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時代發展的特點就是全球一體化,而茶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應該順應時代發展,與外國語言文學開展有效的合作。本文首先對于茶文化內涵以及當前的發展情況作出了相應的介紹,同時,對于各個國家的茶文化之間所具有的差距進行了闡述,主要涉及到中國,英國,日本和俄羅斯。最后,對于茶文化與外國語言文學的融合發展表現展開了說明。
關鍵詞:茶文化;外國文學;融合發展
作者簡介:呂詩琴(1994-),女,湖北荊州人,武漢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為外國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26--02
引言:
茶的家鄉非中國莫屬,我國歷史記載,茶在幾千年就已經出現并發展了,到今天,茶不僅是飲品,其所見證的文化歷史足以豐富多彩。茶文化其最為明顯的文化特點就是儒教,道教,佛教,而發展到今天仍保持其興盛不衰的地位,就足以說明其所具有的意義。而如何推動其實現更為長久的發展,就需要與世界文化語言交流融合,促使其實現永久的長盛不衰。
1、茶文化涵義及發展之路
茶文化從其表面含義來解釋分為兩部分,文化是重點,而茶是促使文化得以傳播交流的途徑。茶文化自出現一直發展到至今,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精神魅力和文化內涵,將更多的人帶進來并逐漸喜歡上茶和文化,中國作為唯一沒有消失,沒有斷層的古文明,其自身所蘊藏的精神成就和歷史文化是精華中的精華。
將飲茶作為日常最早就是在中國,我國對于茶有著幾千年的研究。而我國最早出現并做到持續性發展茶文化的地區就是巴蜀,歷史有所記載,茶最開始種植于四川。我國歷史發展對于茶文化的體現,從秦朝和漢代開始,茶就已經作為當時比較流行的飲品廣泛傳播,飲用的人越來越多。發展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茶不僅只是作為飲品出現,更是伴隨詩歌和舞蹈發展出新的形式,新的潮流。再到后來的唐朝,茶的發展和地位達到了最高,也標志著其作為一種文化形式的成熟。因為這個階段的茶不再是消耗品,而是精神品,當時的文人將其與儒佛道進行充分的糅合,用茶具象出各種文化形式,將宗教理論蘊含在茶中。再到宋代,茶開始以各種形式體現在各個方面,能夠在各種場所,不同的文獻查找到茶的蹤跡,甚至于對茶文化非常喜愛的人創辦了相關的機構,例如:湯俱樂部等。明清時代,很多文人,詩人出于對茶的喜愛之情,留下許多有關于茶的著作,其中尤以唐伯虎為盛。由此可以看出,我國茶自出現以來,從最開始的飲品到后來的文化融合足以體現,茶文化的發展越來越有精神內涵。
2、各國茶文化的差異
2.1中國茶文化
中國古代對于茶的文化內涵具有自己獨特的解釋,其文化體系充分結合了佛教,道教,儒家思想,其相互交融相互體現。我國茶文化自出現以來就沒有中斷過發展,直到現在已經積淀了幾千年,茶作為一種文化形式,蘊含著我們的精神內涵,甚至于其代表著一種超然脫俗的靈魂。不同地區的人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和性格特點不盡相同,其所種植茶樹特點也具有明顯的差異。茶樹的生長周期和適宜地區都代表著其文化習慣的不同。例如,君山銀尖,其茶葉的特點就是細且小,主要種植地區為君山,地區特點為氣候溫暖且濕潤,土壤肥力十分強。
2.2英國茶文化
英國是在西方國家中比較早接觸茶文化的國家,在工業革命時期,將中國的茶文化帶入進來,尤其是當時的英國貴族之風正盛,而茶文化的精致感和高貴感很好地適應了英國的貴族文化。自那時起,英國的茶文化就已經將貴族氣息很好的吸引到其中。最開始,茶只游走于英國上層,以保健品的身份,奢侈品的標志成為了英國貴族身份的象征。這也就決定了那段時期茶在英國的出現必定伴隨著相應規模的茶會,茶會上的人穿著精心設計的服裝,有高雅的舞蹈作為助興,以及各種各樣的規矩,茶作為身份的象征,飲用的人自然不能是普通人。由此可見,英國對于茶的看法和主要應用方式。
2.3日本茶文化
日本屬于我們的鄰國,交往比較頻繁,尤其是在唐朝時期,日本會經常派遣人員到我國學習交流。茶文化就是在這個時期傳到日本,由于我國的地位,茶最初也是作為奢侈品的代表出現在日本。隨著茶文化在日本越來越盛,日本開始種植茶樹,茶在日本也就極大程度地擴大了其影響力。茶在日本發展成熟和高潮的表現是出現了茶道,茶道是將中國的茶文化結合日本自身文化進行了良好的糅合。茶最早出現在日本是由一位日本僧人將其從中國帶回去的,僧人模仿中國,將禪學放置到茶文化中,促使其能夠很好地體現日本自身文化,并將其發展為日本文化的標志。茶在日本的長期發展,逐漸衍生出各種各樣的涵義,例如其有搗亂的意思。將其摻雜到日本俗語當中體現出了更為生動的意義,以“屋頂上喝茶”為例,這個諺語從一個故事衍生而來,傳說一家有錢人家雇用了一名灑掃工人,這名工人在屋頂工作的時候發現自己所處的位置,在下面看是盲區,無法確定是否真的在工作,這個人就開始消極怠工,經常到屋頂上喝茶偷懶,之后被主人發現后嚴厲懲罰。這個諺語即消極怠工,不專心在一件事的意思。
2.4俄羅斯茶文化
俄羅斯雖然與我國距離相差并不遠,但是茶文化傳到俄羅斯時期已經比較晚,但是隨著茶文化的發展和使用,俄羅斯也逐步形成適合自身文化特點的茶文化,俄羅斯對于茶也有很深的情結,為了促使茶得以更好的體現,對于其也賦予了很多具有自身文化特點的涵義。例如,可以將飲茶作為一個時間的分界點,俄羅斯人經常在說某件事發生在茶前或者茶后。與此同時,俄羅斯以酒聞名世界,其中伏特加則是其最為出名的酒,可以看做我國的白酒。而在俄羅斯茶與酒的不同之處就在于,酒很普遍的出現在各種場合,而茶則是和朋友之間的交往中才會出現。在中國聯絡感情通常用酒作為媒介,感情深則在一起喝酒的頻率也很高,但是俄羅斯則剛好相反,酒則代表應酬,喝茶的頻率與感情深的程度是呈正比的,如果經常因為喝茶聚在一起,那么說明他們的感情非同一般,而在一起很少喝茶,那代表他們的關系只能作為普通朋友出現,而在一起沒有喝茶的關系,那只能說明他們沒有期待對方成為自己的朋友。在俄羅斯,關于茶之間的交往相當于我國酒的交往,在洽談生意,交流感情,緩解關系,茶是最好不過的選擇,長此以往,這種習慣成為了一種默認的交往公式。而俄羅斯人對于不同的人所使用的茶具和茶炊也是具有相應的差距的,對于關系比較好的,所使用的自然是比較珍貴的,在俄羅斯人家做客,你完全可以看對方用來招待你的茶具,得出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地位。與此同時,當你作為客人去到俄羅斯人家做客,需要做到的禮貌就是對主人家的茶具進行稱揚,而如果你對于主人家的茶具無動于衷,那么對于主人來說就是客人并不喜歡也不珍惜這次聚會,對于主人是一種冒犯。俄羅斯著名的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對于茶具具有贊賞,描述茶具是粘合朋友,聯絡感情的粘合劑,彰顯作為主人的待客之禮。
3、茶文化與外國語言文學融合表現
所謂外國語言文學指的是除卻我國文化的所有其他文化,而茶文化和外國語言文化的融合也是為了促使我國茶文化具有更廣泛的發展和拓展,爭取做到不落后于時代,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并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我國源遠流長的茶文化。外國語言文學對于其工具性能更加看重,著重于其所代表的涵義和溝通能力,對于其作為交流溝通的媒介十分突出。文字是了解外國文化關鍵的條件,只有在語言的幫助下,才能實現對這個國家具有全面的認識,并且了解到其背后所支撐的文化歷史。外國語言文學與茶文化的結合標志著茶文化理念走向世界,并將世界融入茶文化,進一步說明是我國和世界的深入合作。由于之前我國茶文化在各個國家的發展,很多外國作家的文章對于茶都有相應的描述,并將其作為隱喻表達,例如一位英國作家在自己的小說中,用茶作為隱喻來說明自己不得志,悲慘遭遇。韓國作為我國鄰國,對于茶也具有自己的一套體系,其茶文化體系具體可以分為兩部分:茶禮和茶道。茶道為茶文化的中心,而茶禮則是圍繞中心呈現出來的形式。而針對我國茶文化中儒佛道的體現,韓國也有很好的借鑒和發展,并將儒佛道文化的學習延伸到其他方面。韓國將我國的茶文化傳到自己國家的方式和日本一致,都是由僧人完成的。草衣大師將我國茶文化中符合其自己國家發展的思想提煉出來,結合自身發展情況,最終得到“中正”思想,用中文翻譯就是“和”的意思,其可以分為兩部分來說明,一方面是儒家的中庸之道,講究不偏不倚,另一方面是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該思想講究人應該順應自然規律,達到與自然和諧共處。同時,“和”還代表著世間萬物和陰陽五行,前者是要達到和諧的,而后者則是一直守恒狀態的。“和”思想在韓國是十分興盛且備受推崇的,其對于“和”也有著符合自己文化的解釋。而針對茶文化的發展和隱喻,韓國的一些著作和文章也有很好的描寫,而同時即便其被分支為各種涵義表達,但究其本質,我國茶文化的內涵仍是牢牢存在于其中的。
結語:
我國的茶文化對于世界各國都具有或大或小的影響,從我國周圍國家,再到跨國大洋大洲的西方國家,茶文化都具有很好的適應性,做到具有我國精神內涵的同時,以適應其他國家的形式呈現出來。從茶文化與外國語言文化的融合發展來看,我國茶文化的推廣仍需要進一步推動,推動茶文化能夠具有包容性的走向世界各個角落,促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得到切實的發揚。
參考文獻:
[1]吳迪.英國茶文化與外國語言文學的融合發展[J]. 中華辭賦. 2019(01).
[2]于文華.茶文化與外國語言文學的融合發展表現[J]. 福建茶葉. 2018(02).
[3]許靜.英國茶文化與外國語言文學的融合發展[J]. 福建茶葉. 2017(05).
[4]黃金花.近代美國文學作品中的茶文化探究[J]. 福建茶葉.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