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月


【摘 要】 目的:探討微創食管癌根治術與常規開胸手術對食管癌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選擇本院2016年5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50例食管癌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50例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及對照組各2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開胸手術治療,觀察組采用微創食管癌根治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圍術期指標(手術時間、出血量、淋巴結清掃數目及住院時間),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水平,對比兩組患者的肺部感染情況。結果:觀察組的手術時間、淋巴結清掃數目明顯較對照組高,出血量及住院時間明顯較對照組低,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水平(FVC、FEV1、FEV1%)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以上肺功能水平明顯降低,而觀察組降低幅度明顯較對照組更優,P<0.05。觀察組肺部感染發生率明顯較對照組低,P<0.05。結論:與常規開胸手術相比,微創食管癌根治術治療食管癌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
微創食管癌根治術;常規開胸手術;食管癌;安全性
食管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有效治療方法是食管癌根治術,多數患者仍采用開胸手術行部分食管切除、胃重建術,手術并發癥多、創傷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食管癌患者術后呼吸功能明顯降低,且會有較多并發癥,因此需在保證手術質量前提下降低肺功能影響,降低并發癥的發生[1-2]。目前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微創食管癌根治術已逐漸應用于臨床,本研究分析了微創食管癌根治術與常規開胸手術對食管癌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以為食管癌患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6年5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50例食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經超聲、胃鏡病理、CT等檢查確診[3],排除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等。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50例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及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中男15例,女10例,年齡50~80歲,平均(65.09±5.13)歲,發病部位:下段1例,中段22例,上段2例;對照組中男16例,女9例,年齡50~80歲,平均(65.45±5.67)歲,發病部位:下段0例,中段24例,上段1例;本研究所有患者知情同意,且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靜脈復合麻醉,患者取右側臥位。對照組采用常規開胸手術治療,取右側臥位,切口取第6~7肋間,將各組織切開,之后入胸后查看腫瘤與淋巴結轉移、周圍組織的關系,游離胸段食管,之后清掃縱膈淋巴結,再進入腹腔后,游離胃,距離癌腫5cm處將食管切除,再將食管胃進行吻合,之后操作中進行注意止血,檢查腹腔無誤后進行縫合,之后結束手術。觀察組采用微創食管癌根治術治療,取左側俯臥位,在腋中線第9肋間做一切口,之后將食管暴露,取操作孔在第4肋間與第6肋間,再植入相關器械。在胸腔鏡輔助下,探查腫瘤與周圍器官活動度、淋巴結轉移情況,之后游離胸段食管,之后行縱膈淋巴結清掃,再完成后進行關胸;之后患者取平臥位,在上腹正中做一切口,之后將胃進行游離,對胃周淋巴結進行清掃,制作管狀胃,將頸段食管進行游離,并對周圍淋巴結進行清掃,由管狀胃由食管床提至患者頸部,之后再進行胃食管吻合術。
1.3 觀察觀察
1)對比兩患者的圍術期指標(手術時間、出血量、淋巴結清掃數目及住院時間);2)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水平;3)對比兩組患者的肺部感染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t檢驗對比分析,計數資料用頻數或百分比表示,卡方檢驗對比分析,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患者的圍術期指標水平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淋巴結清掃數目明顯較對照組高,出血量及住院時間明顯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水平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水平(FVC、FEV1、FEV1%)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以上肺功能水平明顯改善,而觀察組降低幅度明顯較對照組更優,P<0.05。見表2。
治療后,對照組肺部感染者5例,發生率為20.00%(5/25),觀察組肺部感染者1例,發生率為4.00%(1/25),觀察組肺部感染發生率明顯較對照組低,P<0.05。
3 討論
目前,臨床上多采用食管癌根治性切除術治療,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預后,而對患者的創傷較大,術后容易出現如肺部感染等并發癥,因此需采用一種合適的治療方法來降低術后肺部感染的發生,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同時與術前相比,傳統開胸食管癌根治術會將患者的肺功能降低20%,因此需采用合適的方法來降低手術創傷及對肺功能的影響[4],改善患者預后。本院將微創食管癌根治術用于食管癌治療中,療效顯著。
本文結果表明,觀察組的手術時間、淋巴結清掃數目明顯較對照組高,出血量及住院時間明顯較對照組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水平(FVC、FEV1、FEV1%)明顯改善,而觀察組改善幅度明顯較對照組更優,觀察組肺部感染發生率明顯較對照組低,主要是由于傳統食管癌根治術切斷了肋間肌與胸壁肌肉,導致胸壁過度牽拉,從而限制了手術視野顯露,且在操作中會對肺部產生壓迫作用,從而加重了患者的肺部損傷,而微創食管癌根治術減小了切口創傷,且術中視野顯露較好,避免了呼吸肌與肺臟的進一步損害,從而最大限度保護了肺功能,也降低了肺部感染的發生率[5]。
綜上所述,與常規開胸手術相比,微創食管癌根治術治療食管癌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容宇,郝雁冰,李彥明,等.微創食管癌根治術與常規開胸手術治療食管癌的安全性及效果比較[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8,38(02):101-102.
[2] 陳威,馮維忠,王剛.微創食管癌根治術與常規開胸手術治療食管癌的安全性及療效比較[J].大醫生,2019,04(13):74-75.
[3] 閆曉洲,付曉東,曾冬旭.微創食管癌根治術與常規開胸手術治療食管癌的安全性及效果對比分析[J].兵團醫學,2019,36(02):22-23.
[4] 趙威.微創食管癌根治術與常規開胸手術治療食管癌的效果及生存率對比評價[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8,25(S2):46,48.
[5] 谷有良.胸腔鏡、腹腔鏡聯合手術與常規開胸手術治療食管癌的療效對比分析[J].吉林醫學,2019,40(04):174-176.