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禹彤
摘?要:中國的古代哲學包含著無窮的智慧,其中的眾多思想時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輝,指引著當代人的成長。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學習、掌握中國古代哲學的精髓對于其現代人生的發展有著不可比擬的重大價值,能夠對當代大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思想意識的成長、道德品質的塑造等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本文從中國古代哲學特征入手,對其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展開了相應的分析與論述,以能夠進一步激發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古代哲學的學習興趣,促進當代大學生在哲學領域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中國古代哲學;現代人生;意義
中國古代哲學的內容龐大且繁而不亂。在中國古代哲學中,儒、道、佛三家的哲學思想不斷斗爭、交流,同時還有法家、墨家等諸多思想交融、發展。中國古代哲學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對中華民族發展有益的價值原則和思想理念,對今日中國當代大學生的發展依舊有所助益。
一、中國古代哲學的特征
(一)注重人生、踐履
中國古代哲學是一門切實從生活實踐中產生、興起的哲學門類。其中諸多哲學問題的提出,都來源于對生活實踐的思考。儒家強調心性合一、情義和諧,展現出對生命的認識和關注;道家倡導逍遙、解脫,是一種別樣的人生追求;佛家宣揚“真善美”,強調“涅槃重生”,重視人生的可塑性。同時“知行合一”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核心要義。只有“樂知”“善行”,才能夠了解其中的真諦。
(二)注重道德、和諧
中國古代哲學強調個人道德素養的提升和培養,重視人倫、強調修身、崇尚向善,它認為社會制度秩序的有序發展離不開社會道德體系的有效支撐和維系。良好的社會道德體系是確保全社會良性互動、和諧發展的重要前提。“人和”也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它包括人與自我,人與他人、與人自然、人與社會等諸多方面的內容。
二、當代大學生學習中國古代哲學的意義
(一)有助于當代大學生高尚品格情操的塑造
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大學生涯是其學習經歷中極為重要的一環。有的學生能夠把握機遇,在大學獲得更好的成長和發展。但是也有的學生在進入大學后,會感到迷茫、虛度光陰。中國古代哲學強調個人能力的充實和自我修養的提升,一個人只有具備完整的知識結構和完善的人格理想,才能夠稱之為“有學之士”。當代大學生在學習知識、增長本領的同時,還應展開道德層面的提升和發展,要努力奮斗、踏實學習,肩負起“立心”“立命”的時代責任。
(二)有助于當代大學生在面臨義、利矛盾時作出正確的抉擇
義與利的關系問題是中國古代哲學所探討的一個要點問題。雖然中國古代哲學的各個流派給出的答案有所差異,但是究其實卻有一定的統一性和相似性。即其認為物質層面的欲望和需求是人類生存中一種最基本、最淺顯的需求,人們在面臨物欲挑戰、物質侵蝕時,還應該樹立更高層次的追求,那便是對“道義”的追求。這種“道義”既包含對自我、他人的小義,也包含對國家、民族的大義。當代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利益糾葛時,首先應該維護自我的正當利益。但是當利益矛盾上升到集體層面、國家層面時,也應該具備以大局為重的意識,有舍有得才是人生的常態。
(三)有助于當代大學生構建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
當代大學生是最幸福的一代,他們生活在和平時代,國家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安寧,他們是家庭的核心,是國家的希望。但是也正是因為家長的過分寵愛,一些當代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較重,在進入大學集體生活時,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無法與他人構建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中國古代哲學講究“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人與人的相處中應該建立“仁愛”精神,關愛自我,關心他人。我們是構成社會這個大家庭中的一粒粒小分子,只有每一粒小分子都能夠與身邊的小分子融洽相處,才能夠構建一個和諧友愛的社會。當代大學生應該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平等待人、換位思考,構建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讓自己的大學生活更加充實、圓滿。與此同時,當代大學生還應該學習中國古代哲學“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通過參與學院活動和課外實踐等來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積極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奮圖強、砥礪前行。
結語
中國古代哲學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前人的智慧和心血,對當代大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啟示和意義。中國古代哲學的學習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任務,它涉及到當時的經濟、社會、政治、制度、人文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和局限性。作為當代大學生,在開展中國古代哲學學習時,應該以客觀理性、包容并蓄的態度去理解、看待中國古代哲學的相關內容,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積極借助其中的有益思想,來重塑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讓自己獲得更為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晨思,谷鳳,丁楊,蔣立科.大學生學習需要縝密的哲學思維[J].教育教學論壇,2020(14):310-311.
[2]丁道勇.不可控的學習:《課堂生活》開啟的學習哲學[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20,18(01):17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