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兵 田永宏 房振兵


摘要:研究了播期與栽培密度對水稻(Oryza sativa L.)品種兩優3313產量構成因子的影響。結果表明,兩優3313在鄂西北地區適宜播期是4月中旬,在肥力水平中上等情況下栽插28.125萬穴/hm2最適宜。
關鍵詞:水稻(Oryza sativa L.);兩優3313;播期;栽培密度;產量構成因子;影響
Abstracts: The effects of sowing date and planting density on yield components of rice (Oryza sativa L.) variety Liangyou 3313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itable sowing date of Liangyou 3313 in northwest Hubei province was the middle of April, and the planting density of 281 250 holes/hm2 was the most suitabl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edium and high fertility level.
Key words: rice(Oryza sativa L.); Liangyou 3313; sowing date; planting density; yield component factor; effect
兩優3313是湖北省襄陽市農業科學院選用033S與自育恢復系R13組配的優質高產兩系雜交中稻新組合。兩優3313于2012—2013年連續兩年在湖北省水稻(Oryza sativa L.)區域試驗中表現突出,2014年12月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兩優3313適合湖北省鄂西北地區一季中稻種植, 不適合稻瘟病較重地區種植[1]。播期與栽培密度對兩優3313產量構成因子有較大影響,因此本研究探索了其在不同播期與栽培密度條件下產量性狀的表現,以期為生產和推廣提供科學依據,發揮兩優3313的高產潛力。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及材料
試驗于2018年4—9月在湖北省襄陽市鄧成大道81號(湖北省襄陽市農業科學院試驗基地)進行。試驗地陽光充足,土質為黏性土,肥力較高,排灌方便,蠶豆壓青。
供試水稻品種為兩優3313。
1.2 試驗設計
試驗在栽培技術措施、施肥時間、施肥量相同條件下,設計播期(A)與栽培密度(B)2個因素3個水平,隨機區組排列。播期(A)分3個水平,分別為4月10日(A1)、17日(A2)、24日(A3),栽培密度(B)分3個水平,分別為22.500萬(B1)、28.125萬(B1)、30.000萬(B1)穴/hm2。試驗處理分為9個組合,分別為A1B1、A1B2、A1B3、A2B1、A2B2、A2B3、A3B1、A3B2、A3B3。大田走道寬度為區組之間50.0 cm,小區之間33.3 cm,小區面積均為13.34 m2,2苗/穴,插秧前小區的四周用薄膜包埂,各小區排灌分開,四周設保護行,為防止小區之間肥料相互滲透,栽培密度與設計要求相符。
1.3 試驗過程
1.3.1 苗期秧田肥力中等,蠶豆壓青,2犁2耙,人工做廂。由試驗設計,按時分3期播種,水育秧。兩葉一心時,每公頃用多效唑2 700 g均勻噴霧,對水1 350 kg,增加秧苗分蘗,促使秧苗根系發達,移栽后返青分蘗快,生長迅速,為高產打基礎;加強肥水管理,插秧前3 d施尿素90~120 kg/hm2作起身肥,秧苗的分蘗最好在3個以上,培育多蘗壯秧。
1.3.2 大田期施肥采用前促、中控、后補的原則,大田綠肥壓青,基肥占施肥總量的65%,追肥占35%(一般分蘗肥占施肥總量的25%,穗粒肥占10%)?;手魇秃戏剩∟、P、K養分含量均為15%),施用量為600 kg/hm2;移栽3~5 d后追施分蘗肥,施用氯化鉀225~300 kg/hm2、尿素112.5~150.0 kg/hm2,如孕穗期明顯發生脫肥現象,及時補施尿素30~45 kg/hm2。齊穗后3~5 d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后期噴施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用以提高千粒重與結實率,預防早衰。采用淺水插秧、深水返青、淺水促蘗的管水原則,給秧苗一個相對穩定的溫、濕環境。田間總苗數達到計劃穗數的80%時曬田,以遏制無效分蘗與防止倒伏,要適時分次的曬田,孕穗至抽穗階段保持田間濕潤,斷水最佳的時間是收割前一周。每個小區分別選定10穴,觀察記載秧苗莖蘗發生動態,觀察田間病害情況,田間管理同大田。成熟后每個處理的小區取樣10穴,室內進行考種,實收計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兩優3313不同播期對產量及其構成因子的影響
由表1可知,3個播期下兩優3313的產量以A2即4月17日播種最高,A3即4月24日播種最低。與A3相比,A2、A1增產均達顯著水平。比較產量構成因子可以看出,有效穗數與結實率均隨播期推遲呈先增加后降低趨勢,總粒數則隨播期推遲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趨勢,實粒數與千粒重隨播期變化不明顯。
2.2 兩優3313不同栽培密度對產量及其構成因子的影響
由表2可知,各栽培密度下兩優3313的產量以B2即28.125萬穴/hm2最高,以B1即20.500萬穴/hm2最低。與處理B1相比,B2、B3增產均達顯著水平。比較產量構成因子可以看出,穗長、總粒數與實粒數隨栽培密度的增加呈逐漸降低的趨勢,但降幅不明顯。B1密度小導致有效穗較少,產量最低。結實率和千粒重變化均不明顯。
2.3 兩優3313不同播期和栽培密度對產量及其構成因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