上有了更多自主權。第二、三學年,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和未來工作方向,主動選修相關課程。與此同時,指導教師會定期與學生溝通交流,在尊重學生的想法和選擇的同時,提出指導性意見,確保學生順利畢業(yè)。
法學院多采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要求學生閱讀大量的判例文本,從中總結、提煉判例中隱含的規(guī)則。教授的作用在于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思考,最終發(fā)現(xiàn)那些隱藏的法律原則和原理。因此,這種問答式教學法也被成為蘇格拉底教學法[1]。”具體而言,課前,教師要求學生閱讀大量的判例文本。課堂上,教師對案例的事實和爭議等進行連續(xù)提問,引導學生像律師一樣思考,找到規(guī)律,從而在更深層面把握和運用法條。
案例教學法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一是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二是重在啟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尤其是獨立思考能力。課堂上,教師不以法院的判決為權威,而是經(jīng)常詢問學生是否同意法院的判決,并說出理由。只要學生言之有理,都會得到教師的尊重與鼓勵。三是重在強化學生對法律的理解和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而不要求學生對法條死記硬背。當然,案例教學法也有不足,比如,有批評者認為,案例教學法在向學生傳輸法律知識方面是低效的,簡直是在浪費時間,學生從課堂中所感受到的困惑多于知識所得[2]。但即使如此,案例教學法仍廣泛應用于教學之中。
課堂上,除了大量提問提升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之外,經(jīng)常性的分組討論也促使學生之間進行溝通交流,在討論中進行思想碰撞。有時,教師還會把課堂變成一個模擬法庭,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擬原被告進行陳述,或模擬法官進行判案,進一步提升學生當眾表達能力。法學院還開設有專門的模擬法庭課程。模擬法庭一般會采取競賽形式,學生選擇加入人權法、國際法、知識產(chǎn)權法等各類主題的模擬法庭后,就會被分配到立場截然對立的不同團隊,圍繞著一個精心選擇的復雜案件,在顧問老師的指導之下完成從審前準備到出席庭審的相互攻防,儼然就是一場無腳本、全要素、高對抗的軍事演習[3]。在校內(nèi)模擬法庭比賽中表現(xiàn)優(yōu)異的隊伍,還有機會代表學院參加全國性相關比賽,成為一種較高的榮譽。這樣,通過學習和專業(yè)訓練,學生練就了扎實的表達技能。
課堂上,每節(jié)課結束前,教師一般會留出時間,讓學生提問問題,同時也鼓勵遇到不懂的問題的學生,在課堂上隨時舉手提問。課下,教師每周都會抽出固定時間,即,課外輔導時間,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為學生答疑解惑。法學院經(jīng)常舉辦各式各樣的學術活動,幾乎學術活動都設有自由交流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與不同人溝通交流,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開闊思維和視野。久而久之,學生練就了扎實的溝通表達能力,為日后從事法律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法學院從新生入學開始,就開設有系列講座,講授如何撰寫簡歷、如何面試等求職技巧。學院還專門設有相關部門,負責指導學生就業(yè)事宜,并引導學生在學習期間積極實踐,為日后就業(yè)做好準備。
學生實踐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來源于法律課程。法學院開設有豐富多彩的實訓課程,法律診所教育是其中之一。法律診所教育作為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通過引入真實案例、對接真實客戶群體,將傳統(tǒng)的“老師-學生”模式轉變?yōu)椤皩W生-當事人”模式,讓學生在法律診所中發(fā)揮主要的作用,而老師則主要作為指導者和咨詢者來進行支持[4]。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經(jīng)歷案情了解、調(diào)查取證、法律檢索、文書起草、出庭辯論等全流程,極大地提升了法律實際操作能力。二是來源于學校各種機會。法學院為學生提供了許多實習機會,比如教授助教、法律期刊編輯等。學校一般都設有法律援助中心,法學院學生可以在和專職教師一起,為學生提供法律咨詢和援助。校圖書館、藝術館等也為學生提供了各種實踐機會。三是來源于校外各種機會。美國寒暑假時間特別長,合計將近5個月,法學院鼓勵學生提前著手,尋找假期實習機會,比如,去政府機構、律師事務所、慈善機構等實習,并將學生實習情況計算為學分,鼓勵學生積極實踐,確保學生在畢業(yè)前,已經(jīng)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
總之,美國法律教育注重對學生自主性的培養(yǎng),倡導學生獨立思考、加強溝通交流和積極實踐,對我國法律教育事業(yè)有一定程度上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孟濤. 美國法學教育模式的反思[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7(04)
[2]周學峰,王偉. 美國法律教育的經(jīng)驗和啟示[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 2010(03)
[3]李響.美國法學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機制及其借鑒[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19(05)
[4]嚴倩.美國的法律診所教育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集美大學學報.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