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娜
【摘 要】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計算機行業的發展速度正在不斷加快,網絡媒體的出現,給傳統的廣播電視行業帶來了巨大沖擊。在這種環境下要想對廣播電視新聞進行有效編輯,擴大內容的影響力,傳統媒體的編輯就要學習更加先進的技巧,創新工作形式和內容,拓寬行業發展空間,給行業帶來新鮮活力。此外,編輯在進行廣播電視新聞內容選取時,也應該具備一定的技巧,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本文就新媒體視角下廣播電視新聞的編輯技巧進行相關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新媒體視角? ?廣播電視新聞? ?編輯技巧? ?分析研究
新媒體是在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的基礎上,為受眾提供信息數據的主要方式和渠道。新媒體的便捷性、多樣性及廣泛性特征較強,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已經逐步應用到各個行業,而且應用范圍越來越廣。
在新媒體的挑戰和沖擊下,電視新聞要想提高自身的影響力,就要對原有的工作形式進行創新和優化,還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向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才能在提供優質內容的同時,既能滿足觀眾的個性化需求,又能獲得更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新媒體視角下廣播電視新聞的編輯現狀
1.現有技術水平比較低
新型媒體是融合了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在報刊、廣播及電視等傳統媒體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媒體形態,主要存在網絡媒體、手機媒體和數字電視等形式。這種新型媒體在對新聞內容進行編輯和傳播時,比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傳播方式更加靈活多變,而且編輯手段更加先進。廣播電視新聞內容的播出時間比較固定,在播報的過程中各項程序比較規范,所以廣播電視新聞時效性不夠強。這二者的差別是由自身的性質決定的,而且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人員的技術水平比較低,缺乏編輯技巧,在工作的過程中難以突破瓶頸。所以當前廣播電視新聞的傳播范圍越來越窄,影響力也在不斷降低,嚴重制約了整個行業的發展。編輯人員如果無法認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就會逐漸落后于時代的發展,也無法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2.無法滿足個性化需求
廣播電視新聞傳播,是集合了聲音、圖像及視頻等要素形成的一種視聽藝術,給受眾帶來的是新聞內容特有的一種藝術呈現。但在對這些內容進行編輯的過程中,如果總是遵循單一的編輯形式,就會導致內容過于死板和僵化,缺乏新鮮的色彩,會降低總體的藝術效果,這樣會給受眾帶來一種刻板的印象,很容易造成受眾的審美疲勞。
在新媒體環境背景下,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需求是進行新聞內容制作的一個重要特點。因為新型媒體所應用的技術比較先進,而且編輯能力比較強,可以為受眾提供與眾不同的信息內容。如果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人員沒有借助自身優勢,融合新型媒體的特點,對自身的編輯形式進行改變,那么就無法滿足受眾的需求,在進行新聞內容傳播的過程中,會不斷落后于新型媒體的傳播速度,長此以往,廣播電視新聞的影響力就會不斷下降。
二、新媒體視角下廣播電視新聞的編輯技巧
1.提高現有的技術水平
廣播電視新聞的編輯人員在工作時,要想拓展自身的發展空間、引領時代的潮流、突破自身的限制,就要對原有的編輯形式進行優化。編輯人員在對畫面進行處理時,可以借鑒新型媒體的傳播形式。現階段彈幕、短視頻及動畫形式的新聞,已經成為新型的表達方式。彈幕可以讓觀眾實時參與一些話題的討論和互動。在進行短視頻制作時,可以對原有的新聞傳播形式和表現方式進行優化和完善。動畫類型的新聞內容不僅可以對事件發生時的情景進行生動還原,而且能夠吸引受眾的興趣。
所以編輯人員在對內容呈現形式進行改善時,要提高自身的編輯水平,才能吸引更多觀眾的注意力。例如在對鏡頭進行選取時,可以通過多個鏡頭的組合呈現一個完整的場景,在這個過程中要對畫面進行編輯,滿足受眾的欣賞需求。在對畫面進行編輯和剪切時,要對內容進行科學選取,確保各個欄目的題材能夠一致,同時要提高剪接的邏輯性,要對剪接方式進行科學的選擇。在對畫面進行處理時,要保證上下片段的合理連接,還要根據主題的需求來選擇鏡頭的切割點,使畫面的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在進行題材選擇時要更加新穎,確保新聞標題能夠吸引大眾的眼光。在進行稿件修改時,可以借助計算機技術和相關軟件,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2.盡可能滿足受眾的個性化需求
編輯人員要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通過內容的科學選取來傳播社會正能量,宣揚我國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因此編輯人員必須具備評判是非和對錯的能力,并對受眾進行引導,使得受眾能夠正確理性地看待社會問題。在對畫面進行編輯時,不僅要對各項工作進行熟練處理,還要始終保持一種學習的態度,通過學習一些新型的技能、開發新的軟件對圖像進行編輯和處理。編輯人員還要對圖片信息的細節進行把控,通過畫面與聲音的相互滲透,創造獨特的新聞內容,從而滿足受眾的各項需求,使得新聞內容在傳播的過程中具備更強的引導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環境背景下,受眾對廣播電視新聞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傳統的新聞傳播也從單一的渠道轉化為多元渠道。這些都對廣播電視節目的編輯和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屬于藝術性的創作手法,因此編輯人員要正確運用畫面語言,促進藝術與技術的完美結合,提高新聞內容的真實性,使得內容更加直觀和全面,從而創造更好的傳播效果,提高內容的價值,促進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梅州市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雷明.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新聞的編輯技巧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02):152-153.
[2]彭天偉.試論新媒體視角下廣播電視新聞的編輯技巧[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7):160-161.
[3]張佳佳.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新聞的編輯技巧探析[J].傳播力研究,2019,3(23):169.
[4]格桑卓嘎.探討如何提升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技巧[J].傳播力研究,2018,2(35):101.
[5]吳玉濤.新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技巧探析[J].新媒體研究,2017,3(11):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