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宇平
(三峽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湖北·宜昌 443002)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學采取通過慕課、雨課堂、騰訊課堂等教學平臺,在線上完成同等的線下教學任務。然而,線上與線下這兩種教學方式各有優點和缺點,這兩種方式是不能完全替代的,有一定的互補性。筆者在分析兩種教學方式優缺點的基礎上,從不同的層面對深化兩種教學方式的融合進行了思考。
(1)能助力學生做好課前準備。針對課堂教學的內容,線上教學的優勢能隨時隨地提前讓學生了解課堂教學問題,并且能引導學生在課前就與課堂教學相關的問題及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思考,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2)能實施跨時空教學,具有較強的靈活性。一方面,線上教學既可以在同一時間,針對不同空間的學生開展線上課堂教學和討論活動;又可以通過先將全班分組,在不同時間分別針對不同空間分組的學生開展線上課堂教學和討論活動。特別是在特殊情況下,如突發疫情造成學生不能返校,無法在線下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能通過在時空上靈活性較強的線上教學,在同一時間面向身處不同地方的學生開展線上課堂教學和討論活動,或者在不同時間面向身處不同地方分組的學生開展線上課堂教學和討論活動,從而按時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任務。另一方面,線上教學能跨時空靈活開展學生課后作業、教師批閱學生作業、教師答疑、學生課后延伸學習、就延伸學習內容師生隨時開展互動交流討論等教學活動。
(3)能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便于學生課后自學。一方面,線上教學對于教學資源的選擇,教師都會遵循這樣的原則,優先選擇教育部開放的線上優質課程資源,如通識教育課程和學科基礎課程,采用國家級或省級精品教學資源;次優選擇其他的最適合的線上優質教學資源,如對于那些沒有國家級或省級精品教學資源的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采用線上多數學校使用效果優良的教學資源或校內優質教學資源。總之,讓學生學習的每門課程都能使用優質的教學資源,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另一方面,在線上教學給學生提供了教學視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能很方便地隨時進入慕課、雨課堂、騰訊課堂等教學平臺回放課程相關視頻,針對不懂的問題反復聽視頻中的講解,還可以在教學平臺上隨時就這些不懂的問題向老師尋求解答,并且還可以與老師進行探討,直到把不懂的問題理解清楚為止。
(1)不易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線上教學不同于線下教學,學生學習環境發生了改變,從線下學生集中學習環境轉變為線上學生獨立學習環境,學生集中學習創造的良好氛圍受到了一定的制約。線上教學效果的好壞,在較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個體的自覺性、主動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對于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可能容易自我放飛,出現課前準備不充分,在沒有督促的情況下,學習比較懈怠。并且教師也不能在線上完全了解每一位學生在上課全過程中的學習狀態,難以督促每一位學生全程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對學生學習的狀態以及學習的效果,教師難以做到及時的掌控,存在一定的滯后。此外,對于主動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課后線上師生交流討論難以順利進展。

圖1 四個層面的線上線下教學融合圖
(2)受限于客觀條件,導致部分學生線上學習效果欠佳。在突發疫情的情況下,學生無法返校,只能在居住所在地參加線上學習。然而,由于部分學生居住在比較偏遠的山村,網絡上課環境比較差,網絡不是太流暢,出現時續時斷的情況;不少學生只有手機,家里沒有裝無線wi-fi,線上學習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手機流量,增加了學習成本;手機操作難度大,網上作業和測試,提交不太方便;手機屏幕比較小,長時間使用手機學習學生容易疲倦。凡此種種,導致線上教學效果不太好。
(1)能夠營造良好的集中學習氛圍,有利于調動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線下教學這個集中學習環境,能較好地發揮學習主動性強的學生帶動學習主動性不強的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并且教師在現場能及時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和對相關問題的思考,同時及時了解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就學生學習中面臨的疑問,及時進行釋疑。
(2)能解決不能在線上開展的教學環節。有些教學環節,只有通過線下教學才能完成的。諸如,對于案例教學,針對有關問題的學習與討論,需要進入現實社會展開調查,收集第一手資料才能完成;對于實踐教學,需要在實踐單位進行實操實習或者在社會中進行實踐活動才能完成。
(1)無法實施跨空間教學。當因突發疫情,導致學生無法返校,線下教學就無法實施,這種教學方式不可能在同一時間完成對身處不同地方學生的集中教學活動。
(2)不便于師生隨時隨地進行討論交流。師生需要就某一個問題或某些問題開展討論交流,如果采取線下方式,無論在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沒有線上方式那么方便。從時間上來看,不能隨時而只能在規定的時間內集中開展討論交流;從空間上來看,不能在不同地點而只能按事前商定好的某一地點集中開展討論交流。
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各自的優缺點,表明這兩種教學方式既存在一定的替代關系,又存在一定的互補關系。因此,筆者認為可以按照圖1 從理論教學、案例教學、實踐教學、學科競賽四個層面深化線上線下教學的融合,以此來發揮線上線下教學更大的優勢。
為了使各個層面的線上線下教學能真正有效的融合,達成各自的目標,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針對不同層次線上線下教學特點,具體應采取相應的融合模式。
采取線下課堂教學(或線上線下課堂教學)+線上課后師生交流+線下沙龍的模式。該模式中,線下課堂教學,通過講解、設疑、問題討論等方式,或授課內容通過線上慕課等方式完成,釋疑、問題討論通過線下完成,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線上課后師生交流,通過構建線上師生交流平臺,對學生提出的個性化問題進行一對一的釋疑和交流,針對共性化問題,可以組成線上討論小組,師生共同探討。對共性化問題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意愿,不定期組織線下沙龍,通過面對面的零距離討論解決共性化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有關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采取課前線上線下教學+課中線下教學+課后線上師生交流和線下學生深入社會探尋問題的模式。該模式中,課前線上線下教學,一方面提前3 天通過線上師生交流平臺將要討論的案例發送給學生,讓學生了解所要討論的案例,并保持教師與學生線上的溝通,可先為學生設幾個思考問題;另一方面督導學生根據案例所涉及的問題,到互聯網、學校所在地城市去調查,掌握與案例相關聯的資料,在調查中尋求相關問題,為課中線下教學做好準備。課中線下教學,就案例所提出的問題和學生尋求的問題,分組進行討論,然后各組分享其討論結果,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并提出新的問題,將問題討論延伸至課后。課后師生可就課中討論的問題及提出的新問題在線上展開更深入的探討。并督促學生帶著問題深入社會進行調研。
采取實踐前線上指導+實踐中線下深入實踐單位+實踐后線上交流的模式。實踐前線上指導,通過線上師生交流平臺,將實踐具體內容、實踐要求、實踐目標等方案發布在平臺上,回答學生提出的實踐問題,并督促學生做好實踐準備。實踐中線下深入實踐單位,教師要下沉到學生實踐單位,與聘請的實踐單位指導教師共同制定完整的學生實踐方案和共同指導實踐的方案,并嚴格加以執行。指導教師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線上隨時與實踐單位指導教師協同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及時解決學生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實踐后線上交流,就本次實踐師生在線上進行總結交流,總結經驗,找出需要改進的問題及改進的措施。
采取賽前線上線下輔導+賽后線上線下總結的模式。賽前線上線下輔導,通過線上師生交流平臺,對相關知識、競賽技巧、思路創新等進行交流;對競賽實際操作、第一手資料的收集等通過線下指導完成。賽后總結,競賽完成后,通過表彰總結會的形式對本次競賽的經驗與教訓進行總結,同時還可以通過線上師生交流平臺對以后學科競賽的問題繼續展開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