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清華 石冠輝
【摘要】本文主要以“產出導向法”為研究基礎,對山西工商學院英語課堂實踐方法進行了研究并開展了實驗。此次實驗始終強調堅持學以致用,有利于目的性、選擇性地掌握學習所需的知識,從而在實踐中取得顯著的課堂教學效果,對這一教學方法的有效性進行驗證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積極性與學習主動性,為促進山西工商學院英語課堂學習的高效率發展提供了有效方法。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應用英語;課堂改進
【作者簡介】趙清華(1986.03-),女,漢族,山西人,山西工商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與英語教學;石冠輝(1968.09-),男,漢族,山西人,山西工商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科技英語翻譯與教學。
【基金項目】課題名稱:“產出導向法”視角下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模式研究,課題編號:2018年度山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課題批準號:GH-18126)。
近年來,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愈發頻繁,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一些英文詞匯,因此,我國的大學英語教育工作被充分重視和發展起來。大學英語教學中,對于處于不同教育水平的學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更加注重發揮英語學習中學生的個體先天性與創造性能力,同時注重學與用的有機互動與結合。
一、基本概念
“產出導向法”是綜合了二語習得教學理論的研究成果,強調以三個輸出驅動為教學起點,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欲望,從而讓全體學生和教師更加積極地參與完成教學產出的任務。具體而言,產出導向法十分注重教學的理念、教學過程假設以及具體教學流程三個部分的相互作用。具體的教學理念和流程包括傳統的學習中心過程假設說、學用中心三位一體關鍵能力說、全人驅動和教育假設說。要求教師在學生產出所需要的任務后對學生給予即時的教學檢查和指導,了解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和成效。在教學評價階段,教師針對當前學生和教師完成的產出教學任務,給出即時評價或延遲評價,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和教師適時調整課堂教學的安排。三個評價環節環環相扣,這也是教學設計和教師課程實踐的重要理論基礎。
二、在課堂中的應用
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推進,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交流日益頻繁,因此會經常使用英語來進行交流。因此,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用于實際交流的英語技能非常重要,要想達到這種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充分利用英語教學并采用產出導向法,在課前準備中,教師要規劃好課堂上用英語所講的內容,提前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他們目前的學習狀況,了解學生的學習方法和規律,并能在實際教學中提高自己的英語教學能力,同時也增加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具體的實施方法是,讓學生敢于用英語來進行表達,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小組成員接受英語學習任務,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合作完成本小組的學習任務后,要進行總結交流。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舉行一個小型交流研討會,在交流的過程中不僅是一對一交流,還可以多人進行交流,這樣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英語能力,活動結束之后,教師要對學生的交流結果提出相關建議。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先設置教學總過程,在確定學生對于該活動有興趣的情況下組織學生進行有效交流,學生可以用英語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最后教師和學生對成果進行評估。學生在設計和制作作品時要有自己的想法,不僅要有展示的內容,同時也要有一些生動的圖像和視頻,這樣才能激起其他同學對這件事的熱情,教師和學生提的建議要具體而及時。比如有的學生出現發音錯誤或者詞匯選擇不當,教師一定要在小組展示結束后對于小組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并提出改進意見。在所有的小組展示完成后,教師給每個小組都提出鼓勵和建議,對這次小組活動做一個簡要的總結,并且策劃下一次更好的課堂展示活動。
三、課堂提高建議
1. 創新性。產出導向法明確強調了引導學生學習,學生在自主驅動下完成學習任務不會產生“饑餓感”,激發了英語教師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教師必須準確地呈現出學生可能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會遇到的各種交際活動場景。給學生未來的英語交流提供了語言、話語的結構,有利于激活學生的知識和語言儲備。促成任務的設計和實施都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必須很好地結合英語學習者原有的知識和話語結構,比如語言水平、認知能力來設計任務,讓學生具有完成的可能性。此外,任務設置必須具有創新性,要從多維度去產出任務,比如說、寫、口譯、筆譯和編譯等,學生能在不同的任務中獲取新鮮感。
2. 靈活性。教師在整個語言教學課堂中始終扮演著中介的角色,必須引導學生擺脫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語言教學模式,做好課堂中的引領、設計、支架作用等。教師在向學生說明課堂教學的目標和語言產出的任務前,必須根據教師和學生的語言認知能力和水平,引領和促使學生在課堂中意識到自己語言的不足,產生語言學習的興趣和欲望,設計一些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語言產出任務,同時向學生提供一些有利于完成產出任務的語言輸入材料。在學生完成產出任務后即時給予評價,學生今后的學習提供支架作用。教師在整個教學實踐過程中承擔著復雜的任務,要把控整個課堂的教學實踐,指導學生完成一系列任務。因此產出導向法對教師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戰。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教學方法不再只停留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各種網絡資源革新教學方式。比如在設計產出任務的過程中可以利用視頻、微課、雨課堂、慕課堂等。互聯網時代,各種信息技術接踵而來,利用好各種信息技術,將會大大節省課堂教學時間,教師將會有更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指導,學生也會在課外投入更多的時間完成產出任務,產出任務的效果將會大幅度提高。
四、結語
產出導向法在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有利于形成“學用一體”的本土化教學理念,革新了過去傳統的以閱讀教學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采用嶄新的“驅動促成評價”的課堂教學形式,實現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方法的本土化。真實的語境下,學生提高英語技能的活動激發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具有驅動力的教學任務能夠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李麗.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冊第二單元為例[J].大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7(5):75-77.
[2]陳春燕.淺談“產出導向法”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J].廣東蠶業,2019,53(4):113-114.
[3]姜媛.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J].校園英語,2018(33):49-49.
[4]蘭麗珍.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2):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