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入職的高校英語教師作為師資隊伍的主力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存在更多的機遇。本文通過分析這個教師群體在新入職期間存在的機遇與挑戰,為高校教師教育改革提供理論依據,促使高校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大學英語;新入職教師教學
【作者簡介】彭希(1991.11-),女,漢族,云南昆明人,成都大學外國語學,助教,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教學、法律口譯。
近年來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導致全國范圍內各大高校進行了規模不一的擴招,各大高校積極引進優秀青年教師以擴充自己的師資力量,因此,青年教師逐漸成為高校教師團隊的主力軍。截至目前,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專任教師共計51萬余人,其中年齡在30周歲以下的教師高達15萬人,約占教師總量的30%。新入職的青年教師多為剛剛走出大學校門,踏入了人生新的階段,能否更快地適應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能否迅速地承擔起學校主要的教學任務,能否使大學生的德智體美得到全面發展,都決定著高校以及學生未來的發展;而英語老師作為高校新入職教師的一類特殊群體,更是高校發展歷程中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但是,由于角色轉變的迅速性及面對問題的多樣性,使得新入職的高校英語教師對教師角色、教師職業的認知不甚清晰,對自身的職業發展也是憂心忡忡,徘徊在失落與迷茫之中。這些困惑是新入職教師在職業發展過程中必然遇到的困境,處理不當會制約他們盡快適應新工作,適應新生活,間接地影響到教學質量。
本文擬通過對高校新入職英語教師即將面對的挑戰及隨之伴生的機遇進行分析,為新入職的高校教師提供一些建議及意見,同時也為高校教師開展教育改革提供理論依據,促使高校健康快速發展。
一、新入職高校英語教師面臨的挑戰
心懷對三尺講臺的向往,不少青年懷揣著夢想,經過一輪輪殘酷的筆試、面試,實現了自己的教師夢。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之后,大多數青年英語教師面對著繁重的教學任務、參差不齊的學生語言基礎、師生關系的復雜性、同事之間的對比差距,隨之產生一系列的消極負面情緒。那么,如何消除負面情緒、正確處理師生關系、高效完成教學任務,這是新入職的高校英語老師所面對的第一項挑戰。
課程改革對青年教師的教學理念產生沖擊。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課程改革勢在必行,而英語學科作為課程改革的先行者,是高校課程改革的試金石。高校英語教師作為改革的實施者,無疑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焦點。然而,面對如此迅速的課程改革,新入職的青年英語教師必須在短時間內摒棄根深蒂固的舊式教育模式與理念,要實現“脫胎換骨”并非易事,他們不得不摒棄之前早已爛熟于心的專業教學經驗,去適應課程改革帶來的新的沖擊,此乃新入職高校英語老師面對的第二項挑戰。
新入職的高校英語教師年齡普遍在30周歲以下,面對與自己年齡相仿的高校學生,他們的語言基礎參差不齊,與教師的關系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這也是導致部分新入職教師產生不安和焦慮情緒的主要原因。一部分學生剛剛從中學走進大學校門,對身邊的一切都有著無比的新鮮感,面對相對自主的學習模式,一些自控力較差的學生會存在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按時按量完成老師安排的任務等;部分高年級學生更自認為“熟諳套路”,翹課、頂撞老師的現象層出不窮。新入職的高校英語教師普遍缺乏社會經驗,面對這些學生更是無從下手,漸漸地對教學產生了厭倦、消極、怠慢的情緒。這是新入職的高校英語教師面臨的又一挑戰。
二、對新入職高校英語教師的幾點建議
面對上述幾項挑戰,針對新入職的高校英語教師群體的特點,給予以下幾點建議:
1. 打鐵還需自身硬。面對突如其來的角色轉變,新入職的高校英語教師如果能夠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心態,在遇到困惑時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盡快走出陰霾,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動當中;同時,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夠對新入職的高校英語教師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2. 提高自身綜合能力,適應不同類型的課程改革。毋庸置疑,新入職的高校英語教師作為高校課程改革的先行“構建者”,應該積極配合改革;應熟知改革制度、改革方向、等政策,同時結合自身教學特點與優秀改革教學案例,將課程改革深入到教學模式當中,為全國范圍內的課程改革提供借鑒經驗。
3. 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面對不同特點的學生,新入職高校英語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不僅要提升教學質量,師生關系也應得到較大的改善與提升。
三、堅持走高校教師專業化自主發展的道路
結合高校教師專業化的特點,專業化自主發展的道路,可分為三個時期,即入職準備期、崗位適應期和能力提高期。可分別設立不同時期的目標,簡述如下:
1. 總目標:刻苦鉆研專業知識,努力提高教育相關學科知識,不斷提高自身師德修養水平,豐富自身人文底蘊,嚴格按照學校、學院要求,積極投入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形成自身教學風格。
2. 入職準備期。正式站上講臺之前,在踏實完成四川省高校師資培訓中心課程和任務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專業知識儲備,熟悉教材,收集課程資源,端正態度,利用學院建立的“導師制”,認真觀摩學習,來提高對課堂的操控感。
3. 崗位適應期。這一階段的目標是努力做一名合格教師。通過不斷在真實的教學實踐和反饋當中,總結、反思自身教育工作,探索教學技能和方法,做到深刻理解并掌握高校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并符合各種教學規范。
4. 能力提高期。在已熟悉高校教學的工作內容,具備理論研究水平和教學專業素養,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并且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之后,來思考和提高教學、科研能力。加入學院不同方向的科研團隊,發揮自身優勢,從“會教”到“教得更好”,從“會研究”到“善于研究”,著力提高自身的創造性。
四、等待新入職高校英語教師的機遇
新入職高校英語教師作為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的引領者,在面對眾多挑戰的同時,也擁有更多機遇。隨著高校課程改革的實施,高校英語教師走在了改革的最前列,提升自身綜合能力,適應新的課程改革政策,做好高校課程改革的“奠基石”;其次,由于疫情的影響,網絡課程教學模式也應運而生,相對于課堂教學經驗更加豐富的老一輩教師而言,新入職的高校英語教師作為年輕一代,能夠更加迅速地掌握網絡教學的重難點,為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了實踐經驗。
參考文獻:
[1]李虹.大學新入職教師職業生涯的困擾與解決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8,5(21):109-110.
[2]張振世.離職率對高校餐飲行業的影響及對策——以北京理工大學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