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君

摘 ?要:圖形譜是一種極具抽象高度概括能力,能抓住音樂典型聲音面貌特征的樂譜。筆者在自身課堂實踐中梳理總結圖形譜的類型。文中介紹了課堂教學圖形譜實例并加以分析,借以闡明圖形譜作為輔助教學手段具有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奧爾夫教學法;課例參考;生本師導
美國圖論學者哈拉里說,千言萬語不及一張圖。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音樂是流動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樂。這兩句貌似風馬牛不相及的言論,通過圖形譜的使用可以聯系起來。筆者經過多次課堂實踐產生了共鳴,更深刻地理解了它們的意義,從而體驗到了音樂可以被凝固、被紀錄、被解讀、被視覺化……
一、關于圖形譜的說明
奧爾夫教學法,經常把一首樂曲用美術圖形表示,根據音樂特點設計幾種不同的符號,把音樂作品的旋律走向、節奏的長短、和音的強弱、樂曲的結構明顯地顯示出來,形成一個極易看懂的圖形譜。可以說,圖形譜是一種極具抽象高度概括能力,能抓住音樂典型聲音面貌特征的樂譜。
二、圖形譜的“百變造型”
圖形譜呈現方式多種多樣,經過筆者梳理大致分為以下類型:
(一)點線類
這是最簡單的表現方法。點有細有粗,有單點、多點。線有直線、弧線、波浪線、虛線等。點線類多用于展示旋律的高低走向、節奏的強弱變化。
例1:人音版二年級上冊《海上風暴》
分析:樂曲的第一樂段,學生聽出樂段中雷和風的不同聲音特點后,選擇了顆粒狀和線形的圖形來表現雷聲和風聲。我邊播放音樂邊繪圖,用圓形和曲線來描繪雷電交加、狂風呼嘯的感覺。學生觀察圖譜總結出音樂家對該樂段更為細膩的音樂表現手法:
A:雷聲(力度強,旋律短促有力,由遠及近的表現)
B:風聲(連貫而又回旋式的表現)
(二)符號類
曲式結構是指音樂作品的內部結構。對于小學生來說,要想快速了解曲式的結構,有較大難度,而老師的講解往往枯燥無味。這時若能結合符號圖形譜,形成簡單明了的畫面,那么學生了解作品的結構也將事半功倍。
(三)色彩類
將色彩與歌曲的情感相聯系,用不同的顏色來體現歌曲不同的情緒。
在二年級下冊《獅王進行曲》教學中,待學生完整聆聽歌曲后,教師引導學生選擇用不同的顏色、線條或色塊來表示自己聆聽樂曲后感受到的音樂情緒。有的學生選擇黑色來表示樂曲低沉的情緒,有的選擇黃色來表示樂曲中輕快活潑的情緒,有的選擇紅色表示樂曲中獅王威風、神氣般邁步走進森林時堅定、有力的情緒……
(四)圖畫類
一種用真實物體的形狀,隨著音樂的變化組合而成的形象圖譜,如蜜蜂、青蛙、腳印、各種樂器等,通過它可以直觀地了解到音樂所代表的形象,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音樂中的形象。
分析:歌曲教學要解決旋律把握、歌詞記憶、意境感受三個關鍵點。靈活運用圖畫類圖形譜能很好地解決這三個問題。在教學人音版四年級上冊《柳樹姑娘》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運用圖畫類圖形譜,把旋律走向畫成隨風飄蕩的嫩綠柳枝,讓學生跟著旋律的起伏演唱樂譜,感受樂曲力度、強弱的變化,感受歌曲表達的柳樹姑娘婀娜多姿的美態。
三、圖形譜的“生本師導”
《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一書中寫道:“圖譜的創編不一定要教師才能完成,通過教師的引導,由學生進行圖譜的補充或編創,也可以讓學生自主完全創編。”
由此可見,設計圖形譜時,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培養。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學生設計圖譜形象。在學生從未接觸圖形譜的初級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感受音樂特點,選擇合適的圖形代表這段音樂。
(二)學生補充圖譜。即在原來圖譜的基礎上,通過學生的體驗與感受,發現更多的信息,讓學生對圖譜進行再創造。或者教師只設計其中一個樂段,通過引導和探索,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敏感性和表現力,讓學生進行比較隨意的情感創造。
(三)學生自創圖譜。當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圖譜創編經驗,可以根據教師的提示或者要求自行創編圖譜,這也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的一種有效方式,能發展并加深孩子對音樂的理解。
音樂圖形譜的運用只是促使學生了解音樂的一個手段。這些畫風優美、形式多樣、生動貼切的圖形譜受到了學生的喜愛,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實效上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它對提高小學生聆聽音樂的注意力、強化音樂感知能力以及啟發音樂的想象力等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妲娜.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
[2]王曉娟.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圖形譜的設計,中國音樂教育,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