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園體育文化內涵深厚,對社會體育學生發展至關重要。為此,本文主要對社會體育學生對校園體育文化融入的重要意義開展分析,并重點對社會體育學生對校園文化融入的途徑進行了探究,如,多視角發展途徑、校園體育人文發展途徑、科研方面的途徑、物質精神方面的途徑等,以期充分發揮校園體育文化作用,促進社會體育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增強,培養優秀的體育人才,為關注此類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校園體育文化;社會體育;精神面貌;文化融入
引言: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諧文化、和諧社會建設潮流逐漸涌來,對社會體育學生更加關注和重視。由于校園體育文化具有獨特的優越性,有助于促進學生發展。因此,應該促使社會體育學生也融入到校園體育文化中,以便培養其體育精神,鍛煉其體育能力。因此,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社會體育學生在校園文化實施的路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社會體育學生對校園體育文化融入的重要性
在社會建設中,學生是重要的主體,其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針對于社會體育學生而言,校園體育文化對其影響是重大的,能夠增強其體育意識,幫助其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1]。尤其是在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當下,校園文化日益豐富,呈現了學術嚴謹、校貌精神優良的特征,對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培養及品德鍛煉都是有幫助。而且校園文化中還對傳統的體育文化進行了傳承,既可起到對學生文化知識學習的促進作用,又可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有利于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二、社會體育學生對校園體育文化的融入途徑
(一)多視角發展途徑
在科技環境下,校園體育文化應該對體育活動方式進行創新,對數字化多媒介網絡通信加以運用,確保活動形式呈現多種多樣的特征,創造濃厚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的同時,還需要提升體育文化信息量,為學生了解相關信息提供便利性。如,促使其能夠通過點擊鼠標了解相關的體育發展信息。與此同時,在互聯網日益普及的今天,還為體育信息的傳播提供了新渠道,可較為快速地傳播到校園體育文化中,拓展學生體育視野,使其了解世界,并且還可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促進其自覺規范自身行為,幫助其樹立正確且可行的健身目標,對學生的發展是極其有利的[2]。
校園學生不僅要在學校上體育課,也會進行相關的課外體育活動,對自身身體進行有效的鍛煉,實際上其屬于一種約束行為,但是其并不能夠對每個學生都此產生良好的約束作用。要想達到良好的效果,需要借助重要的體育文化對學生進行熏陶,確保得到其認可,并在其心中形式定勢,當外部存在一定的誘導信息,可促使學生行為發生改變,相對來說此種約束效果更為理想。另外,在信息時代背景下,要想有效地將社會體育學生融入校園文化,需要實時進行知識與信息的更新,擴大其傳播范圍和影響力,進一步加強體育文化教育,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進而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服務。
(二)科研方面的途徑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教學科研占據著重要地位,與其進步程度是息息相關的。因此,社會體育學生在校園文化實施中,應該注重教學科研,為學生體育成績的提高奠定基礎。這就需要加強體育場館建設,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優越的條件,滿足其精神與物質需求,進而更好地反映出校園風貌,提升學生訓練科學性,增強訓練效果,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體育水平。與此同時,還應重視資源的優化配置,可與臨邊共享體育資源,提升體育設施的利用效率,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運動體驗。此外,應該不斷完善體育運動培訓與訓練形式,注重體育文化作用的發揮,進而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并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發展。因此,加強教學科研,積極主動吸納新的科學文化知識是必要的,是促使社會體育學生有效對校園體育文化融入的重要因素。
(三)物質精神方面的途徑
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中,學生的行為實際上就是其文化的重要體現,同時也展現了一種精神面貌。例如,校園舉辦的各類球賽、田徑運動會等都是學生精神面貌的反映。其不僅屬于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歷年來體育活動傳承下來的一種精神,不僅在學生競爭意識培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也是打造學生精神面貌的重要路徑,對學生所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可提高其凝聚力,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強大的向心力。因此,在社會體育學生對校園文化的融入中,應該注重體育文化的傳承,對該文化作用進行充分的發揮,既會對學生心理產生影響,也是其生理上的推動力,可實現意志力的有效培養。
(四)校園體育人文發展路徑
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對學生產生著重要的影響,而且關系著學生的日后發展。例如,在體育文化素養提升下,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會逐漸增強,并其在一定程度上給其創造了獨立思考活動的機會,為其打造了良好的創造空間,這無疑對學生的發展是有利的[3]。尤其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國家建設更需要擁有文化底蘊及較高綜合素質的人才,通過文化氛圍濃厚、文明且健康的校園環境,有助于促使學生更好的發展,培養其體育文化精神的同時,還可促進其有效鍛煉身體振興中華,進而達到預期的體育教育效果。
結束語:
總而言之,校園文化對社會體育學生美好品德塑造是有幫助的。通過健康、文明的體育氛圍可促使學生人文受到熏陶,推動學生體育才能發展,同時社會學生對校園體育文化也可進行有效傳播,將其文化發揚光大,因此有必要注重社會體育學生對校園體育文化的融入。
參考文獻:
[1]張皓.社會需求視野下體育專業社會體育指導方向人才培養的分析與思考——以湖南工業大學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05):297-298.
[2]李勇,王靜麗.普通高校對灃西新城公益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體系構建的促進作用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13):105.
[3]張麗艷,張海軍.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創新路徑[J].中國冶金教育,2017(04):102-104.
作者簡介:
何翠蓮(1991年12月——),女,漢族,江西省人,本科,二級教練員,海曙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社會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